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剧情,魔改严重,请大家轻点喷!
就是为了看一个乐子,大家不要上纲上线啊!)
嬴政登基称王的这一天,诸子百家的创始人就像是商量好了一般,一齐进了咸阳城之中求见嬴政。
而嬴政在得知之后,便在城中设立了招贤馆,邀请诸子百家之人前往招贤馆。
这些诸子百家之人到了招贤馆,迅速就分成了不同的队伍,互相之间都有所戒备。
“诸位来此,想必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可是我们这里这么多人,但是只有一个人才能成功!
不如我们先行论道一番,败者直接离开,如何?”
人群之中,这个声音响起。
只是不知道这人用了什么办法,竟然让所有人不知道究竟是谁提出的这个办法。
不过所有人的心思都是活络了起来。
要知道他们都是十分自信,自认为自己所创立的学说不弱于人。
就在这时,兵家的人说道:
“吾等来此,只是为了实现我兵家的理念。
即‘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兵家之人说完之后,便是径自坐在一边,不准备参与这场论道。
青铜灯树在招贤馆内投下斑驳光影,墨翟突然踏前一步,腰间青铜剑铿然插入青砖。
地面竟生出墨色藤蔓,缠绕成九尺高的机关兽,獠牙间吞吐着幽蓝火焰。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翟抚摸着机关兽冰冷的头颅,继续说道:
\"尔等鼓吹礼法天道、百家学说,可知诸国征伐让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李耳不知何时已盘坐虚空,白发间流转星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墨翟强求兼爱如逆水行舟,失了自然之道。\"
双鱼游动间,墨翟身前的机关兽,竟然化作道道碎片,最终归于天地自然。
“自然之道?说白就是无为而治,若都效仿小国寡民,何来制礼作乐?何来冠婚丧祭?
我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乃是一个人在世上的立身之本。”
……
而此时的嬴政,面前摆放着招贤馆之中的所有人的言论。
“陛下,这诸子百家来咸阳,恐怕是动机不纯啊!”
“先生说的不错,他们来此只是为了自己的学说能够更加广泛的传播罢了。
甚至有的人还想要成为本王的老师,这样就可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罢了!”
那名被嬴政称为先生的人,听到嬴政的话之后,不由得就是一愣。
紧接着,他又问道:
“敢问大王,您打算接纳何种学说?”
可嬴政却是说道:
“孤王为何要接纳他们,不管是什么学说,只要不能为孤王所用,那就是一对无用的废话。
孤王要的,是听话的手下,而不是带有自己目的诸子百家!”
听到嬴政的话,这人沉默了一会儿,这才说道:
“我觉得那些人不会轻易臣服,恐怕大王的想法要落空了!”
“孤王记得荀子先生,似乎也是儒家之人,不是吗?”
“老朽只是曾经拜入了儒家而已,但我并不是很认可儒家学说,只是觉得其中有不少的可取之处罢了!”
嬴政点点头说道:
“孤王打算成立一个稷下学宫,由先生担任学宫的祭酒,让百家学说入学宫讲学。
先生意下如何?”
荀子听到嬴政的话,连忙躬身道:
“多谢大王,臣必不会辜负大王的信任,定会为大秦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诸子百家!”
“先生只要有这份心,孤王便很满意了。
一切就都交给先生你了!”
嬴政摆了摆手,荀子便是离开了秦王宫,直奔招贤馆。
等荀子到的时候,招贤馆内已经达到了高潮时刻,只剩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杂家、释家以及名家,还在争论不休。
荀子走进招贤馆,大声喊道:
“诸位且静一静,在下有秦王最新的命令要宣布,待命令宣布完之后,诸位心中所想便可有决断了!”
众人听到荀子的话,全都是安静了下来,想要知道嬴政究竟下了什么命令。
荀子淡淡说道:
“大王有令,组建稷下学宫,命百家入驻学宫讲学,宣扬自己的学说!
届时大王将会从学宫之中,选出百家的弟子入朝为官!”
荀子的话音刚落,招贤馆中所有人都是面面相觑。
因为这与他们的目的相差甚远,他们可都是奔着成为嬴政的老师来的,最不济也要成为秦国的国教。
可现在,他们好像是要被秦国收编了,成为培养人才的工具。
虽然这样也能获得一些气运,但是与之前的两种方式相比,得到的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过了好一会儿,兵家之人率先站了出来说道:
“我兵家愿意加入稷下学宫,只要能够有战斗的机会便可!”
兵家之人向来喜欢战争,尤其是军阵,在兵家之人的手中,往往能够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见到有人带头,立刻又有一些学派愿意加入稷下学宫!
最终,除了儒家、道家以及释家之外,其余的学派全都是答应加入了稷下学宫。
而儒家、道家以及释家则是负气出走,离开了秦国,选择加入了其他的国家。
嬴政在得知之后,并没有多大的反应。
既然这三家学说不愿意为他所用,他自然是不会拉下身段出言挽留。
……
在诸子百家的帮助之下,秦国培养出了许多的人才,很快就吞并了周围的国家。
而齐国、赵国以及楚国在道家、儒家以及释家的帮助下,也是不断吞并自己周围的小国,壮大自身的实力。
很快,人族境内的诸侯国,就只剩下了这四个国家。
其中当数秦国最为强大!
故此,齐国、赵国以及楚国联合起来,准备共同对抗秦国。
这一日,李耳、孔丘以及释迦牟尼聚集在泰山脚下,商议如何对抗秦国。
“如今秦国势大,若是我们再不联合在一起的话,恐怕待秦国统一之后,再无你我三家的容身之地啊!”
孔丘率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