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见石呆子早已搭上宫里的人,没好再出手,只能放弃,贾雨村的法子没用上,贾赦对他的态度也没有再热络。
皇后之所以会知道石呆子手上有古董扇,自然是因为覃明月透露的,石呆子的危机就此化解,贾家将来抄家的罪名也能少一条。
覃明月这么做也只是想帮邢夫人她们罢了,她们离不开贾家,她能做的也有限。
又过了几个月,是个秋收的好日子,红薯大丰收,先前那些种庄稼的法子传播出去后,也涨了不少收成,皇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往先前往附近的农庄查看,效果喜人。
没隔多久,皇帝便下旨立皇后所出的五皇子为太子,小太子乃福星降世的传言越来越深入人心,百姓们因着丰收,以及小太子的福星的传言,对朝廷的倒是产生了不少信服感。
当初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哪里会在乎谁当皇帝,只要不影响他们就好,但当今圣上不仅传授增产庄稼的法子,还推广了亩产量很高的红薯,往后他们总算不用再饿肚子了,小太子又是个有福气的,是个好彩头,所以他们才会产生认同感。
这也证明覃明月这步棋走得不错,起码如今小太子地位牢固,虽说自古以来太子能当上皇帝的不多,但事在人为,皇后只要能将小太子教导好,不出什么大错,皇帝后面就算想废太子也不容易。
秋收这段时间,覃明月带着女儿儿子全都回到了庄子上。
庄子上如今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倒是个养生休闲的好去处,这次她们回来除了趁着贾环休假回来休息一段时间之外,便是查看庄子上的收成。
覃明月时常不在庄子上,但庄子仍然被安排得妥妥当当,收成更是比往年高了不少,庄民们对覃明月感激,都主动上缴粮食和租金,场面竟然不像是在交租金,更像是过年一样高兴。
庄子上的收成好,覃明月的收成也高,腰包都鼓了不少,这些银子一部分用在了对庄子的改造上,另一部分则用于给贾探春开店。
庄子上用这笔钱开挖了沟渠,这样灌溉农田也方便一些。
这些活自然是雇庄子上的人来干,又对他们有利,又能赚工钱,自然要抢着干。
这次沟渠挖起来不难,就是费些力气,覃明月将大致的沟渠位置都画下来,让人盯着他们挖就是了。
至于店铺是覃明月早已物色好了的,买下来费了覃明月不少银子,不过好在值得,地段不错卖铺子的人家主要是因为要跟着外出做官的儿子走只能将铺子卖了,为以后儿子的前途打点,顺便凑多点去外头发展的资金。
得亏覃明月知道得早,不然京城中地段好的铺子哪里轮得到她。
贾探春收到铺子的契书时,一时呆愣。
“娘真的把铺子买了?怎么办呀租一个,这铺子实在太过贵重了,万一我经营不善……”贾探春犹豫道。
“你这段时间的努力我看在眼里,既然选择了给你这间铺子,那便是信你,怎么,还没开始就没信心了?先前不是还和林姑娘商量得头头是道吗?”覃明月打趣道。
“一码归一码,说的总比做的好听,不过我会努力经营好铺子,不让娘失望,”贾探春重拾信心道。
“成,我可就等着你们赚钱了。”
这次覃明月回到庄子没急着离开,而是让人将一些地势不好的地都开垦出来,一点没打算浪费,这些地方她打算种花养蜂,如今蜂蜜卖价极高,空着这些地不若种些花,然后找专业的养蜂人帮忙,到时候她们说不定能实现蜂蜜自由,还能卖上一笔高价,想到这里,覃明月便开始托人找有经验的养蜂人,还订做了不少木制蜂箱。
愿意过来养蜂的人不多,需要时间,覃明月只能先撒些易种的花籽,反正离春天还有挺长一段时间的。
覃明月对养蜂十分好奇,但她也只见过农村养蜜蜂的蜂箱,其他的就不怎么清楚了。
不过如今除了专供贵人们享用的庄子会养殖蜜蜂之外,外头就算有人养,也只是零零散散养一两箱,够家里食用,不会大规模养殖。
找人的事她交给那些管事来办,等事情干得都差不多之后,便带着贾探春等人回京城了。
贾探春忙着和林黛玉商讨店铺的装修问题,而她们的胭脂水粉已经研制出好几种类型颜色的,适合不同肤质和肤色的人,如今已经在投入生产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靠她们自己生产,也有进货渠道,只要主推几种自己店铺研制出来的胭脂水粉,打出特色就可以了。
只要店铺装修好,这些货物也就会摆上来卖。
入冬前,贾探春的胭脂水粉铺正式起名为展颜阁,请了舞狮队,放了鞭炮,正式开店。
贾探春和林黛玉脑子都挺活络,两个小姑娘经过覃明月的提醒,在每款脂粉旁边都放了小小一盒子样品,方便客人试用,还找了些手脚灵巧,爱折腾化妆的女娘来铺子里担任化妆师。
不过敢出来抛头露脸的女子不多,最后还是林黛玉和贾探春从身边的丫鬟中抽出几个化妆好的丫鬟来当化妆师。
虽然有些赶,但如今大户人家的小姐身边都有专门的丫鬟帮忙收拾,用不上她们,而铺子里的丫鬟,帮普通人化妆这技术也足够了。
铺子倒是宽敞明亮,将主推的脂粉口脂等包装得精美,放在显眼的地方,其他的则分门别类放好,显得整齐干净。
店铺后头还隔出了几间化妆间,桌子上还贴心摆放几面镜子,方便化完妆的客人欣赏。
铺子里布置着一些干花,显得雅致又不失简洁。
铺子里除了胭脂水粉之外,还有不少头饰、耳饰等,是贾探春和林黛玉商量之后加上的,这些款式她们自己看了都喜欢,价格也不算贵,不信没人买。
第一日,有折扣来往的女娘不少,对于新开的脂粉铺,她们是带着好奇心过来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