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德庙乐章之六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彰德
名隆五岳,秩映三台。
严祠已备,〔啐〕(啐)影方回。
生僻字注音
? 睟(sui)
注释
? 名隆五岳:名声比五岳还高。隆,高。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 秩映三台:品级与三台星相辉映。秩,官吏的俸禄,引申为品级、职位。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即最高的官位。
? 严祠:庄严的祠庙,这里指褒德庙。
? 睟影:指神灵或祖先的美好形象。睟,温和而润泽的样子。
译文
名声高过五岳,品级辉映三台。庄严的祠庙祭祀仪式已经准备完备,神灵的美好形象仿佛刚刚回返。
在历史的浩渺长河中,祭祀文化始终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它承载着古人对天地神灵、祖先先辈的敬畏与追思,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人间与神明的精神纽带。唐代的《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彰德》,便是一首浓缩了祭祀文化精髓的诗篇,虽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无尽的庄重与虔诚,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时光,领略那个时代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严。
首联:以喻开篇,彰显尊崇
“名隆五岳,秩映三台”,诗歌开篇,诗人便以大气磅礴的笔触,运用精妙绝伦的比喻,将祭祀对象的崇高地位和显赫声名展现得淋漓尽致。五岳,作为中国大地上最为巍峨壮丽的名山,它们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地间崇高与威严的象征。泰山的雄伟、衡山的秀丽、华山的险峻、恒山的奇崛、嵩山的厚重,每一座山峰都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底蕴,代表着一种不可撼动的威严与庄重。而“名隆五岳”,则形象地表明祭祀对象的名声之高,如同五岳一般,在世间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其光辉闪耀,震慑人心。
“三台”,在古代天文星象学说中,是极为重要的星宿概念,它们象征着尊贵、权威与高位。古人认为,三台星宿的运行与人间的政治秩序、社会等级息息相关,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秩映三台”,则是说祭祀对象的尊贵次序,如同三台星宿的光辉相互映照,彰显出其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这种地位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的承载,代表着祭祀对象所拥有的威望和影响力。
这两句诗,以“五岳”和“三台”为喻,将抽象的地位与声名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祭祀对象的不凡。它们不仅为全诗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更奠定了对祭祀对象深深崇敬的基调,让我们在开篇就被诗人对祭祀对象的尊崇之情所感染,仿佛置身于一场庄严的祭祀仪式之中,对即将到来的祭祀充满敬畏与期待。
尾联:场景描绘,神圣尽显
“严祠已备,〔啐〕(啐)影方回”,此句将镜头聚焦于祭祀仪式的现场,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庄严肃穆、神圣非凡的画面。“严祠已备”,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蕴含着无数的心血与敬意。“严祠”,即庄严肃穆的祠堂,它是祭祀仪式的核心场所,每一处建筑、每一件陈设,都经过精心的筹备与布置。从祠堂的选址、建造,到内部祭祀器具的摆放、装饰,都遵循着严格的传统礼仪规范,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丝毫差错。“已备”二字,宣告着祭祀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一切就绪,只待神圣时刻的到来。这种严谨的准备过程,充分体现了祭祀的庄重与严谨,也展现出祭祀者对神灵的敬重与虔诚。
而“〔啐〕(啐)影方回”,则将整个祭祀仪式推向了高潮。“〔啐〕(啐)影”,这里的“影”,可理解为神灵的光辉、身影或象征神灵降临的祥瑞之象。“方回”,即方才返照,仿佛在一瞬间,整个祠堂被神灵的光辉所笼罩,神圣的光芒洒在每一个角落,照亮了祭祀者的脸庞,也温暖了他们的心灵。这一画面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神灵降临的神圣瞬间,让人们感受到神灵与人间的紧密联系,仿佛神灵就在身边,倾听着人们的祈愿,接受着人们的供奉。这种对神灵光辉返照的描写,不仅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氛围,更传达出祭祀者对神灵的敬畏与感恩之情,让整个祭祀仪式充满了神圣的色彩。
整体赏析
(一)主题思想
这首诗紧紧围绕祭祀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祭祀对象崇高地位的极力描绘和对祭祀仪式的细致刻画,深刻地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之情。祭祀,在唐代社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唐代社会对祭祀文化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在那个时代,人们相信,通过庄重的祭祀仪式,可以与神灵沟通,获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保佑家族平安、社会稳定。因此,这首诗所表达的对神灵的崇敬,实际上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社会和谐、家族繁荣的期盼。
(二)艺术手法
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虽篇幅短小,却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首先,语言简洁而庄重,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精准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开篇的比喻“名隆五岳,秩映三台”,运用得极为巧妙,以五岳和三台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祭祀对象的崇高地位,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比喻手法的运用,不仅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同时,诗歌通过对祭祀仪式场景的描写,如“严祠已备,〔啐〕(啐)影方回”,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营造出庄严肃穆、神圣非凡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
(三)文化价值
这首诗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是研究唐代祭祀文化的珍贵资料。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祭祀仪式的庄重性和严谨性,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敬之情。祭祀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等信息。通过对这首诗的研读,我们可以窥探唐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