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只有豹子和薇薇还在,姑姑和虎子没像往常一样搁屋里聊天。
豹子在跟全福玩儿,凑到锅台那儿拨拉火,不知道里面埋着土豆还是红薯,只要不是鞭炮就行,要不然每人一顿笤帚疙瘩。
薇薇则和琳琳,带着小旭玩儿猪拐,只要过年吃肘子就能玩儿上。
刘德信也只是大约看了一下,具体怎么玩也没注意过,反正就是往上一扔,手开始抓下面,然后再接住,每次抓多少,怎么抓也有规定。
一般都是女孩子在玩儿,处理肘子的时候,这块儿骨头就被丫头们盯上了。
男孩子们盯着的一般是猪尿(sui)泡,只有村里杀猪的时候才能抢到。
清理干净吹成球,用细绳扎紧口,一个皮实的玩具就做好了。踢、投、抛,可以说是老家孩子们的快乐源泉。
“嗯,这不开始搞什么清洁运动嘛,她们就回去帮忙了,那么多户住一个院子,不过去容易被人说闲话。”
老太太嘴里说着,手上也没闲着,看样子是在做小孩子的东西。
应该是虎头帽、虎头鞋、老虎枕头之类的,自己印象中小时候就有那么一套。
那个枕头睡觉可以用,白天就是小孩子的布偶玩具,可以说是早期的抱枕了。
“哦,晚上还过来吗?”
刘德信看着晚饭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洗了洗手帮着王玉英上菜。
“这几天先不过来了,说是忙活的累了,直接吃了歇会儿。这俩小的带回去怕顾不上,留在家看着。”
老太太收起手里的活儿,放到里屋,又拉着锅台前的两个皮猴子洗干净,坐回到桌前解释着。
“是得注意点儿,到时候人一多,忙起来又顾不上看着,确实容易出事儿,有个胡同孩子就差点儿被拐走了,千万得注意。”
刘德信点了点头,把今天拍花子的事儿说了一遍,尤其是跟几个小孩子。
这事儿瞒不住了,那么多人在现场看见了,估计早就传开了。
也就是自家人独门独院,也没怎么出门,才没得到最新的消息。
“是吗。那可得小心点儿了,听到了吗,你们几个,遇见外人别靠近,觉得不对劲儿就喊人往家跑。”
老太太一听也吓了一跳,见多识广不代表不担心这些,尤其是涉及到孩子。
“诶,老四,你是不是忘了接丹丹了?”
饭菜摆好,碗筷就位,王玉英扭头看了看周围问道,刚才只顾着做饭,没注意少了个人。
难怪她觉得今天做起饭来有点慢,原来没有人过来打下手了。
“怎么可能不去,我去接了,丹丹今天加班儿,晚上就不过来,在那边儿睡了。”
刘德信抄起筷子,看着老太太和王玉英探询的眼神解释道。
其实今天过去接人的路上,他就想到了这一点儿。
香山那边儿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他们部门不加班儿才不正常。
要是没有个明确的结果,估计一时半会儿都不敢放松下来。
“诶,你们这工作啊,就是太忙了,以后有了孩子,看你们怎么照顾。”
王玉英给老太太夹着菜,嘴里也嘀咕着。
“最近这是摊子刚铺开,正是忙的时候,等进入正轨就好了。再说了,到时候有了孩子,正好琳琳也能帮忙看着了。”
刘德信从屋里拿来半瓶酒,过年时打开的一直没喝完,倒上两杯跟王安两人喝了起来。
“四哥,帮忙可以,但是得有这个……”
琳琳正吃着饭,听到刘德信提到了自己,朝着他微微一笑,伸出拇指和食指搓了几下。
呃,孩子到底是大了,已经知道钱的重要性了。
“以前你四哥白给你买了那么多好东西了,跟哪儿学来的这些,赶紧吃饭。”
王玉英一把打掉了小女儿的手,催着她赶紧吃饭。
“四叔,我也可以,给我买串儿糖葫芦就行。”
“四哥,我也行,我要鞭炮。”
豹子和全福听了个半茬儿,只知道有好东西,都举起手开始竞争了。
“我看你像糖葫芦,你可以是吧,等你弟弟出来,就交给你看着了,照顾不好小心我揍你。”
这次是一直在旁边儿安静吃饭的大嫂发话了,直接交给了全福一副重担。
“妈,那有糖葫芦吗?”
“没有,笤帚疙瘩要不要?”
“唔!”
全福小脑袋瓜儿摇得像是拨浪鼓,不再提糖葫芦的事儿了。
“行,都有份儿。赶紧吃饭吧,还有的等呢。”
刘德信呼啦了孩子的脑袋瓜儿,都答应了下来。
“对了,我大姐夫今天也进城了,不过过来是有公事,匆匆忙忙又走了,说是等过段时间再过来家里看看。”
吃了两口,刘德信想起来白天看到大姐夫的事儿,停了下来跟老太太和王玉英说道。
“工作要紧,有空了再来就行。咱们都是从外地过来的,在这四九城没有什么根脚,要想家里都过得好,就得多吃点苦。”
老太太嘴里面念叨着,给几个孩子夹菜。
心里肯定是想,好长时间没看到大孙女二孙女,和老三一家,能偶尔见见大孙女婿也能图个安慰,但她心里看的也很清楚,想要立足,第一代就得努力。
而且也是赶上好时候,要不是政权交替,一大家子想要在这四九城站稳,那难度可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说点儿高兴地事儿吧,安哥要带对象过来了。”
看着老太太有点儿情绪低沉,刘德信生硬的转了个话题,献祭了亲爱的表哥王安。
“呃,是,等清洁行动过了这段时间,我就带人来家,让姑姑和奶奶帮忙掌掌眼,顺便把事儿定下来,等回老家的时候也好和家里说。”
刘德信这一转移话题,把大家的目光都引到了王安身上,让他吃饭的动作都开始僵硬了。
看这样子安哥回家没和家里人说啊,进门的时候听他那话,刘德信还以为已经和家里通过气儿了呢。
“那太好了,还是之前说的那个吗?”
王玉英首先高兴起来,之前有个快三十的光棍儿儿子,还有个快三十的光棍儿侄子,现在终于都有着落了。
“姑姑,就是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