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德庙乐章之四
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褒德
家着累仁,门昭积善。
瑶篚既列,金县式展。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和译文:
生僻字注音
? 篚(fěi)
? 县(xuán)
注释
? 家着累仁:家族有着积累仁德的美名。着,彰显。累仁,积累仁德。
? 门昭积善:家门彰显着积累善行的声誉。昭,显扬。
? 瑶篚:用美玉装饰的竹筐,用来盛放祭祀的礼物。
? 既列:已经排列好。
? 金县:即“金悬”,指钟、磬等悬挂的打击乐器,古代常用于宗庙祭祀等仪式。
? 式展:得以陈列、展示。式,助词,无实义。
译文
家族彰显着累世的仁德,家门显扬着积久的善行。美玉装饰的竹筐已经排列整齐,钟磬等乐器也已陈列展开。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海洋中,祭祀诗歌宛如熠熠生辉的明珠,它们承载着古人对先辈的追思、对家族荣耀的珍视以及对道德传承的坚守。《郊庙歌辞·褒德庙乐章·褒德》便是这样一首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诗作,虽篇幅简短,却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关于家族德行与祭祀礼俗的生动画卷。
首联:家着累仁,门昭积善
从字面来看,“家着累仁,门昭积善”描绘的是家族在漫长岁月里,一代又一代地积累仁德,家族门庭之上彰显着无数善行的光辉。“家着”二字,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这个家族的仁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历经了数代人的努力与传承,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家族的血脉之中。“门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德行的彰显,使得家族的善行广为人知,成为周围人敬仰的楷模。
从赏析角度而言,这两句诗开篇便直入主题,以一种简洁而有力的方式,将家族的德行传承置于诗歌的核心位置。“家着”与“门昭”的运用,不仅在语法上形成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在语义上相互映衬,突出了家族在道德积累方面的卓越成就。它们为全诗奠定了歌颂德行的基调,让读者在开篇就能够感受到这个家族所蕴含的深厚道德底蕴。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家族因德行而获得的荣耀与尊重,为后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埋下了伏笔。
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这两句诗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传统观念。在古人看来,家族的繁荣昌盛并非偶然,而是家族成员长期积累善行的结果。这种观念强调了家族德行对子孙后代的积极影响,反映了儒家重视家族伦理和道德传承的思想。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与“齐家”是基础,只有家族成员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使家族和谐兴旺,进而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这两句诗不仅是对家族德行的赞美,更是对儒家道德观念的生动诠释。
尾联:瑶篚既列,金县式展
“瑶篚既列,金县式展”,直观地描绘出祭祀仪式的场景。“瑶篚”,是一种精美的竹制容器,在古代祭祀中常用于盛放祭品,其“瑶”字赋予了篚篓一种神秘而珍贵的色彩,仿佛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普通的祭品,更是家族对祖先的无限敬意。“金县”则指的是悬挂的钟磬等乐器,在祭祀仪式中,这些乐器的演奏能够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既列”与“式展”表明祭祀仪式已经按照既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展开,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得庄重而有序。
从赏析层面来说,这两句诗通过对祭祀用品和仪式的具体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祭祀现场的庄重与神圣。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些精美的瑶篚整齐地排列在祭台上,感受到悬挂的钟磬即将奏响的庄重氛围。这种对祭祀场景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祖先或神灵的崇敬之情,更从侧面反映出家族德行的传承得到了神灵的庇佑。在古人的观念中,祭祀是与祖先和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只有家族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得到神灵的眷顾。因此,祭祀仪式的庄重有序,也象征着家族德行的延续和传承。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两句诗以祭祀场景收束全篇,与首联的德行传承相呼应,使诗歌结构完整,主题突出。首联强调家族的德行积累,尾联通过祭祀场景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德行传承的意义,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家族德行与祭祀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对祭祀仪式的描写,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古人对祭祀仪式的重视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整体赏析
(一)主题思想
这首诗紧紧围绕家族的德行传承这一核心主题展开。通过对家族累世善行的歌颂,如“家着累仁,门昭积善”,展现了家族在道德积累方面的卓越成就,表达了对道德价值观的崇高赞颂。而对祭祀场景的描绘,“瑶篚既列,金县式展”,则进一步强调了德行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祭祀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对家族德行的传承和延续。整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善行积累对家族和社会的积极影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德行的重视和崇尚,激励着后人传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品德。
(二)艺术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用词精炼,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家族的德行和祭祀的庄重。例如,用“累仁”“积善”简洁地概括了家族长期的道德积累,用“既列”“式展”准确地描绘出祭祀仪式的有序进行。全诗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首联点明家族德行传承的主题,尾联通过祭祀场景的描绘深化主题,使诗歌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对仗、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家着”对“门昭”,“累仁”对“积善”,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瑶篚”“金县”等祭祀用品则象征着祭祀的庄重和神圣,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