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一人,见高楷走来,连忙下拜,引得众女纷纷行礼。
“奴婢拜见秦国公!”
高楷挥手请起,笑问:“你们这是做什么?”
众女相顾一眼,由执角弓者回言。
“禀秦公,我等正在射粉团。”
“射粉团?”高楷好奇,“这莫非也是端午习俗?”
“正是!”执弓宫女点了点头。
这射粉团,乃宫中习俗。每到端午节,制粉团角黍,贮于瓷盘中,以小角造弓,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可食。
“这倒是有趣。”高楷笑了笑。
王寅虎低声道:“郎君,宫中陋俗颇多,可要禁止?”
“不必!”高楷摆手道,“我秦国尚武之风浓烈,不光男子以弓马娴熟为荣,即便女子,也习箭术,这习俗正可发扬,怎能禁止?”
“是!”王寅虎忙不迭地应下。
高楷转身离开,惹得一众宫女下拜,窃窃私语。
“秦公好生威严,我竟大气也不敢喘!”
“胡说,秦公俊朗如神,最是和颜悦色。”
“唉,若能侍候秦公……”
“你这小妮子,竟也动了春心!”
“你不也是么?”
前方,高楷缓步行走,丈量着宫中甬道,忽然问起一事。
“长安城中,可有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可是后世必不可少的节目,他倒是想去看看。
然而,事与愿违。
王寅虎摇头道:“赛龙舟只在江南诸道流行,长安城却未曾一见。”
高楷有些失望。
“郎君,您若想观赏,奴婢即刻安排。”王寅虎建言道。
“罢了!”高楷微微摇头,“仓廪充实,民殷国富,无需安排,民众自会举办盛事。”
“倘若肚子都填不饱,哪有心情去玩乐?”
“以此可见,我治下军民尚且讥馁,若要恢复太平,任重而道远!”
王寅虎不胜感慨:“郎君爱民如子,时时惦念,奴婢钦佩之至!”
高楷神色平淡:“回武德殿。”
“是!”
整个下午,殿中一片低气压,诸位小黄门皆屏息凝神,低眉敛目,即便王寅虎这个内侍行首,也不敢多言。
到了申时,高楷正埋首于案牍,忽有小黄门亦步亦趋来禀。
“郎君,宇文郎中求见。”
“哦?”高楷面露惊讶,“叫他进来。”
“是!”
不多时,宇文凯叉手行礼:“拜见主上!”
高楷道一声免礼,笑问:“可有要事?”
宇文凯颔首:“微臣奉命,为主上锻造佩刀,恰逢今日午时,完成最后一道淬火工序,宝刀已成,特来奉上。”
说着,将一柄长刀高举于身前。
高楷接过一观,忍不住赞道:“纹若龙翔,刃含秋水,果然绝代神器。”
这刀长三尺二寸,刀身通体呈现麻花锁链纹,层层叠叠,形如鳞甲。
刀柄以黑檀木为基材,雕刻苍龙躯干浮雕,龙首造一直延伸至护手。
其中,护手为青铜材质,呈现扁圆形,表面錾刻云雷纹,与刀鞘上的鎏金夔龙纹,交相辉映。
“夫刀者,所以显德昭武。”宇文凯一板一眼道。
“微臣以百炼钢之术,将陨铁加至极热,反复折叠锻打,淬火之时,将其中杂质尽数去除。”
“陨铁乃天降奇兵,微臣采地火熔炼,又正逢端午,于正午时分,三重阳火最盛之时,以火克金。”
“出炉时,天时、地利、人和,三元归一,紫气腾空,红光曜天,更有金黄祥云密布天宇。”
“终成此刀!”
“三元归一?”高楷玩味一笑,“倒是好兆头。”
“微臣不辱使命,还请主上为此刀命名。”宇文凯面露喜色。
高楷持刀在手,见刀身一面铭文“利用卫身,以威弗治”,另一面“不逢不若,永世宝持”,思考片刻,朗声道。
“便命名为金鳞刀。”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宇文凯目光一亮,“好名字!”
顿了顿,他唤人呈上一面铜镜,拱手道:“主上,此为天子镜,乃端午节礼。”
端午佳节,午时,阳火最盛,是最佳熔金铸镜之时。
这天子镜,又名青铜龙纹镜,为葵花形,镜背以纽为中心,龙纹为单体,呈蟠曲之状,四周分布云纹。
一双长角翘起,巨口张开,身体遒劲,脖颈细长,似在回首戏珠,生动活泼。
“你有心了!”端午佳节,工部铸铜镜上贡,为一大礼仪,高楷对此亦有耳闻。
他心中颇觉有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说不定,太宗有感而发,正是因此习俗。
“宇文凯,你铸金鳞刀、天子镜有功,便赐你黄金百斤。”
“谢主上!”宇文凯大喜。
高楷看他一眼,见他头顶红气飞腾,一丝紫光若隐若现,不由暗赞:昔日气运微薄之人,如今也节节攀升,不弱于朝中群臣了。
待宇文凯离去,不知为何,满朝文武,乃至于六道刺史,纷纷献上节礼,其中颇有奇珍异宝,世所罕见。
“我却不知,麾下群臣竟如此豪奢。”高楷淡淡一笑,“莫非忘了,天下尚未一统,不知多少民众,仍饥寒交迫,朝不保夕?”
此话一出,殿中众人如坠冰窟,个个躬身俯首,不敢言语。
所幸,不过片刻,高楷开口打破沉寂:“寅虎,取两枚白面纸扇来。”
“是!”王寅虎悄然松了一口气,匆匆去了。
不多时,高楷提笔,于扇面上,写下两篇文章,待墨汁干透,吩咐道。
“将这两枚飞白扇,分别送到杨府、夏侯府中。”
“遵命!”王寅虎不敢怠慢,连忙去了。
“庶动清风,以增美德。”高楷暗思,“希望杨烨、敬德二人,能明白我的意思,各自约束文武。”
……
不久后,宫外,崇仁坊,杨府。
听闻王寅虎求见,杨烨连忙命人大开中门,亲自来迎。
“王常侍光临,我却有失远迎了。”
“不敢劳动杨长史。”王寅虎忙不迭地道。
杨烨可是郎君麾下文臣第一,最为倚重,他可不敢怠慢。
寒暄片刻,杨烨好奇问道:“敢问王常侍,主上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