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张居正还能居安思危,就算是已经议和了,他还是很重视边防问题!}
{这里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宋朝了,自以为议和了就能高枕无忧了,把自己弄成了一个笑话!}
{又开始屯田啊!}
{这不是很正常嘛,屯田是养活军队最好的办法之一!}
{让对方来向自己臣服,果然,玩政治得心都脏!}
永乐年间。
永乐大帝朱棣猝不及防得被创到了。
什么叫做文官辖制武将是从永乐年间开始的啊!
他确实是让一部分文官进入军中,但是这都是有理由的,将领们带兵打仗本来就很不容易,他们对于文书工作的处理也确实比不上文官厉害。
他当初设立文官职位,除了要进行督察之外,还有就是为了能够让文官们帮着武将处理一部分文书工作好让武将们可以安心的带兵打仗!
谁说是要文官辖制武将了?
他朱棣奉天靖难,能够登上皇位除了自己骁勇善战,打地盘全凭借武将们,他要是真的这么明目张胆的要让文官控制武将,那他成什么了?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他怎么可能是这种人!
他要真的是这种忘恩负义的凉薄之辈,他怎么可能聚集起这么一大批优秀的部下,还让他们心甘情愿、至死不渝的拥护着自己呢?
再说了,武将手掌军权,大明这么多的军队,确实也是需要有人监督的,他派去的文官有什么用,他跟自己的武将们都是心知肚明的,根本就没有想要辖制他们的意思!!
好好好,真的是朕的好后代,将朕好好的政策给用废了不说,还要把黑锅扣回到朕的身上!
“众位爱卿一定要相信朕啊,朕真的没有要派文官去控制辖制你们的意思啊!”
朱棣也不管后人是怎么样的,还是要赶紧澄清谣言,稳固住自己的一帮老臣的。
这些都是跟着他靖难的功臣,可不能寒了功臣们的心啊!
永乐一朝的臣子们当然知道自家皇帝陛下的意思,其实要个文官在身边跟着,他们本身也是很愿意的。
毕竟那些文书工作处理起来确实非常的费劲儿,还有清点粮草等等的工作,都非常的繁琐,他们还要练兵,还要制定作战计划,甚至还要亲自带兵打仗,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琐碎的事务!
这个时候,有个靠谱的文臣在一旁帮着就会很舒心了!
再说了,前朝那么多的经验教训,都告诉了他们,有个文臣在一旁监督着也是很不错的,至少可以安一安皇帝的心。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大部分都是武将,他们想要的是征战沙场,在战场上为自己拼杀出一身功绩,可不是想要让皇帝陛下天天怀疑他们谋反!
有个不碍事的文臣,双方都安心,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要是这些文臣不懂装懂的插手战事,那他们可能就不会很高兴了。
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跟一个外行人扯皮!!
“陛下!”刘基站出来安抚:“臣等都相信陛下,想来是后来的皇帝使用不当,让一部分野心膨胀的文臣当了这个监军,才会演变成这样的祸事,陛下对我等的恩德,我等铭记于心!”
刘基虽然这么说了,但是还是不能抵消朱棣内心的焦躁。
大明的很多的将领都领兵在外镇守,这些人看完了天幕之后,若是心中有了隔阂,对他来说,可是损失惨重啊!
朱棣来回踱步,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直接下圣旨安抚:“来人,拟旨!”
朱棣一口气将自己手下重要的将领全都赏赐了一遍,在圣旨中叶温婉的表达了自己不会让文官辖制他们这件事,又让传旨的小太监们暗搓搓的敲打了一番监军的文臣,心中这才踏实了。
“这些个后代子孙,只会给朕添乱!!”
【张居正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大明的重新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是,改革必定会伤害到原有的利益集团,张居正的改革也不例外,这番改动触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官僚豪绅阶层的利益,所以,即便张居正觉得自己的改革已经让出了足够的利益,还是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另一方面,张居正出生的时间有点太晚了,改革的时间也太晚了,这个时候的大明,早就腐朽不堪,积重难返,张居正的改革也并不彻底,不过是让大明的表面光鲜亮丽了一些,大明深处的弊病,仍旧没有得到治疗。】
【张居正的改革也全都靠着他一个人撑着,他是改革者,是新政的标杆。】
【作为改革者,张居正的作用既重要又不重要,他要做的应该是掌握好新政的方向,培养一批接班人,争取让新政能够离开他仍旧运转。】
【只可惜,这些张居正都没有做到。】
【在新政实施的过程中,张居正遭受到了阻碍,就会想尽办法将这些阻碍除去,为了保证新政的实施,他不断的排除异己,想要将大明朝廷变成他的一言堂。】
【这种行径,也让很多的臣子对他怀恨在心,甚至皇帝都开始怀疑张居正是否有篡位的野心。】
【除此之外,张居正信奉程朱理学,当时的大明流行着两种学说,一种是程朱理学,一种则是王阳明的阳明心学。】
【相比起古板的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更加自由,在思想上更加的开明。】
【为了维护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张居正下令拆毁了大明很多座学院,还明令禁止学习和传播阳明心学。】
【这也是上层控制人们思想的方法之一,明朝后期本来已经出现了解放思想个性的思潮,但是却因为程朱理学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被硬生生的压了下去,阻碍了明朝的思想解放。】
【张居正的很多改革政策都很有用,即便是张居正去世,这些政策也还或多或少保留着。】
【雍正时期实行的改革中,摊丁入亩其实就是更加深化的一条鞭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