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鸣皋成功焚毁浰头寨,斩杀五虎强盗后,方圆百里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乡里的长者们纷纷牵着羊、挑着酒,前来犒劳军队。尤保也带着儿子尤能,猎取了大量野味赶来。他们此行一来是犒劳将士,二来是为了感谢徐鸣皋和杨小舫保荐他们父子。徐鸣皋见他们心意诚恳,便收下野味,随后下令升炮拔营,大军朝着大庚方向进发。
另一边,自从王守仁在途中分别命令各将领,带领轻骑分路进攻浰头、华林、漳州等贼寨后,他自己则亲自统率大军,带着狄洪道、周湘帆、李武、徐庆、罗季芳五员将领,悄悄向大庚进发。为了出其不意,大军抄小路行进,抵达离大庚不远的地方时,王守仁下令安营扎寨,既没有升炮,也没有擂鼓,生怕惊动了盘踞在大庚的贼首池大鬓。
然而,官府大军的行动早被贼人的探子得知,并迅速报进山寨。池大鬓闻讯,立即召集寨内大小头目商议对策:“王守仁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已经快到了。我们必须齐心协力,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挫一挫官兵的锐气,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胡大洲拍着胸脯说道:“大哥放心!只要王守仁敢来,我们定叫他有来无回!”池大鬓听了大喜,连声道谢,众人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原来,池大鬓的山寨里有五个大头目、十个小头目。五个大头目分别是胡大渊、任大海、郝大江、卜大武,加上池大鬓,五人结拜为兄弟,个个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十个小头目也都是身怀绝技,他们率领着全山三五千喽啰,占山为王。浰头、漳州、华林等地的贼寨,都归池大鬓统领,这也是王守仁分兵多路,力求速战速决的原因。
大军安营后,王守仁决定先休整一天。第二天,他派狄洪道去寻找熟悉当地情况的百姓。没多久,狄洪道带回两三个上了年纪的当地人。王守仁亲自赐给他们酒食,态度十分温和地问道:“你们都是本地百姓,我请你们来,是想问些重要的事。大庚岭怎么上去?山势有多险峻?池大鬓这人有多难对付?你们知道什么,尽管如实说来,好让我制定破敌之策。”
一位名叫王远谋的老者站出来答道:“元帅垂询,我们一定知无不言。不过,要是只靠硬攻,恐怕难以取胜。大庚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池大鬓和他的四个结拜兄弟又都十分骁勇。官兵远道而来,将士们难免疲惫,而贼人以逸待劳,又熟悉地形。如果只拼兵力,就算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也未必能赢。好在这些贼人有勇无谋,元帅不妨先设计让他们尝点甜头,骄纵其心,等他们放松警惕,再用火攻,如此一来,破寨擒贼就大有希望了。这只是我粗浅的看法,还请元帅定夺。”
王守仁一听,正合心意。再看王远谋谈吐不凡,见解独到,便肃然起敬道:“还未请教老丈尊姓?方才听您一番高论,令我茅塞顿开。您深藏不露,隐居乡里,是我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多多包涵!”王远谋谦逊道:“我叫王远谋,不过是乡间粗人,虽读过些书,也只懂些皮毛。我既不想做官,也不在乎荣辱,生性疏懒,偏爱喝酒,平日里就和乡亲们在酒馆里消磨时光。今天喝醉了,承蒙元帅召见,才斗胆说了这些话,没想到竟得到您的夸奖,实在愧不敢当。”
王守仁越发觉得王远谋是个隐士高人,诚恳地说:“先生隐居修身,必定深谙治国安邦之道。有您这样的贤才在旁,我却没能尽到礼数,实在惭愧!”说着便要行礼,王远谋急忙回礼。行礼完毕,王守仁命人设宴款待,邀请王远谋和一同前来的百姓入席。众人再三推辞,王守仁执意相留,王远谋只好让其他人先回去,自己暂且留下赴宴。
酒过三巡,王守仁又请教道:“多亏先生指点大庚的情况,但具体该如何设计骄敌?怎样实施火攻?还请先生详细说明,让我有章可循,早日剿灭贼寇。还望先生不吝赐教!”王远谋见王守仁如此虚心,不好推辞,便将计策一一道来。说完,他又索要纸笔,当场绘制了一幅大庚山地形图,详细标注出何处适合进兵、何处可以设伏、何处能够截断贼人的退路。
王守仁接过地图,仔细端详,大喜过望:“我只知道大庚山势险峻,却不知竟如此复杂。若不是先生指点,我恐怕也要重蹈覆辙。如今有了这地图和计策,破敌指日可待!先生的功劳,等我平定贼寇后,一定上奏朝廷嘉奖。我之后还要进剿南安、横水、桶冈等地的贼首谢志山,到时候还想请先生同行,不知您能否应允?”王远谋想了想,答道:“这事儿我得和妻子商量一下,才能给您答复。”王守仁点头称是。
两人继续饮酒畅谈,虽是初次相遇,却一见如故。王远谋欣赏王守仁礼贤下士的风范,王守仁钦佩王远谋的才学韬略,越聊越投机。直到太阳西沉,宴席才散。王远谋起身告辞,王守仁挽留道:“天色已晚,您家离这儿还远,不如留宿一晚,咱们秉烛夜谈,我还能多听些教诲。”王远谋婉拒道:“我本想留下,但妻子孩子胆小,得知我被元帅召见,肯定忧心忡忡。现在其他人都回去了,只剩我还没归,他们恐怕要胡思乱想。我和元帅约定,五日后再来庆贺大捷!”王守仁不好强求,只得送他出营。
第二天,王守仁开始调兵遣将:命狄洪道率领一千人马攻打大庚山东山盘谷,李武率部接应;罗季芳带一千人马进攻大庚山西山夹谷,徐庆负责后援;周湘帆则领兵一千攻打大庚山前山。他特别强调,各路人马要虚张声势,但只能佯装败退,违令者斩。众将领得令后,立刻整队出发,朝着大庚山进军。
周湘帆抵达山前,将人马一字排开,自己立马横枪,高声向山上喊话:“山上的喽啰听着!速速禀报贼首池大鬓,王元帅奉旨前来剿灭贼寇,叫他赶紧下山受缚!若敢拖延,我即刻带兵冲上山,踏平你们的老巢!”话音刚落,身后的士兵们齐声呐喊助威。山上的喽兵不敢耽搁,连忙跑进大寨禀报:“大王!山下官兵来了,说奉旨剿灭我们,再不走就要攻山了!”
池大鬓还没来得及回应,东西两山的守兵也纷纷来报,说有官兵攻打。池大鬓勃然大怒,当即点兵派将:命胡大渊、任大海迎战盘谷的官兵,郝大江、卜大武抵挡夹谷的敌军,自己则亲自去对付山前的周湘帆。五兄弟提枪上马,气势汹汹地朝山下奔去。这一战究竟鹿死谁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