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少数人把扶桑国和倭国混为一谈,实际上纵观大夏史册,扶桑国从来都不是指的倭国。
大夏自古以来就是以倭国来称呼霓虹岛国,少数的倭人自称东瀛、扶桑,那都是自己往脸上贴金的做法。
古代大夏的三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而倭国碰瓷大夏,自称为东瀛洲,也就是东瀛,这就是‘东瀛’代指脚盆国的来历。
至于扶桑,性质相同,大夏官方从未以扶桑来称呼脚盆国。但是,由于扶桑国的史料缺失,到现在仍然无法断代。
我手上拿着的是成书于秦汉的书籍,这里对扶桑的记载都这么模糊,可见,扶桑国的时代距离先秦还非常遥远。
我简单的翻了一下,把这本书递给了郭伟,想让她来看一下。
郭伟也简单翻看了一下,淡淡说道:“你说,这扶桑国和扶余国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扶余国立国于秦汉时期,而那个时候显然扶桑国早就不在了,这两个相隔年代久远的政权,应该不会有什么联系吧?”
相关联的朝代或者政权,一般都是前后相连或者是中间隔着时间比较近。
就像北魏、东魏、西魏那样的政权,都是相互继承或者是部分继承,前后在时间上是相连的。
“扶余国,你说是不是扶桑余孽的意思?”王悦忽然开口说道。
我看她歪着脑袋瞅着郭伟手中的竹简,说话显然也是没有过大脑。
“扶桑国余孽?”我重复了一遍,反复思忖这个可能性。
“不对,呵呵,我的意思是,扶余国是不是扶桑国的后裔或者余下的的国民。”王悦以为我重复那句话,是怪她用词不当,又红着脸解释了一句。
“对啊,她说的有道理,我觉得也有这种可能性,毕竟,如果是一个没有任何底蕴的家族,不可能立国七百年,你看看中原的王朝和政权,哪一个能撑到七百年?”
郭伟也抓住了王悦话里的重点,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分析。
“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也不能确定存在。根据已有的考古发现,目前无法支持扶桑国曾经是中原政权,至少目前无法确定。”
我非常客观的分析道,我认同与否,和是不是事实,完全是两码事,这个不能根据自己的臆测就定性。
“如果扶桑是中原政权,那就只能是史前的,那个时代没有文字记载,即便有也因为某种原因没有传下来,断代自然是在所难免的。”郭伟继续说道。
“那么,你们说,我们的世界有没有可能是已经被改变过的世界呢?原本的世界线应该是扶桑国一统天下,而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大秦?大汉?”
王悦从木架上随意拿起一卷竹简,嘴里也是没有闲着,脑洞更是天马行空,她这脑洞不去西红柿网写小说简直屈才了。
但是,不得不说,她这个脑洞,还能用时空理论和多元宇宙的理论进行论证,但是,扶桑是史前政权那个说法,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印证。
当然,这个藏书阁或许还有关于扶桑国的记载也说不定,只不过我们没有看到的,一律按不存在进行处理。
假设王悦这个脑洞是真的,那就是这样的,在上一次的时空当中,扶桑国或许是个大的诸侯国,也许是像扶余国一样的偏邦小国。
后来,扶桑经过历代国王的努力,最后终于一统天下。
再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某个人的出现或者是时空异常变动,导致了时空重置。
某些人带着记忆回到了某个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或许是扶桑一统天下之前,他通过没有被消除的记忆,操纵其他政权统一了天下。
假设上一个时空的扶桑就像扶余一样,有这样的国师辅佐,原本统一天下并非没有可能。
但是,由于某种变故导致国师消失或者嘎了,主角消失,导致本该崛起的扶桑没有一统,而是被其他政权给灭掉了。
这也就导致了历史上对扶桑国的记录缺失,就像扶余国一样,寥寥几笔带过。
如果再过的几百几千年,可能现在关于扶余国的记载,也会像扶桑国的记录一样,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不过,这一切毕竟都是王悦的脑洞,加上我的一点猜测,没有半点证据,自然做不得数。
“王悦,你这脑洞有点大了,还是赶紧看书,争取把这里的资料走马观花的看一遍,我们再做分析研究吧。”
我制止了王悦继续脑洞,如果让她继续想象下去,可能洪荒世界都要被牵扯进来了。
“对了,那个凌雪怎么突然识破你的身份的?”郭伟忽然问道。
这一点我自己也没有弄明白,对于郭伟的疑问,我也只能无奈摇头,“不知道,好像她忽然就知道了。不对,她好像是见过真正的国师了。”
“那怎么可能?如果她见了真正的国师,那么国师肯定也知道你的存在,他怎么可能容忍一个陌生人冒充他呢?”王悦立刻反驳道。
郭伟手上翻着竹简,但是脑子却在思索这个问题。
过了片刻,她继续说道:“有没有可能,她见到了国师,而国师没有见过她呢?”
国伟这么一分析,倒是有些道理,如果国师因为某种原因在城中出现,被凌雪看到的可能是很大的。
电视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剧情,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不否认这种可能。
“凌雪既然见到了国师,那么国师很可能也见到了她,只是由于某些原因,双方并没有接触和交流。通过之前她和你说的话,我大概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郭伟分析道。
我再次回忆了一下凌雪的话,“我相信她有计划或者苦衷”,很显然,这是凌雪的猜测,既然是猜测,那就是双方没有交流。
“所以,现在国师是不想出面,或者是不愿意暴露身份?”我问道。
虽然我脑子还算聪明,但是对于人心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如郭伟的,毕竟年龄在那里,阅历在那里,不服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