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刚回乡下的时候,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服的。
那时候集体食堂刚开始,乡下的伙食还是比较好的,不仅一顿有几个菜,就连白面馒头都可以随意吃。
对于贾张氏这种人来说,就像掉进米桶里的老鼠。
那日子过得叫一个舒坦。
而且贾张氏忽悠村里的干部,什么他儿子是轧钢厂的工人,师傅又是高级钳工。
可以把村长,书记的孩子给安排到轧钢厂上班,甚至可以跟贾东旭的师傅学习钳工。
这让村里的干部,喜出望外,虽然他们是贾家村的村长,书记,在贾家村还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出了贾家村就没招了。
更别提在京城了。
现在的工人阶级,可是相当的受尊敬,再加上贾张氏又说的信誓旦旦。
村里的村长和书记就相信了,为了自己家的孩子,两人还给贾张氏安排了整个村里最轻松的活,在食堂烧开水。
这活属于有手就行。
贾张氏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不过好景不长,因为大炼钢的原因,整个贾家村的大部分粮食都烂在了地里。
紧接着就是交任务粮,报纸上到处都是放卫星的,亩产上万斤,几万斤都属于正常。
这也让贾家村跟风,上交的粮食大大增加。
上交的粮食多了,留下的粮食就少了。
没有粮食,集体食堂的伙食就直线下降。
贾张氏过了一个多月衣食无忧的日子,不仅比在城里还胖。
更是因为在食堂干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比在城里还精神焕发。
贾家村的村长和书记,时不时的问贾张氏,啥时候安排他们的孩子,都被贾张氏以各种理由给推辞了。
后来食堂的粮食不够吃了,再加上贾张氏一直推诿,这也让村里的书记和村长明白了。
贾张氏这是一直拿他们当傻子玩呢。
贾东旭自从贾张氏回来以后,一次都没有来过,贾张氏也没想着去找,怎么给他们的孩子安排工作。
村长和书记两个也算是老狐狸了,终日打雁,没想到被一个家雀给啄瞎了眼。
明白被刷了以后,贾张氏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不仅吃的没了特殊的优待,食堂的活也没有了,直接被安排去挖河去了。
可以这么说,整个农村最累的活就是挖河了。
而贾张氏就成了光荣的挖河人。
贾张氏在乡下享了两三个月的福,哪里能受的了这个。
顿时就撂挑子不干了,不过没有了村长和书记庇护。
之前一直在村里横行无忌的贾张氏可是遭了罪。
不仅被村里的妇女联合捶了一顿,更是被挤兑的两天都吃不上饭。
这会贾张氏也不庆幸回乡下了,现在他就特别想念贾东旭了。
无论怎么说,在城里能吃上饭,还不用干活。
不过在城里的贾东旭显然没有想把贾张氏接回来的意思。
贾张氏不在,贾东旭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不仅不用被贾张氏天天骂,少了贾张氏也能吃饱了。
每天晚上跟秦淮茹活动的时候,也没人打扰了。
最关键的是,由于贾张氏不在,没有人翻乱,易中海对他的态度明显不一样了。
贾张氏日子过得舒坦的时候,哪里能想起贾东旭,现在日子过不下去了,这是相当想念贾东旭。
现在每天贾张氏就两个不大的窝头,一碗飘着两根干野菜的菜汤。
还得干着最重的活,现在已经快过年了,地上已经上冻了,别说贾张氏一个老年们,就是正常的劳力,也干不动。
由于村长和书记,记恨贾张氏哄他们俩,因此给贾张氏安排的都是最重最累的活。
所以可以想象贾张氏见到傻柱和许大茂时,那个激动的心情。
贾东旭不知道她在乡下过得什么日子,还以为她在乡下享福呢。
现在贾张氏看到了傻柱和许大茂,可算看到了希望。
央求着傻柱跟许大茂,一定要给贾东旭带个信,让贾东旭来一趟,把她带回去。
傻柱跟许大茂当时是满嘴的答应,不过转头就给忘了。
他们就是过来看贾张氏笑话的,至于帮忙,贾张氏也是想多了。
傻柱跟许大茂跟林源说这个事的时候,那幸灾乐祸的表情,都不用看,从声音上就能听出来了。
不过林源也就是听听而已,贾张氏能一直在乡下待着,还是在乡下待着最好。
只有不在四合院的贾张氏才是好的贾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