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说,李定国取得了重大胜利,我只需要去和他合作,就可以击退清军,结果我拒绝了?”
二十一岁的郑森挠挠自己的耳朵,生怕自己听错了。
他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又问了一遍,想确认一下。
沈言之也理解,眼前这个郑森,是二十一岁的郑森,怎么可能会知道自己三四十岁的时候干的事情的逻辑?
别说三四十岁了,很多二十一岁的人,也想象不到自己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干的事的逻辑。
“是的。”沈言之又给了个肯定的答案。
“怎么会这样!”郑森瞪大了双眼,一副想要扇自己巴掌的样子。
他恨透了清军,为此还和父亲决裂,结果他后来竟然干出了那么混账的事情。
“为什么!”郑森红着脸看沈言之。
他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明明自己那么痛恨清军,却放过了他们。
为什么呢?沈言之想想该怎么和眼前这个年纪比他还小好几岁的年轻人解释。
“沈园长,我那时候多大?”郑森追问。
“快四十了。”
“快四十……你是说,我抗清抗了十几年,在有一个可以灭掉清军的最好的机会的时候,我没有珍惜,没去帮李定国?”郑森又挠了挠耳朵。
沈言之点头。
“为什么!”郑森又再次问这个问题。
他脸红得不行。
他已经知道,家长能来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里的一切会在历朝历代直播。
也就是说,他的酉姑姐姐,现在已经知道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干的混账事了?
“可能是因为你那时候心态变了吧。
你手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有很强的作战机动性,你已经不是跟着你父亲搞事业的那个你,而是自己单干了。
也许是因为这个身份的转变,你那时候已经不是单纯想跟着谁抗清,而是想往更高的地方走了,你想做最高掌权者。
还有一个可能性,你也是不得已。”
“我能有什么不得已的。”听了沈言之的前半段分析,郑森能理解。
人的权力欲望是无限的,要是他真到了那个位置,是自己单干而不是跟着父亲抗清,那他有更大的野心,也很正常。
可他想不通自己能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
“崇祯皇帝死后,你们现在扶持起来的这个明政权,被后人称为南明。
整个南明史,就是一篇内斗史。
甚至从南明建立之初就开始斗了。
崇祯皇帝死后,马士英、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一众大臣要拥立福王,而以史可法为首的另一派系拥立桂王,为此就开始争得你死我活,斗得你死我活。
从那时候起,南明内斗的基调就奠定下来了。
后来南明又换了好几个皇帝,每一次也都伴随着内斗,内斗都伴随着流血事件,很多将领,也因为内斗被牺牲了。
李定国是永历帝的人,而你是隆武帝的人,你们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南明内斗的氛围里,本就是对立关系,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方或者对方派系的人整死。
所以可能你害怕。
毕竟南明太多因为派系争斗被干死的文臣武将,太多太多了,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时候,他们都是死于内斗,而不是死于与敌人的对抗。
如果你真的帮了李定国,李定国帮永历帝击退清军重建大明,那他就是大英雄。
而同样手中有兵,又属于隆武帝集团的你,会被永历帝的人如何清算?
我相信李定国不是那样的人,可永历帝派系的人呢?和李定国一个阵营的人呢?他们又会如何对你?
如果没记错的话,你现在应该改了国姓,叫朱成功,这是隆武帝赐的吧。”
“老子现在脱离我爹了,老子自己到南方重新招兵买马,老子不投靠南明隆武帝了,老子自己干!就不会卷入南明的内斗了!”郑森激动得站了起来。
说完又有些不好意思坐下。
“抱歉,说粗话了……”
“没事……”沈言之笑了笑,和李清照比,郑森这算是什么。
见沈言之不与自己计较,郑森神色缓和了一些。
“我是因为我爹才被隆武皇帝赐国姓的,反正我已经脱离了我爹了,也算是脱离隆武皇帝了吧?
我重新招兵买马,和他分割,凭什么投靠他啊!
隆武皇帝本来就除了宗室的身份之外什么都没有,钱是我爹给他的,兵是我爹招募的,现在我爹都投降了,他还有什么?
只要没有我爹,他就什么都没了,我何必再扶持他。
或者我干脆去投靠永历帝,到时候我不就可以不再惧怕去帮李定国了?”二十一岁的郑森有些天真地说。
沈言之想,到底是男大学生的年纪。
或者说其实郑森平时是很冷静聪明的一个人,他今天实在是气过头了,脑子不太清晰了。
人在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都容易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一个二十一岁的小青年,又如何保持清醒?
不过沈言之还是把即将脱口而出的那句“天真”给咽了回去,缓缓开口。
“你怎么投靠永历帝?
你现在都已经是朱成功了,哪怕你脱离你父亲,朱成功这个名字也永远烙印在你身上,这就是隆武帝给你的,你去投靠永历帝,永历帝集团的人会认可你吗?不可能。
你永远都不可能和隆武帝分割,你也不可能单打独斗。
你爹当初为什么要扶持大明宗室才能起兵你能不知道?因为做大事必须要有大义名分,老百姓才会追随你。
陈胜吴广起义,还需要打着扶苏的名号。
项羽起兵,也得扶持一个楚怀王。
反正永历帝的派系肯定接受不了出生于隆武帝派系的你。
你投奔不了永历帝派系,也不可能再重新拥立一个新的大明宗室。
不管你拥立谁,隆武帝也好,别的大明宗室也罢,都改变不了你和永历帝派系不同心的情况了。
可你不拥立另一个,也不继续扶持隆武帝,就根本没人听你的,哪怕你是想杀了来屠杀汉人的清军,汉人百姓也不会心甘情愿跟着你。
他们不会管你是不是带领他们逃离清军的屠刀,他们只知道你没有大义名分,哪怕你能救他们,他们也宁可等清军来杀了自己也不会听你的。”
沈言之说到这里,真是恨透了周朝建立的周礼了。
真是礼大于人,礼在人之上,根本没有一点以人为本的思想。
孔子创立儒家复古周礼后,几千年下来,更让周礼深入人心。
在这样的思想下,如果你没有合乎所谓的礼法的身份,哪怕你能救百姓于水火,你也是反贼。
赵匡胤的例子就摆在那里,沈言之看到网上太多人瞧不起赵匡胤的了,哪怕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频繁的政权更迭,带百姓脱离三天两头就换一个政权,民间一次次陷入腥风血雨的苦海,多少人也只会盯着他篡位登基。
沈言之想,等哪天妲己要是能把帝辛带来,他都想和帝辛喝一杯,叫他快些把周给灭了,省得给后世留下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吃人礼法。
“所以我这个局破不了了?”郑森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