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押送着足足五十万贯的巨款招摇过市,在长安城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满朝文武在错愕的同时,也发现,在这场皇权和朝廷权力的纠葛之中,他们一败涂地,输的不能再输了...
原以为,皇帝会因为钱财的问题而向朝廷低头,哪怕最终还是要修建新的皇宫,也等于是从皇帝的手中夺过来了一些权力。
内帑的运行和使用,必须纳入朝廷的监管当中!
对此文武百官,志在必得。
可随着太子的五十万贯运送到皇宫之中,他们的图谋彻底告吹。
跟太子密谈了片刻,又跟两位主持科举考试的宰相见了一面之后,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派人去清点所有钱财。
看着丈夫坐立不安的样子,刚把小闺女哄睡着的长孙皇后,一脸无语的表情。
“陛下,这些钱迟早是要还的,您何必如此兴奋?”
长孙皇后是唯一自始至终都保持清醒的人。
这都要归因于,理念上的差别。
爹娘是爹娘的,孩子是孩子的,她从来没想过要把李承乾赚到的钱全都攥在手里。
和天下大多数的母亲一样,她之所以没有阻拦皇帝让李承乾把钱财交到她手里的举动,只不过是担心李承乾乱花钱,要先给他攒着而已。
太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的是。
远的不说,太子都已经十五岁,距离娶亲也不远了。
太子大婚,排场可小不了,钱肯定不能少花。
而且东宫也破破烂烂,修建新皇宫,少说也要几年的时间,总不能让儿子的东宫一直这么破烂下去。
不过李世民,却显然有点别的想法...
“朕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个臭小子竟然攒了这么多的钱!”
“修建新皇宫的钱有着落了,估计还能剩下十万贯左右,朕打算把曲江池那边的园子再修建一下!”
长孙皇后连忙说道:“陛下修建新皇宫已经让满朝文武不满了,若是再修建曲江园子,定会遭到满朝文武更加强烈的反对,臣妾以为再等等。”
“况且,这些钱最好还是留下来给太子以后支用,毕竟是孩子的钱,拿到手之后就直接花光了,好说不好听啊!”
李世民面露不悦之色。
“既然到了朕的手里,如何使用自然是朕说了算!”
长孙皇后更加的无奈了。
听皇帝的意思,似乎是短时间内不打算把这笔钱还上。
其实,长孙皇后一早就料想到了这个结果。
丈夫和儿子,都没从柳叶那里学到什么好玩意。
两人都有着各自的小心思...
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长孙皇后不打算管了。
看儿子现在的豪爽程度,拿出这五十万贯来并不怎么费力,应该还不至于为此跟他爹翻脸...
...
兴化坊!
一家占据了整个坊市将近五分之一面积的巨大私塾之中!
王积正捧着课本,摇头晃脑的诵读着里头的内容。
他所在的教室之中,总共有将近一百名学生。
这些学生都是他亲自带出来的,也是在参加科举培训班的学子之中,最出类拔萃的一批人。
王积对他们寄予厚望,除了固定的八股文培训之外,基础性的学问也必须夯实。
儒家经典之一的《游龙篇》,原本只是孩童启蒙的文章,却被王积拿出来着重讲解了一番。
“越是浅显的文章,往往就拥有着越深刻的道理,你们不光要从中学到为人处事的办法,也要仔细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
“以你们现在目前的水平,辞藻没必要太华丽,直入主题没什么不好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使用了八股文的破题方式,就能够夸夸其谈!”
“像《洛神赋》那种行文方式,远远不是你们能够驾驭的!”
“今天的课业,就是每人将这篇文章抄写十遍,不要跟老夫说什么你们早就会背了之类的屁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夫是想要告诉你们,文章乃是天下事,让人看懂才是主要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们。”
“朝廷新颁布下来的政令,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将会分成两榜,总共招录五百名学子,有一半的名额,放在了你们身上!”
哗!
这句话一出口,整个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才给了一半的名额?这怎么行!”
“朝廷这是想不出填窟窿的办法,硬往里头灌水!”
“如果不分成两榜的话,那些没参加科举培训班的人,能拿走一成的名额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光是参加科举培训班的,就有将近四千人,几乎已经占据参与科举考试之人的半数了,剩下那些没参加科举培训班的人,有不少都是滥竽充数之辈,何必要给他们留下那么多的名额?”
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学子们的情绪都有些激动。
尤其是那些显贵出身的家伙,在花费了超过普通学子将近一千倍的学费之后,朝廷竟然把他们的捷径给堵住了一大半,找谁说理去!
王积用力的一挥手,下头顿时安静了下来。
他在学生们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威。
“都给老夫安静!”
“朝廷取士,本就是优中选优,若非科举培训班,你们这些人里头能有一百个通过科举考试,老夫就烧高香了!”
“还指望着朝廷给你们大开方便之门?!”
“告诉你们,老夫对朝廷的这道政令,相当的支持!”
“科举考试就该公平,而分成两榜,已经是维系公平最好的办法了!”
“有时间在这里说废话,倒不如多多背诵几篇文章,你们这个班的人,是连那两个老匹夫的门下都考不过,到时候看老夫怎么教训你们!”
下面的学生齐齐一哆嗦。
王积先生,跟文纪先生和德明先生,总有着化解不开的矛盾,万事都要较劲,要是真的考不过,那两位老先生亲自带的班,肯定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学生们纷纷低头,大声的背诵起《游龙篇》,只有一个少年人,慢慢站起来朝着王积走去。
王积抬了抬眼皮,道:“卢照邻,你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