第二天,于佳佳、赵小满、姚小波一行人来到了北环线锅炉房旧址改建工程的现场。
总承包方的负责人早已等候多时,看到于佳佳等人,立刻迎了上来,满脸堆笑地说道:“于主任,赵师傅,姚工,欢迎欢迎!我们这边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始检查。”
负责人带着于佳佳等人参观了施工现场,一路上不停地介绍着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他们所采取的各项安全措施。
“我们这次改造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所有图纸齐全,检测全部合格,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负责人信誓旦旦地说道。
赵小满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跟在队伍后面,眼神不停地扫视着四周。
走到原热力井口处,赵小满突然停下了脚步。
他蹲下身子,从工具包里拿出父亲遗留的听音锤,轻轻地敲击着地面。
一下、两下、三下……
清脆的敲击声在空旷的工地上回荡,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静静地看着赵小满。
敲击完毕,赵小满站起身,指向地下一处混凝土接缝,用低沉的声音说道:“这儿,有‘喘气声’。”
“喘气声?”随行工程师有些不屑地笑了笑,“赵师傅,您是不是听错了?我们这里可是经过严格的地质勘测的,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说着,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地质雷达,对着赵小满所指的位置进行扫描。
几分钟后,地质雷达显示,该区域确实存在微渗流信号,但幅度极低,属于“可忽略范围”。
“赵师傅,您看,仪器都显示了,这只是正常的渗流,没什么大问题。”工程师得意地说道。
赵小满抬起头,看着工程师,眼神里充满了坚定:“我爸说,地不会撒谎,它只是慢慢喘气,等你停下来听。”
于佳佳一直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听到赵小满的话,她的心里微微一动。
“把这个项目三十年前的维修日志调出来。”于佳佳对着身边的姚小波说道。
姚小波立刻拿出笔记本电脑,开始查找相关资料。
很快,他就找到了该项目三十年前的维修日志复印件。
于佳佳接过日志,仔细地翻阅起来。
在1995年的一次爆管事故后,有一位工人用手写下了一段备注:“冷接缝处理仓促,建议五年内复检。”
这段记录从未录入电子档案,也从未有人提起过。
“停工,局部开凿!”于佳佳当场下令。
总承包方的负责人顿时慌了神,连忙上前劝阻:“于主任,这恐怕不妥吧?我们可是经过严格的检测的,没有必要……”
“我说停工,就停工!”于佳佳的语气不容置疑。
在于佳佳的坚持下,施工方不得不停工,并开始对赵小满所指的位置进行开凿。
随着挖掘的深入,混凝土夹层中的情况逐渐显露出来:严重的碳化,锈蚀的钢筋,以及渗出的黑色液体……
触目惊心的景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郑卫东亲自带队进行了复查,确认了赵小满的判断是正确的。
在整改单上,郑卫东写下了一行字:“有些字,不在图纸上,在人心底。”
夕阳西下,于佳佳站在工地上,看着忙碌的工人们,心里五味杂陈。
这时,赵小满走了过来,将手中的听音锤递给于佳佳。
“于姐,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赵小满轻声问道。
于佳佳接过听音锤,却没有说话,只是抬头望向远方,那里,城市的灯光已经开始闪烁。
她紧紧握住手中的听音锤,仿佛握住了这座城市的脉搏。
“这还远远不够啊……”于佳佳轻声呢喃,随后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转身走向停在路边的汽车。
“嘟——” 汽车喇叭短促地响了一声。
“嘟——”汽车喇叭短促地响了一声。
于佳佳一脚油门,直奔办公室。
“小波,林穗,加班!”
两人虽然一脸懵逼,但还是乖乖跟上。
没办法,谁让于姐今天杀疯了呢!
办公室里,键盘声此起彼伏,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林穗对着屏幕,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现场拍摄的素材,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呈现。
姚小波则化身剪辑狂魔,疯狂地拖拽着时间轴,务求节奏紧凑,燃到爆炸。
“特写!赵小满敲击地面的特写!要突出那种如履薄冰的质感!”于佳佳指着屏幕,声嘶力竭地喊道,简直像个片场暴君。
“还有这里,空陶罐的慢镜头!配上背景音乐!要那种沧桑感!懂吗?”
经过一整夜的奋战,《看不见的窟窿》终于新鲜出炉。
影片的结尾,定格在赵小满将那只空陶罐轻轻放在新开凿的修复坑边的画面。
无声的画面,却胜过千言万语,看得人心里堵得慌。
“绝了!于姐,这片子要是发出去,绝对能引起轰动!”姚小波看着成片,忍不住惊叹道。
于佳佳却摇了摇头,说道:“这只是‘第一课’,好戏还在后头呢。”
当晚,于佳佳将这部短片发送到了全市所有重点工程指挥部。
邮件的标题只有简单的一句话:“请查收,来自地下的声音。”
在发出邮件的那一刻,于佳佳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她相信,总有人能听懂这声音,总有人会为此做出改变。
她在工作笔记上写下:“制度能堵住漏洞,但只有记忆,能让地不再受伤。”
第二天一早,于佳佳来到街道办事处,准备和社区的同志们一起讨论一下后续的宣传方案。
刚走进活动室,就看到刘桂香大妈正指挥着几个老头老太,吭哧吭哧地往外搬着什么东西……
“刘姨,这是干啥呢?”
于佳佳走进街道办事处活动室,就被眼前的一幕给整懵了。
刘桂香大妈正指挥着一群老头老太,跟搬家似的,吭哧吭哧地往外头挪纸箱子。
“哎哟,佳佳来了!”刘桂香抹了一把汗,乐呵呵地迎上来,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味儿,“这不,社区活动室要重新装修,整理出几箱子老档案,都是些没用的玩意儿,准备当废品卖了。”
于佳佳好奇地走过去,拿起一个纸箱子,上面用红色的油漆写着“纺织厂档案”几个大字,带着浓浓的年代感。
她随手翻了翻,里面是一些发黄的纸张,密密麻麻地印满了字。
“这都是些啥啊?”于佳佳问道。
刘桂香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嗨,都是些老掉牙的玩意儿,什么生产报表、会议记录,谁还看这些啊!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谁还记得纺织厂那点事儿啊?”
一旁的陈秀兰听不下去了,她放下手里的纸箱子,走到于佳佳身边,压低嗓门说:“佳佳,你可别听刘姨瞎说,这些东西可不简单!”
“哦?”于佳佳来了兴趣,挑了挑眉毛,“陈姐,你知道这些是什么?”
陈秀兰神秘一笑,指着纸箱子里的一本蓝色封面的册子说:“你把那本《地下管网图册》拿出来看看。”
于佳佳依言拿出了那本册子,封面上用繁体字写着“纺织厂地下管网总览”,落款时间是1988年。
她打开册子,只见里面绘制着密密麻麻的管线图,各种颜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不就是普通的管线图吗?”于佳佳有些疑惑。
陈秀兰摇了摇头,指着册子里夹着的几张纸片说:“你看看这些,这才是宝贝!”
于佳佳抽出那几张纸片,发现是一些手绘的卡片,纸张泛黄,边缘已经有些破损。
卡片上用歪歪扭扭的笔迹画着一些简陋的示意图,旁边还标注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文字。
“这是什么?”于佳佳问道。
刘桂香凑过来看了一眼,撇了撇嘴说:“这都是当年夜班巡查的女工们画的,说是发现了什么‘异常点位’,其实就是瞎胡闹!”
陈秀兰瞪了刘桂香一眼,没好气地说:“你懂什么!这些可不是瞎胡闹,这都是当年女工们用自己的方法,默默守护着咱们的安全!”
“当年纺织厂的地下管网年久失修,经常出现问题。但是那时候条件有限,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只能靠人工巡查。”陈秀兰解释道,“夜班巡查的任务就落在了女工们的身上,她们每天晚上都要沿着管线走一遍,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脚感受,哪里有异常,就用这些卡片记录下来。”
“她们怕被领导听见,还编了一套‘顺口溜密码’,什么‘风来了’代表地面松动,‘烟囱打嗝’指排气阀故障,只有她们自己才懂。”陈秀兰顿了顿,感慨地说,“这些卡片,就是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绘制的‘地下地图’啊!”
于佳佳听得入了迷,她拿起一张卡片,仔细地端详着。
卡片上画着一个简陋的井盖,旁边写着“娃娃楼底下嗡嗡响”。
背面还用铅笔写着一些数字:“孩子发烧两次,老人咳嗽三回”。
“这……”于佳佳心中一动,她隐约感觉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卡片,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
“刘姨,这些卡片能不能让我看看?”于佳佳问道。
刘桂香无所谓地摆了摆手,说:“你要看就拿去看呗,反正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于佳佳如获至宝,连忙把所有的卡片都收了起来。
她回到办公室,立刻组织团队对这批卡片进行研究。
“小波,你能不能把这些卡片上的标注点位,还原成地理坐标?”于佳佳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