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的回答出乎商名姝意料之外,她是从杜仲对她的态度猜想杜仲是忧心自己忌惮他架空商文姝,对商文姝有所图谋,不敢冒头。
万万没想到,杜仲让商文姝出头,只为使得商文姝获得更多赞扬,增强商文姝的自信心。
“兄长对长姐一片回护之心,名姝在此谢过。”商名姝真心诚意对杜仲欠身行礼。
杜仲忙避开,同时郑重作揖回礼:“三娘子莫要如此,我能得大娘子青睐,娶大娘子为妻,是莫大的福分,我不过是护着自己的这份福泽。”
商名姝眉目唇畔都晕染开浅浅笑意:“是我多虑,天色不早,兄长早些回去歇息。”
她忧虑自己的缘故,使得杜仲与家里人相处过于拘谨,从而导致商文姝不自在,正如杜仲所言,商文姝敏感多思,才特意想与杜仲谈一谈。
此刻看来,是她想太多。
“娘子,大娘子与二娘子都有好归宿,娘子难道不艳羡么?”走在回院子的路上,禾麦忍不住想到方才杜仲提到大娘子时,月色下坠入眼底的星辉。
身为商名姝的贴身丫鬟,禾麦希望商名姝更好。
在她看来,女娘子终究是要嫁人,自家娘子这般出众独绝的人儿,更应该配个世间仅有的好郎君。
商名姝脚步未停,光影斑驳,行走间,看不清她的神情:“缘不必求。”
男女缘分,商名姝不打算强求,能够遇到,好好珍惜;命中注定无缘,好好爱自己。
禾麦还想张口说什么,被旁边的禾穗一手肘碰了碰,对上姐姐警告的目光,禾麦悻悻闭嘴。
商名姝走在前面,也能猜到身后姐妹二人的小动作,未曾多言。
隔日,姐妹二人随商进梁一道去与施家人商议合作,施家抱着极大的诚心,同样明白商氏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商进梁又是个厚道人。
双方一个没想占大便宜,一个极力促成,几乎没什么需要争论之处,请了彼此信任的人来见证,施家在牙行公开竞价前,将能够筹措的银钱全部集中交给商进梁。
牙行竞价这日,不止徽州府的大贾,江南各地行商者都文风而至,有为置产而来,有为见世面而至,更有抱着与各行各业的大贾结交的心。
“施厚琼竟有这么多家产!”商梓姝看着三张漆黑长案上厚厚一摞摞账册,她虽不知商家家业具体数额,但大致清楚,决计叠不出这么多!
“十八处茶山,六座茶坊,沿江十二间客栈……”商进梁坐在最靠近主持这场竞价的牙行话事人张员身侧,将施家抄没的产业压低声音一一念出。
别说商梓姝越听红唇越张开,就连商名姝都忍不住黛眉上扬。
他们这次的主要目的是茶山,茶坊要根据茶山来竞拍,其余产业,包括施厚琼的私家园林,商进梁不是不眼馋,实在是实力不足。
今次来的人都是腰缠万贯,程家不说,就连江浙不少大商户也来凑热闹,且他们三五成群,看着就不像单打独斗。
商进梁面不改色,甚至十分悠闲,成竹在胸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施家的合作,林沅沅和姚宗巳昨夜前来送上一笔银钱,说是闲置的银钱,想要跟着商家一起发财,他们只提供银钱,每年分利。
更有杭州陈家,以提前下聘为由,给商梓姝一大笔银钱,商梓姝二话不说交给商进梁,她相信自家的产业,钱自然投在自个儿家中。
官方在旁盯着,张员外不卖关子,直入正题,先竞价茶山,十八处,有七处都在徽州府外,商名姝看上一处,除此之外,商进梁都打算竞价徽州府内的茶山。
张员外最先开的是一处位于休宁县的茶山,这个茶山并不大,亩产六百斤左右,开价不过六百缗。
适合家资中上的行商之人,第一个喊价的竟然是婺源一位瓷器商人:“六百缗!”
“七百缗!”一位徽州小茶商咬着牙开口。
竞价声此起彼伏,一路高升,很快突破一千缗,这时一道粗哑的嗓子响起:“一千二百缗!俺们二十几户茶农凑的份子,这茶山该归俺们种茶人!”
“休宁县的茶农。”商进梁对商名姝介绍,这些都是商名姝以后可能接触的人。
能够凑出一千多缗的茶农,不是小茶农,且能够一下子联合二十多户,对于茶商而言是一股不小的势力,若能招揽,能够起到大作用。
“一千五百缗!”几个浙商联合的阵营传来一声冷笑。
最初喊价的婺源瓷器商人继续追:“一千六缗。”
浙商没放弃,很快叫到一千八百缗。
商名姝目光落在额头渗出细汗的茶农身上,侧耳对禾木吩咐,禾木退后,挤到那茶农身侧,在茶农要继续喊价的时候拦下来。
这一幕没有错过商家人的目光,甚至对面坐着的程赦也尽收眼底。
“三妹,你何故理会他们?”商梓姝不明白。
她是制茶人,没有人比她更懂茶山这个原产地,竞价会前,她就在商名姝的陪伴下,将能够亲自去考察的茶商亲自过目。
根据地理位置、水源、树龄甚至树的朝向,精准推算出每一个茶山的价值,休宁县这个茶山,高于一千缗,在商梓姝看来都不划算。
“茶农不易,他们挣的都是辛苦钱。”商名姝浅浅一笑。
“三妹最是心善。”商文姝认同商名姝的举动。
商梓姝翻个白眼,她不否认商名姝是个良善之人,可商名姝的良善仅限于,她不主动为恶,再多一点也就随手帮扶一把老弱病残。
一如当初商名姝与程勉的初遇,再多不能有。
商名姝这样做,势必有所图,商梓姝就是想知道商名姝的计划。
知道商梓姝想要什么答案,商名姝又道:“茶农只会种茶,不会制茶。”
她和商梓姝分析出一处极具价值的小茶山,因水源之故,价格不会太高,这样的小茶山,商氏不能参与,必会引得在座各位侧目,误以为它有特别之处,正好适合这一批茶农。
他们种好茶,交给商氏,怎么不算商氏拥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