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这也太炸裂了,没想到还真是管仲和齐桓公干的这种糟心事。)
(我突然就无法直视春秋霸主了,为什么他们做事会让人觉得这么不舒服呢。)
(看来儒家吹捧的人得要仔细看。)
(慢着慢着,为什么刚才我查了ai软件,跟博主讲的完全不同呢?)
(我查了好像也是呀,博主,你是不是搞错了呢?)
(上面显示的是,这是齐襄公干的,我查了好几个AI软件,都是这样的结果,解释下呗!)
……
春秋
本来还想骂娘的齐桓公和管仲, 看到了弹幕后面的内容,顿时喜笑颜开。
“这才对啊!”
“凭什么把这个屎盆子要扣在他们头上呢?”
“还是后世子孙的眼睛是雪亮的。”
…………
北宋,
司马光也在为管仲和齐桓公摇旗呐喊。
“博主的说法里面很多都是前后矛盾的。”
“而且他根本没有讲,公子顽蒸宣姜的具体年份。”
“这其实也是一种春秋笔法。”
“就是让人想反驳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有本事他把这件事情说得清清楚楚,让大家也知道的明明白白。”
读书人纷纷点头,是这个道理,
这次司马光真没有喷错。
…………
(博主不是我们一定要怀疑你,而是我们真的查了ai软件,里面的说法跟你真的不一样。)
(博主,你把你的推演过程说一下呗,然后交代一下公子完整宣讲的具体年份,这样好方便我们研究历史。)
(哈哈哈,是怎么给博主找错漏吧。)
(真相不重要,主要是要赢。)
陈勇本来都想进入下一条了,但看到这么多人质疑。
关键是他们对ai软件有着这么笃定的痴迷
然后也觉得有些事情说清楚了比较好。
【这里就要给你们说一下:】
【史书为了隐瞒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去模糊这一件事情发生的年份。】
【你们可能不不太相信这件事有多离谱。】
【公子顽蒸宣姜这件事情发生的具体年份,为什么古代难以界定呢?】
【因为在史书中,写书的人故意去模糊这个年限,而这个年限按照史书写的,前后差了多少年呢?】
【你可能不太相信?】
【前后竟然差了近乎40年!】
【也就是说有人认为这件事情发生在40年前,有人认为这件事情发生在40年后。】
【40年的跨度,你用ai搜索软件,就会搜索出至少4种不同的结果出来,甚至五种,六种。】
【而且这4种结果发生的时期都不一样,有齐僖公,齐襄公,还有齐桓公。】
【所以你用ai软件,怎么可能得到跟我说的一样的结果呢?】
【只能说是有概率会得到跟我说的是一样的结果。】
(我去我去,公子顽蒸宣姜的时间判定,竟然前后跨度了40年?)
(我算是知道儒家史观中为什么要错乱时间线了,不确定具体的年份,这还不是由着他们解释,想把脏水泼给谁就把脏水泼给谁吗?)
(这么一看,其实跟齐襄公的关系真不大,因为在儒家史观中,齐襄公就是父子三人中最烂的,按理说把这件事情直接记载在齐襄公的名下,就是最能让人接受的。)
(可史书偏偏把时间线给模糊掉了,这说明什么呢,我感觉这好像是司马迁的曲笔呀!)
(博主给咱们讲一下,我想知道,研究历史的时候该怎么判断这4个时间线?)
…………
也好!
陈勇想了想,是时候该给大家展示一波真正的技术。
这样大家在对于历史的判定时,可以学到一种比较切实有用的方法,而不是只听别人给你灌输已经成型的理论。
【那么咱们就来手把手的分析一下,公子顽蒸宣姜,这件事情如何判定他的时间线。】
【在判定时间线之前,咱们先要知道有几种说法。】
【在古代主流的观点中,其实有4种说法。】
【而这4种说法中的前三种,它所使用的史料,基本上都是左传;】
【尤其是《左传·闵公三年》
《初,惠公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蒸于宣姜,不可,强之!》】
【就这一句话,加上这一条左传所记载的闵公三年的时限。】
【然后,就有了第1种说法。】
【这种说法认为,按照这条史料直接翻译过来,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卫惠公刚刚继位的第1年。】
【因为史料上说的就是卫惠公刚刚上位的时间也不长,齐国就强迫公子顽蒸宣姜。】
【所以按照这条史料,这件事情应该发生在公元前699年。】
【那么这种说法是对是错呢?】
【我不去判断,我把分析的过程交给你,你们自己来判断。】
【分析观点,首先就要看社会文化大背景。】
【当时的情况是,齐僖公还活着,宣姜的丈夫卫宣公刚死。】
【宣姜母子在齐僖公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坐上了卫国国君之位。】
【而宣姜的小儿子卫惠公这个时候年纪非常小,权力基本上都是宣姜代为执掌。】
【齐国基本上吃到了最大的红利。】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齐僖公突然脑子一抽,就强迫公子顽蒸宣姜。】
【然后两人的名声就臭大街了,甚至卫国宗室质疑起了卫惠公的血统问题。】
【毕竟,卫惠公他娘宣姜,在他爹刚死的时候就开始乱搞了,那你说这个孩子是不是卫惠公下的崽呢?】
【你觉得齐僖公这么干,他是不是脑残呢?】
【他闲着没事干,非要把宣姜从冰清玉洁的王太后的位置上,给赶下来吗?】
(我曹,我曹,这种说法真就是不带脑子呀!)
(我感觉齐僖公就算再蠢也蠢不到这种程度吧!)
(这真就是强行把屎盆子扣在了齐僖公的脑袋上。)
…………
春秋
齐僖公也郁闷的要吐血了。
怪不得儒家人这么的鄙视他?
敢情是这帮人根本不懂如何去看人家写的曲笔。
史官没有记载这件事情发生的年限。
你们就猜出了这么一个结果?
我是得了多少年的脑血栓才能想出这么炸裂的坑女儿,坑外孙,然后把自己也坑了的,脑残操作呢?
………
【我们知道了第1种观点之后,再看第2种观点。】
【这种观点,持有的人,在古代是最多的。】
【因为这种观点是古代一个非常着名的史学家提出来的,他的名字叫做:杜预!】
【是西晋时期的人。】
【杜预是专门研究左传的史学家。】
【杜预提出的观点是,这件事情不是发生在齐僖公时期,因为齐僖公是不会干这么脑残的事情!】
【所以他认为这件事情发生在,卫惠公第1次成为齐国国君的三年后。】
【那这屎盆子明显就扣在了齐襄公的头上,因为这个时间点是公元前696年。】
【而齐襄公在前一年刚好接掌了齐国国君之位。】
【那么咱们又要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一看历史文化大背景是否符合了。】
【这个时候卫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呢?】
【卫惠公被赶下台了!】
【宣姜母子差点儿死在了卫国内斗中,还是借助着齐襄公的实力才逃出了卫国,跑到了齐国进行政治避难。】
【那么齐襄公这么干,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
【宣姜母子在卫国的斗争中已经失去了国君之位,齐国已经失去了对卫国的掌控。】
【齐襄公想要重新让宣姜母子入主卫国,他是千难万难。】
【就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这帮人竟然还觉得,齐襄公脑子一抽,又要开始糟蹋宣姜的名声了。】
【然后让人怀疑卫惠公的血脉纯净问题!】
【这件事情如果真是齐襄公在刚上位之初就干了,宣姜母子你就别想着回到卫国去继承国君之位了,】
【现在,就是卫惠公是不是姬姓血脉,人家都要怀疑了。】
【就这么一个扯淡的操作,女频小说要是敢写出这么炸裂的情节来,绝对读者全部弃书了!】
【但咱们儒家的这些史观们,却觉得异常有道理。】
【儒家觉得,这就是他们心中最完美的宫斗情节,这种宫斗情节,简直神乎其神,把他们都感动的哭了,直呼太合理了。】
【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想的?】
【怎么就觉得,齐襄公必须怎么干,才合情合理。】
(我去我去,这屎盆子给齐襄公扣的,简直无语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主要疯狂吐槽儒家人解读的历史,这简直就是把智商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谁都知道国君之位对血脉的要求,就像你在宗族中要继承家族的财产,你前提条件就是人家的亲生儿子呀。)
(儒家让人怀疑卫惠公的血脉问题,这哪里是帮助宣姜母子入住卫国?这是觉得宣姜母子重新拿到齐国国君之位的难度太低了,非要加点难度!)
…………
【大家是不是都觉得这种说法不太靠谱了。】
【后来,儒家也觉得说不通,有那么一丢丢侮辱智商了,于是,他们赶紧修正。】
【那么儒家又提出了第3种观点。】
【他们认为,第2种说法的确有点太扯淡了。】
【为了能够继续把屎盆子扣在齐襄公的头上,于是他们对第2种说法进行了变种。】
【于是,他们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发生在卫惠公第2次上位后的第3年。】
【那么这件事情应该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按照这个时间线,这一件事情应该发生在公元前685年。】
【他们的观点是什么呢?】
【是在公元前68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齐襄公为了让宣姜母子重新入主卫国。】
【齐襄公竟然带兵,直接杀到了卫国,把卫国能够跟宣姜母子竞争国君之位的人全给屠戮一空了!】
【是的一锅端了!】
【能杀的全杀,杀不了的流放。】
【是不是感觉贼拉霸道了!】
【这才是真正霸主应该干的事情。】
【然后儒家人按照这种时间来推算,公元前688年,齐襄公举兵攻卫,你打仗需要时间,杀人也需要时间,让宣姜母子入主卫国掌控权力更需要时间。】
【等把这些事情搞完之后,宣姜母子顺顺利利地接掌了卫国之后,】
【然后再发生了齐国让公子顽蒸宣姜的事情,再加上这件事情中公子顽和宣姜都不同意,一来一回,还需要时间。】
【所以这件事情应该发生在688年之后的最少三年后。】
【也就是时间锁定了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84年。】
【但他们这么一算,自己都郁闷得吐血了,为什么呢?】
【因为齐襄公这个时候已经嘎了呀!】
【这个时候就是明显的是公子白和管仲接管了齐国,屎盆子本来想扣在齐襄公头上,怎么算来算去,又回到了管仲和齐桓公吕小白头上呢?】
【所以他们把之前的观点划掉了!这个不算,重来!】
【他们认为,在齐襄公替宣姜母子攻打卫国的时候,为了展示自己有多变态,齐襄公直接让公子顽蒸宣姜,主打一个向世人证明我不是人,利益一点都不要,就要恶心一下世人的精神病特质。】
【这时间不就对了吗!】
【一下子就把这件事情锁定在了公元前688年。】
【这不就能说明是齐襄公干的这种恶心事了吗!】
【那这种推论要成立,思想必须要变态。】
【为什么呢?】
【齐襄公凭借着武力,都可以扫灭跟宣姜母子为敌的所有卫国派系,你觉得齐襄公需要糟蹋宣姜来控制齐国吗?】
【人家控制齐国是依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搞阴谋政治那一套。】
【而且把宣姜的名声搞臭,让别人糟蹋生姜,齐襄公能得到什么呢?】
【除了证明他是一个变态之外,是一个禽兽之外,什么事情都证明不了,什么好处都得不到!】
【所以,对于这种观点,古代信的人都是寥寥无几,完全属于圈地自萌了。】
【至于你们信不信,可以自己判断。】
(真服了,总算知道齐襄公为什么名声那么臭了,敢情黑锅扣不到他脑袋上,那是硬扣啊。)
(前脚刚说齐襄公横扫无敌,带兵横扫卫国,后脚又整出了需要齐襄公控制不了卫国,需要公子顽蒸宣姜,这简直就是前茅后盾!)
(果然看历史,就是先得检验一下智商够不够。)
(博主赶快说第4种观点吧,前三种都要吐了。)
…………
春秋,
文姜激动的欢呼起来,雀跃的跟个小女孩一样。
她就知道自己的哥哥齐襄公一定是最厉害的。
他哥哥才不屑使用那种下作的手段,
当她文姜有了生命危险的时候,他哥哥都可以直接干掉鲁国的国君。
当宣姜需要帮助的时候,哥哥可以不顾臣子的反对,举兵伐卫。
甚至,他们小的时候兄妹俩曾经被郑国国君欺负过,长大之后,哥哥齐襄公二话不说,就对郑国国君动手,主打一个能报仇,绝对不哔哔,能动手绝不动口。
就这种性格就这种做事方式,怎么可能干那种脱裤子放屁的事情呢。
…………
【因为前三种说法实在是太侮辱智商了。】
【以至于。一个史学大家,一个治国大才,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于是,他就出来说了句公道话。】
【这人提出了第四种新观点,这种观点比前面那些纯靠猜测的人强多了,为什么呢?】
【因为人家有更为隐秘的原始史料,他在自己的着作中,补全了左传中被删除的一句话。】
【在左传中,为什么无法确定年份呢?】
【其实就是有一句话被删掉了,这句话是什么话呢】
【就是在【齐人使昭伯蒸于宣姜】之前,少了三个字!】
【这三个字是什么呢?】
【叫做:惠公卒!】
【所以,这段史料,是这样的。
《朔立,是为惠公,惠公卒,齐人使昭伯蒸于宣姜!》】
【看看,时间线有了吧。】
【这不是清晰明了,时间确定在什么时候呢?】
【时间确定在了宣姜的小儿子卫惠公死了,暴毙了。】
【然后才有了齐国强迫公子顽蒸宣姜的事情发生。】
【那如果史料是这样的,是不是一切事情都能说得通了?】
【卫惠公其实是齐国培养出来的傀儡,而这个傀儡英年早逝,】
【作为齐国的傀儡,作为齐国掌控卫国的抓手,卫惠公一死,就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国君之位。】
【那么这个时候卫惠公的妻子,就升级成了王太后。】
【你要知道在整个春秋时代,诸侯国的国君迎娶的基本上都是其他诸侯国的贵族,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目的就是为了势力的渗透。】
【那么,】
【王太后会不会也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她背后的诸侯国一起来掌控卫国,分割齐国在卫国的政治利益呢??】
【而且这次上位的是宣姜的孙子,孙子毕竟不是儿子,他也没有跟宣姜生死相依,共同流亡过,感受不到齐襄公为了帮他们复活,曾经出兵,扫灭国卫国者反对势力,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那么这个刚上位的卫国国君,有了母族的支持,还会不会继续听齐国的话呢?】
【还会不会听宣姜的呢?】
【你可以自己想!】
【这个观点的作者表示:从利益角度出发,齐国这个时候为了加强对于卫国的掌控,于是才出现了让公子顽蒸宣姜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干。】
【因为他们要榨干宣姜最后一点利用价值。】
【这个利用价值就是让宣姜,继续为齐国生下一个卫国国君!】
【齐国要让宣姜跟公子顽生的儿子,再次成为卫国国君!以此来用宣姜的孩子,掌控卫国。】
【这个观点,其实也解释了齐国为什么这么恶心。】
【因为在那种复杂的政治态势中,只有使用这么恶心下作的手段,齐国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个代价不过就是让宣姜吃点苦受点累,糟蹋一下宣姜的身体而已,践踏一下宣姜的人格,齐国甚至连一分钱都不用付出,就可以继续操控卫国。】
【而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做:刘向!】
【你们可能对刘向不太了解,但这个人非常有名,他是汉宣帝,汉元帝和汉成帝的三朝顾命大臣。】
【是汉宣帝身边最为相信和倚重的顾问,任何国策和大事汉宣帝都要征求刘向的意见。】
【刘向还是西汉皇族,可以拿到天下所有隐秘的史料,因为他的身份极度特殊,他跟司马迁不同的是,他有身份,有立场,有地位,可以肆无忌惮的说真话。】
【并且,他是真的敢说真话,谁的黑历史都敢写。】
【他曾经向汉宣帝吐槽过汉文帝,揭穿了汉文帝身上一个迷惑了大家数千年的秘密。】
【从而打开了现代学者,研究汉文帝的一扇门。】
【他不光骂汉文帝,还可以骂刘邦,骂吕后,骂汉景帝,骂汉武帝,甚至是当面骂汉宣帝,还写书骂汉朝所有皇帝,一个个揭穿他们的黑历史,他写的书,别人还不敢乱删。】
【所以他拿出新的史料,提出新的观点,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那么如果按照刘向的观点,公子顽蒸宣姜,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那就是公元前669年到公元前660年之间。】
【你看看,同一件春秋历史,要确定这个时间发生的具体年限。】
【竟然跨度如此之大?】
【从公元儒家的公元前699年,一直到刘向提出的公元前660年,时间竟然跨度长达39年!】
【这就是研究春秋历史最为头疼的地方。】
【你连一件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具体年限都无法确定。】
【你怎么去判断这件事情到底是谁干的呢?】
【所以你用AI软件去查,你多搜索几次,它就会给你最少4个答案。】
【分别是公元前699年】
【公元前696年。】
【公元前688年。】
【公元前660年到公元前669年,以及这期间所有的年限都可以,包括不限于公元前,667年,668年,665年,664年,663年,662年,661年!】
【但到底哪个年限对呢?】
【我只能说,看你相信哪一种观点了,你相信哪种观点,哪一种观点都是对的。】
【因为现在无法用考古去把这个事情给夯实了。】
【只能用多重史料验加上逻辑判断,无法使用地上地下双重验证。】
【但第四种说法,既有多重史料,又符合逻辑判断。】
【而按照刘向的说法,这事就是管仲和齐桓公吕小白干的,因为那个时候,正是两人争霸的鼎盛时期。】
【那么,你觉得这四种说法。】
【哪一种,才是最接近事实的呢?】
【是儒家的前三种,还是王霸道杂之的刘向给出的第四种?】
..........
pS:
昨天是想简单写一下,其实不太想写这么细,但是,大家既然对具体年限好奇,也对AI搜出来的结果很疑惑,咱们就展开来说。
主打一个满足读者老爷的好奇心。
听到这里,你们也大概知道了,宣姜为什么会被蒸了。
说到底,利益,利益,还是利益!
对齐国来说,这是解决当时突发事件,也就是卫惠公死亡,投资最小,收益最大的办法,没有之一,就是有点太恶心了。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