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五年(622年)八月,大唐王朝在巩固统一的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随着岭南冯盎的归附,朝廷迅速设立洺、荆、交、并、幽五州大总管府,将军事命脉紧握手中;扬州雷塘畔,隋炀帝的改葬典礼更以庄严仪式为前朝画下休止符。
正当李渊君臣致力于内政整顿之际,西北边境突然传来急报,吐谷浑铁骑突破岷州防线,总管李长卿力战不敌,形势危急。
吐谷浑部落作为隋唐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游牧政权,其历史与中原王朝的兴衰紧密交织。其起源可追溯至魏晋时期的鲜卑慕容部,始祖吐谷浑因与嫡弟慕容廆的马斗纠纷,愤而率部西迁,展现了其民族性格中强烈的自尊与独立性。
之后,吐谷浑部落历经长途迁徙,最终于西晋末年抵达今甘、青、川交界地带,征服当地羌族后建立政权,其孙叶延仿效中原制度,以“吐谷浑”为国号与族名,形成了一个以游牧为主,兼具农耕和商业的混合型政权,虽风俗近于突厥、吐蕃,但在文化上深受汉风影响,使用汉字并模仿中原官制。
隋朝统一后,为控制丝绸之路与保障边疆安全,与吐谷浑关系趋于紧张。隋文帝杨坚时期曾派兵大败吐谷浑,迫其朝贡;至隋炀帝杨广时,为经略西域,先利用铁勒部落攻击,再派宇文述西征“开地千里”,并于大业五年亲巡青海,在覆袁川包围其主力,迫使慕容伏允王逃入雪山,趁机在其故地设置西海、河源等四郡,将青海大部首次纳入中央直接管辖,给予吐谷浑沉重打击。
入唐之后,吐谷浑利用中原内战无暇西顾之机重新崛起,与唐朝进入长达数十年的纠缠期,表现为典型的“时降时叛”。一方面其频繁遣使朝贡请求互市,另一方面又不断寇扰凉、岷、洮、廓等州,抢夺人口财物,其行为模式充分体现游牧政权“强则侵暴,弱则遁逃”的特性。
这种反复无常既源于其政治结构的缺陷,部落王权不彰而贵族酋长各自为政,常常掣肘国王的亲唐政策;也因其经济基础相对脆弱,除游牧外严重依赖丝路商税及劫掠补充,加之战略上短视,未能认清唐朝统一后国势日盛的现状,仍以旧日方式对抗,最终为其灭亡埋下伏笔。
此刻,这个不识时务的边陲政权,竟在大唐统一之势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仍抱着侥幸心理南下劫掠,企图在新生王朝立足未稳之际分一杯羹。
八月二十七日,初秋的寒风已开始侵袭岷山峡谷。吐谷浑首领伏允亲率五千铁骑,如狼群般突袭岷州防区。唐军总管李长卿得报后立即披甲登城,只见远处烟尘蔽日,敌骑分成三股,以典型的游牧战术包抄而来。
列弩阵!李长卿长剑出鞘,唐军弓弩手迅速在城垣上一字排开。然而吐谷浑骑兵在距城二百步处突然散开,从中冲出数十匹负草骆驼。
放火箭!李将军急令,但为时已晚。受惊的骆驼发狂般冲向城门,瞬间撞开了尚未完全关闭的西门。
一场血腥的巷战随即展开。李长卿亲率亲卫队死守街口,他的横刀接连劈倒三名敌骑,铠甲上溅满鲜血。
守住粮仓!他大声呼喝着组织防御,却冷不防被侧翼袭来的长矛刺中肋下。亲兵拼死将他救回府衙时,岷州城已是火光冲天。
沾着岷州烽烟的军报被羽林卫踉跄捧入太极殿时,正逢辰时三刻。满朝文武看着那名额头还在渗血的驿卒扑倒在丹墀前,嘶哑的嗓音如同破锣:
八百加急!吐谷浑破我岺州三寨,李总管中箭坠马——
够了!
御座上突然爆发的怒喝震得梁柱嗡鸣。李渊攥着刚呈上的《五府屯田策》,竹简裂隙如蛛网蔓延。
蕞尔小邦,安敢犯我疆界!他起身时十二旒玉藻剧烈晃动,目光如刀刮过西域舆图,去岁才收了他二十匹青海骢,今岁就敢撕毁盟约!
兵部尚书杜如晦疾步出列:陛下,据报吐谷浑此番出动五千铁骑,趁秋高马肥沿洮水南下。其王伏允次子亲自押阵,分明是试探我军虚实。
试探?李世民突然冷笑。他执朱笔在沙盘上划出三道血痕:半月前他们劫掠鄯州商队,儿臣便谏言要加强陇右防务。如今看来,这狼崽子是铁了心要撕破脸!
太子李建成挥袖扫翻案上茶盏:父王!请给儿臣三万精兵,定将伏允老贼的头颅悬于长安西市!
太子殿下!老臣萧瑀颤巍巍举笏,此刻河北战事吃紧,若再调重兵西征,只怕...
只怕什么?李世民突然截断话头,指尖重重点在岷州城徽上,吐谷浑骑兵再凶悍,难道比窦建德的十万大军更难对付?窦轨在益州练了两年山地军,正是时候拉出来见见血!
殿中霎时寂静,只闻得更漏滴答。李渊凝视着沙盘上岷山隘口的狼烟标记,突然抓起虎符掷向侍立武官:
传诏!益州窦轨率弓弩手走阴平古道,渭州且洛生带轻骑抄洮河浅滩。告诉他们——帝王的声音裹着铁锈般的杀气,七日内解不了岷州之围,就自己把首级送回长安!
当传令马的銮铃声撕裂朱雀大街的晨雾时,尚书省值房内,房玄龄轻轻放下计算粮草的算筹,对杜如晦叹息:今日是吐谷浑,明日或许是突厥。这大唐的太平,终究要用血火来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