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迁都
五更天,丞相醒来,看着怀中的林夕睡颜,只觉幸福满溢。想起之前的孟浪,掀被看了自己里衣一眼,不由得暗自埋怨。轻手轻脚的爬起来,以极快的速度换了身衣服,来到外间,唤小厮进来帮他穿上繁复的朝服,今天是陛下进长安后第一天早朝,他乃一国丞相,万不能有什么差池。
林夕听到动静,揉着眼睛出来,看着丞相,“今日大朝么?”
丞相走到她面前,“嗯,我要去上朝了,夕儿再多睡会儿,你既回来了,本也该去朝会的,只是尚未来及与陛下说,夕儿先等陛下传召吧。”
林夕点点头,看着身着朝服的丞相,不由得桃心眼,踮足吻他一口,“丞相真是好看!”
诸葛亮的嘴角压也压不住,“嗯,不好看点,如何配得上林辅汉?在府中乖乖等我回来!”
从丞相出了这个小院开始,整个丞相府,从长史到侍卫,都觉得丞相哪里不一样了,那眉间的忧思愁苦,变成了轻松喜色,那嘴角不再下垂,变成微微扬起,明明没见他笑,却感觉丞相整个人变得阳光明媚,温暖如春起来。
这是怎么了?相府的一众官员跟随在丞相身后往宫中而去,忍不住互相小声交头接耳,虽得不出什么答案,但众人也都不由自主的与丞相一同高兴起来。
及至朝堂,白发苍苍的赵云最先看见丞相的笑容,心中一松,“丞相,要迁都了,才难得看见你笑啊!”诸葛亮抓着赵云的手腕,微微摇头,“子龙,夕儿昨天回来了。”
赵云一惊,随即狂喜,大力的拍着丞相的肩,“怪不得,怪不得,我说呢,这世上,也只有这件事能让你笑得如此开怀了!”
权力地位最高的一文一武的互动,成功吸引了更多朝臣的目光,魏延与姜维面面相觑,耸耸肩,然后默契的去寻诸葛乔,过去一把抓住他,低声问:“丞相这是怎么了?”
诸葛乔也笑得合不拢嘴,“二位将军,林将军昨天回来了。”
“真的么?哎呀,这可太好了!”魏延和姜维双双大喜,来到丞相面前,躬身施礼,“恭喜丞相!”
丞相一愣,看向伯松,便明白了,不由得以扇掩口,“多谢,多谢!”
姜维毕竟年纪比魏延小一些,坏笑着凑上前问:“丞相,何时大婚?伯约得早点攒钱备贺礼啊!”
丞相忍不住哈哈笑出声,随即扬羽扇拍了姜维脑袋一下,“伯约有心了,还是先忙完迁都大典吧!”
邓艾比姜维还长两岁,又同算丞相的学生,见他们与丞相打趣,也好奇的凑过来与姜维咬耳朵,“伯约,怎……怎么个事?”
“士载兄,这几月俸禄有结余么?”
“都在老母那,我不……知道啊,怎么……了?”
“丞相就快大婚了,你说呢?”
“什……么,跟……谁?”邓艾的眼睛里全是八卦的兴奋。
“林辅汉回来了!”
邓艾这才恍然,他自从来了大汉,还从未见过丞相像今早这般高兴,原来是传说中的林辅汉回来了。听说她跟丞相闹了别扭自请戍边,一走就是好几年,真是奇女子!
这时景阳钟响,文武迅速分东西站立两厢,小黄门高呼“皇上驾到”,忠臣跪地,高呼万岁。
刘禅昨夜也几乎没怎么睡着,这一天他曾经想象过无数次,但昨天他真的办到了。躺在这陌生的寝宫,止不住的想他老刘家列祖列宗有多少位帝王曾经睡在此处,越想越心潮澎湃。
全靠相父啊,他才能在而立之年就完成了父亲和叔叔们一辈子没有完成的梦想。
此刻坐在龙椅上,他似乎能感觉到高祖、武帝在背后扶着他,让他不由得挺直了腰杆,睥睨天下。垂眸看见相父,立刻又觉得背后扶着他的,哪里是高祖、武帝,明明是这位两鬓斑白的老臣啊!
“众卿平身!来人,给相父与子龙将军赐座!从此后,丞相与子龙将军上朝不用行跪拜礼!”
丞相与赵云立刻就想推辞,可看到阿斗那略红的眼眶,便明白这是孩子的一片挚诚,两人对望一眼,齐齐谢恩。
朝中文武谁也不会对这个圣旨有意见,反而觉得就该如此。
议了迁都大典的具体安排,又论了诸臣之功,季汉在长安的第一场大朝会顺利结束。散朝后,丞相与子龙随刘禅进了御书房。
刚进门,子龙便迫不及待的说:“皇上,还有一人的官职需要皇上定夺。”
刘禅惊讶,“哦?之前对于官员的封赏不都已经议定了么?还有遗漏的?”
丞相笑着躬身说:“陛下,林辅汉回来了。”
“什么?”刘禅猛地站起,冕旒珠串哗啦作响,疾步走到丞相面前,惊喜万分的问:“真的?林先生回来了?”
诸葛亮微笑颔首,刘禅高兴得一把抱住相父,蹦跳着喊:“太好了,太好了!快,宣林先生进宫,朕也想她!”
小黄门立刻领旨往丞相府而去,刘禅拉着相父和赵云坐下,“以林将军的功劳,朕觉得应该封她为卫将军,最少也得是个左将军。”
赵云点头表示同意。
诸葛亮却是摇头,“陛下,不论是卫将军还是左将军,身上的职责都过于重大,林将军又不是尸位素餐之人,若是应了如此重要的职位,免不了要为陛下镇守四方。但是,老臣不愿再与林将军分开,所以还望陛下体恤一二。”
刘禅与赵云哈哈大笑,“相父,阿斗自然要体恤你,但是还得一会儿等林先生到了,朕问问她的想法是什么呀!”
说着话,林夕已经随小黄门进了宫门,一路走一路看,心中感叹,阿斗也是好起来啦!这西汉的故都虽然多有破败,但经过了修缮,此刻已然恢复了几分强汉气势。就是这台阶太高了些,以后丞相老了,上上下下有点不方便,嗯。
七想八想的,就来到御书房门前,通传之后,门扇打开,林夕进屋一看,刘禅、丞相和子龙都在。
子龙上前,笑呵呵轻捶了一下林夕的肩膀,“小夕,你终于回来了,不用我再帮你陪着丞相啦!”
“子龙大哥,你就别想跑了,我和丞相都离不开你!”
看向刘禅,刚要跪下行礼,就被刘禅一把扶起来,“林先生,这样多礼干什么?几年不见,怎的先生一点都没老?看起来比阿斗还要年轻了!”
林夕掩嘴而笑,“怎的不老,我现在的年岁算起来,应该也已年逾不惑啦!”
“啧啧啧,若是让星彩看见林先生,定会缠着你要年轻的方子了。”
笑着,将林夕拉到丞相身边,让相父与她并肩而坐。
“林先生,刚才朕还在与相父和赵叔商量该封赏你什么官职呢。朕和赵叔的意思,都是卫将军或者左将军,但是相父说,不愿意与你再分开,先生的意思呢?”
林夕看了一眼丞相,丞相的脸稍微有点红,但却坚定的握住林夕的手,他不能再承受与林夕分开,哪怕一天,也承受不住。
林夕来这三国,本来也不是为了建功立业拜相封侯的,她为的只有丞相而已,便嫣然一笑,“陛下,夕觉得丞相说得对,我也不愿意与丞相再分开,便做个丞相府的属官好了,反正我吃丞相的喝丞相的,俸禄多少也无所谓。”
刘禅和子龙都哈哈笑,看着丞相一脸温柔的将林夕拥入怀中,他们都觉得圆满了。
“那朕就加封林先生征东将军,领丞相府司马,兼太子少傅,你看可好?”
丞相点头,林夕便对刘禅拱手道:“谢主隆恩!”
“那,林先生,等迁都大典一结束,朕便为你和相父赐婚,如何?”
丞相与林夕互看一眼,双双起身,来到阿斗面前,跪倒谢恩。
“臣,谢陛下赐婚!”
阿斗赶紧上前扶起二人,对赵云调侃道:“赵叔,你看,跟功名利禄比起来,还是赐婚得人心啊!”
三日后,正是迁都大典的吉时。
曙光初绽,如轻纱般温柔地披洒在古老而沧桑的长安大地之上,历经烽火的城垣与街巷,在这晨曦中渐渐苏醒,迎来这个必将被历史铭记的重大时刻——迁都长安,重立祖庙。
长安城中,处处张灯结彩,红绸似火。大街小巷,百姓们身着整洁的衣衫,扶老携幼,早早地自发汇聚而来,眼中满是虔诚与激动。
未央宫前,宽阔的广场早已被清扫得一尘不染,石板缝隙间新填的细沙在日光下闪烁着细碎光芒。甲士们列阵而立,身姿挺拔宛如苍松,铠甲反射出冷峻的金属光泽,枪戟林立,矛头寒光凛冽,秩序井然地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他们是大汉的钢铁壁垒,用忠诚扞卫着大汉的希望。
文臣武将们齐聚,皆身着庄重肃穆的朝服,袍服上的绣纹丝线交织,光彩夺目,仿佛将大汉曾经的辉煌与当下的壮志凝于一身。诸葛亮身着玄色朝服,羽扇轻摇,面容沉静如水,然那深邃眼眸中,却燃烧着两簇炽热的火焰,恰似为这复兴汉室之路照亮前程。他的身边,立着一袭赤色朝服的女将军,英姿飒爽,气势凛然,唯看向丞相时,目光温柔,暖人心脾。
巳时,雄浑厚重的钟磬之声轰然鸣响,仿若上古神兽的怒吼,刹那间穿透云霄,唤醒了沉睡百年的汉家气魄。长长的仪仗队列,自未央宫徐徐而出,仿若一条绚丽夺目的巨龙蜿蜒前行。最前列,是数面高悬的旌旗,旗面硕大,以金丝银线绣就大汉的国号与象征祥瑞的麒麟、凤凰图案,于风中舒展飘扬。旌旗之下,鼓手们袒露着古铜色的胸膛,双臂肌肉紧绷,奋力擂动着朱红色的大鼓,“咚咚咚”的鼓声节奏明快,如滚滚雷动,奏响兴复汉室的激昂前奏。
御驾居于队伍正中,车辇以千年乌木精雕而成,其上镶嵌着温润的美玉、璀璨的明珠,龙凤呈祥,雕刻得栩栩如生。车中,天子刘禅头戴十二旒冕,冕上珍珠颗颗圆润,垂下的旒珠如细密雨丝,遮挡住他年轻的面容,却掩不住那从骨子里透出的庄重与担当。他双手按剑,身姿端正,凝视前方,承载着大汉万千子民的期望,向着祖庙的方向稳步前行。侍从们左右簇拥,手中捧着天子玉玺、御笔朱批以及各类象征皇权的器物,庄重威严之气四溢。
祖庙之前,一座崭新而恢宏的建筑已然矗立,飞檐斗拱,气势磅礴。朱漆大门缓缓打开,门轴转动,发出低沉厚重的声响。众人入庙,庙内香烟缭绕,檀香的馥郁气息弥漫每一寸空间。正中央,供奉着汉家历代先帝的牌位,牌位以金丝楠木制成,上面的名号熠熠生辉,铭刻着大汉四百年的传承。
诸葛亮率先上前,手持三炷高香,神色肃穆,弯腰鞠躬,行三跪九叩大礼,口中念念有词:“臣诸葛亮,率大汉臣民,恭迎先帝英灵归位,祈愿先帝在天之灵庇佑我大汉,重振强汉雄风,扫平乱世,还百姓安宁……”说到最后,不由得语音哽咽,热泪滚滚,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随后,刘禅在众人的簇拥下,亦步亦趋地走向祭台,他年轻的脸上此刻满是坚毅之色。接过侍从递来的香烛,他学着诸葛亮的样子,庄重地行礼,大声宣读祭文:“朕以薄德,继承大统,今迁都长安,重立祖庙,唯望祖宗护佑,诸臣同心,将士用命,兴复汉室,天下太平……”祭文宣读完毕,台下群臣纷纷跪地,高呼“兴复汉室,天下太平”,声浪滚滚,回响于天地间。
礼毕,众人走出祖庙,阳光更加灿烂,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长安城中,欢庆的锣鼓响成一片,百姓们涌上街头,载歌载舞,天子与百官则立于皇城之上,接见百姓,与民共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