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情况?闹鬼了?还是这玩意儿成精了?”
“别瞎说,肯定是什么黑科技!老李,你给解释解释!”
老李也懵逼了,胡子都翘起来了,他凑到透明箱子前,仔仔细细地检查,恨不得把眼珠子瞪出来。
那卷磁带,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完成了某种神圣的使命。
录音机内部的计时器,定格在23:59:59,精准得让人头皮发麻。
林穗默默地举起手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她知道,这绝对是纪录片最完美的收尾,比任何台词都更有冲击力。
而人群中,姚小波的目光却被角落里一本不起眼的手绘册子吸引住了。
《修补公约执行手册》?什么玩意儿?
他好奇地拿起来翻看,扉页上,一行刚劲有力的签名映入眼帘:“吴志强:统一试点,从我负责的项目开始。”
姚小波倒吸一口凉气,我去,吴处长这是要搞事情啊!
“小姚,看啥呢?”于佳佳走了过来,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佳佳姐,你看这个……”姚小波把手册递了过去。
于佳佳接过手册,仔细地看了一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看来,好戏…才刚刚开始。”于佳佳低声说道。
“什么?”姚小波还没反应过来。
一旁的吴志强忽然接了个电话,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吴志强刚挂断电话,脸色那叫一个精彩,青的、白的、红的,跟开了染坊似的。
于佳佳心想,这老吴,怕是遇到硬茬子了。
果然,第二天,市建委。
几个跟吴志强平级的处长,把他办公室门都快踏破了。
“老吴啊,你这是唱的哪出啊?搞什么‘试点承诺书’?还‘情感绑架’?你是不是被那娘们儿灌了迷魂汤啦?”一个大腹便便的处长,嗓门那个洪亮,震得吴志强耳朵嗡嗡的。
“就是!咱们都是讲规矩的人,你这么搞,让那些跑手续的怎么办?以后是不是还得给老百姓磕头认错啊?”另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处长,阴阳怪气地说道。
吴志强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任凭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
他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动了他们的奶酪,比刨他们祖坟还难受。
但吴志强是谁?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吗?
当然不是,他可是个老油条。
第二天,市里召开保障房项目评审会,吴志强一改往日的和蔼可亲,板着脸,像个阎王爷。
“各位,今天咱们评审的是xx小区的保障房项目。按照惯例,请总包单位提交相关文件。”吴志强冷冷地说道。
总包单位的负责人,是个精明的中年人,笑眯眯地递上一份文件。
吴志强接过文件,翻开一看,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这是什么?《过往非正式记录响应报告》?空白的?你们当我是三岁小孩吗?”
“吴处长,这个……我们不太清楚这个报告怎么填。”总包单位的负责人一脸懵逼。
“不清楚?好,我来告诉你们!”吴志强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
“这块地,三十年前塌过两次!第一次是地下水管爆裂,淹死了三只鸡,第二次是化粪池堵塞,臭气熏天!住户名单我都背得出来!”
总包单位的负责人彻底傻眼了,冷汗直流。
“文件退回,重新做!如果下次还交空白的,直接取消你们的投标资格!”吴志强毫不客气地说道。
会后,吴志强偷偷给于佳佳打了个电话。
“于主任,上次那个‘遗案唤醒计划’,把涉及我们辖区的七条未闭环备注,给我一份。”
于佳佳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这吴志强,总算是开窍了。
于佳佳动作很快,立马联系了陈秀兰,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记忆认领行动”。
社区公告栏上,贴满了老照片、旧图纸,还有手绘的管道线路图。
于佳佳还特意找人把这些图纸都做旧了,看起来更有年代感。
“各位居民,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些照片和图纸,如果你们以前报修过什么问题,但是没有解决的,请尽快来社区登记。”陈秀兰拿着大喇叭,扯着嗓子喊道。
刘桂香也没闲着,她带领着社区老年合唱团,挨家挨户地走访,用快板唱出各种常见的隐患特征。
“下水道堵塞臭气熏,墙皮脱落往下掉,水龙头漏水滴答滴,电线老化要小心……”
别说,这效果还真不错。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颤巍巍地走到社区办公室,指着一张墙皮脱落的照片说道:“我老头子当年写过三次信,反映这个问题,结果都石沉大海。现在你们倒来问了?”
于佳佳连忙上前搀扶住老人,耐心解释道:“老人家,以前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现在我们一定会把问题解决好的。”
与此同时,赵小满也被聘为了首个“民间质量监督员”,参与地下管网改造验收。
验收现场,几个工程师围着一堆图纸,指指点点,高谈阔论。
一个戴着眼镜的工程师,斜眼看着赵小满,不屑地说道:“你一个修地铁的,懂什么管网改造?别在这里碍事。”
赵小满没搭理他,默默地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磨短柄的扫帚,沿着管廊边缘,轻轻地扫了三遍。
然后,他指着一处防水层,淡淡地说道:“这里空鼓。”
几个工程师一听,顿时哄堂大笑。
“哈哈哈,你说空鼓就空鼓啊?你以为你是神仙啊?”
陈秀兰走上前,从改装扫帚上取下一个压力传感器,往防水层上一按。
“滴滴滴……”传感器发出一阵刺耳的警报声,数据异常吻合。
几个工程师瞬间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吴志强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拿起笔在现场记录本上写下:“感官检测,建议纳入辅助标准。”
于佳佳趁热打铁,推出了“双轨签字制”:重大工程关键节点验收,除了技术负责人签字外,必须有一名一线劳动者联署确认。
这下,那些豆腐渣工程,想蒙混过关都没门了。
首批试点项目交付当天,吴志强亲自监签。
签字仪式上,气氛庄重而肃穆。
技术负责人一丝不苟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笔递给赵小满。
赵小满接过笔,犹豫了一下,摘下手套,用戴着机油的左手,在验收单上重重地按下一个掌印。
吴志强看到这一幕,忽然摘下手套,将自己的右手,按在同一个位置。
两个手印,一个干净整洁,一个沾满油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前我们只认公章,现在得学会认人。”吴志强对着围观的人群,掷地有声地说道。
仪式结束后,姚小波开始整理归档影像。
他漫不经心地拖动着进度条,突然,一个细节让他猛地停了下来。
吴志强签字时,嘴角似乎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难以捉摸的笑容,但他的眼睛,却始终盯着赵小满那只沾满油污的手,眼神复杂难明……
仪式结束,姚小波对着电脑屏幕,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这归档的活儿,真不是人干的。
他百无聊赖地拖动着进度条,突然,屏幕上的一个细节让他像被电击了一样,瞬间清醒。
吴志强签字时,西装革履,一丝不苟,但就在他抬手的瞬间,袖口里露出了半截褪色的蓝布衬里。
那颜色,姚小波太熟悉了,那是八十年代市政系统职工工装特有的内衬样式!
他感觉自己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这老吴,不简单啊!”姚小波嘀咕着,立刻打开内网,悄悄查阅了吴志强的人事档案。
果然,档案上显示,吴志强早年曾在排水队做过三年临时工,后来因为学历不够,晋升之路才被中断。
“怪不得呢…”姚小波合上电脑,心中五味杂陈。
原来,这位平时一脸严肃的吴处长,也曾是个低头看过地沟油、闻过下水道臭味的小人物啊。
当晚,姚小波在工作笔记上写下:“原来他也曾低头看过地。”然后,他关掉台灯,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神秘的号码:“喂,老哥,帮我查一下…” 电话里,他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泄露什么天机。
姚小波对着电脑屏幕,那双熬得通红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键盘被他敲得噼啪作响,仿佛在演奏一首属于程序员的交响乐。
他正疯狂码字,试图将脑海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为冰冷的数字和逻辑严谨的文字。
“城市感知区块链”?听起来就很高大上
这些天,他泡在数据海洋里,啃着那些枯燥乏味的日志,感觉自己像个考古学家,试图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被遗忘的真相。
他分析了数千个城市建设项目的数据,对比了采用“号子声谱+手感反馈”预判的项目和传统项目的各项指标,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卧槽,这数据也太离谱了吧!”姚小波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根据他撰写的《非正式知识干预效能评估报告》,采用“号子声谱+手感反馈”预判的项目,平均整改成本降低41%,工期延误减少67%。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于动辄数亿的城市建设项目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