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没有搭理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电梯角落。
这两个人明显是想给他下马威,不过徐天懒得和他们计较。
电梯到了十二楼,众人走进了一间宽敞的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坐着几个人,正中间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子,气质优雅,看起来就是那个李主任。
“各位专家,欢迎来到华夏古玩鉴定中心。”李主任起身迎接,“我是李慧敏,这次鉴定活动的负责人。”
几个专家纷纷自我介绍,那个戴眼镜的叫陈志远,是本市古玩协会的副会长;胖子叫孙德华,据说是某知名拍卖行的首席鉴定师;还有几个其他的专家,都是在古玩界有头有脸的人物。
轮到徐天时,他简单地说:“我是徐天,在古玩街开了一家小店。”
听到这话,几个专家都有些惊讶。陈志远更是直接问道:“李主任,您确定要邀请这位… 徐先生来参加鉴定吗?他看起来还很年轻啊。”
李慧敏笑着说:“陈老师不要小看年轻人,我们听说徐先生在古玩鉴定方面很有天赋,所以特意邀请他来。”
“天赋?”孙德华不屑地哼了一声,“古玩鉴定靠的是经验和学识,不是什么天赋。”
李慧敏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拍了拍手:“好了,各位专家,我们开始今天的鉴定活动吧。”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几个工作人员推着小推车进来,车上放着十几件古玩,有瓷器、书画、玉器等各种类型。
“这些都是最近我们收到的藏品,”李慧敏介绍道,“其中有几件的真伪存在争议。我们的内部专家意见不统一,所以想请各位来帮忙鉴定。”
陈志远摸了摸眼镜,自信地说:“没问题,我们这么多专家一起出手,什么赝品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那好,我们就从这件开始吧。”李慧敏指着推车上的第一件藏品,那是一个看起来很古朴的青铜鼎。
几个专家纷纷围了过去,开始仔细观察。徐天也走了过去,不过他并没有用手去触摸,而是直接用神眼进行鉴定。
在神眼的透视下,这个青铜鼎的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徐天发现,这个鼎的底部有现代机械加工的痕迹,而且铜质的成分也不对,明显是用现代工艺制作的仿品。
“这是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陈志远仔细观察了一番后,信心十足地说,“从器型和纹饰来看,应该是真品。”
“我也这么认为,”孙德华点点头,“这个包浆很自然,应该是传世品。”
其他几个专家也纷纷表示赞同,都认为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真品青铜鼎。
李慧敏看向徐天:“徐先生,您的意见呢?”
徐天平静地说:“这是现代仿品。”此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几个专家都转过头来,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徐天。
“什么?”陈志远推了推眼镜,语气中满是不屑,“小兄弟,你确定自己没看错?”
孙德华更是直接嘲笑起来:“哈哈,年轻人,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可是西周青铜鼎,你说它是现代仿品?”
“就是啊,”另一个专家摇着头,“年轻人,古玩鉴定不是儿戏,不能随便乱说。这种级别的青铜器,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真品。”
徐天面不改色,依然平静地说:“各位专家,我建议你们仔细看看鼎底部的加工痕迹。”
“加工痕迹?”陈志远不屑地哼了一声,“小子,你以为我们是瞎子吗?我在这行干了三十年,什么没见过?”
“是啊,”孙德华附和道,“这个包浆这么自然,纹饰这么精美,怎么可能是现代仿品?”
李慧敏看着争论的双方,眼中闪过一丝玩味的光芒:“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那我们就用科学仪器检测一下吧。”
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点了点头,很快就有人推来了一台精密的检测仪器。
“这是我们最新引进的成分分析仪,可以精确检测青铜器的成分和年代。”李慧敏介绍道。
几个专家看到要用仪器检测,脸上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结果肯定会证明他们是对的。
检测过程很快,几分钟后,仪器屏幕上显示出了结果。
工作人员看着屏幕,有些惊讶地说:“李主任,检测结果显示,这件青铜鼎的制作年代不超过十年,确实是现代仿品。”
“什么?!”陈志远瞪大了眼睛,“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孙德华也是一脸不敢置信:“仪器肯定出问题了,这么明显的真品,怎么可能是仿品?”
李慧敏看了一眼检测结果,然后转向徐天:“徐先生,您是如何看出来的?”
徐天淡然一笑:“首先,这个鼎的铜质成分不对。古代的青铜器含锡量较高,而现代仿品往往用的是黄铜或者其他合金。其次,鼎底部有明显的机械加工痕迹,古代工匠不可能做出这么规整的纹路。最后,这个包浆虽然看起来很自然,但是化学成分和真正的传世包浆不一样。”
几个专家听得面面相觑,陈志远更是涨红了脸:“你…你怎么可能看得这么细?”
“经验而已。”徐天轻描淡写地说道。
实际上,这些都是神眼告诉他的。神眼不仅能看穿物品的内部结构,还能分析出材质的具体成分和制作工艺,比任何科学仪器都要准确。
李慧敏点了点头:“很好,那我们继续下一件。”
她指向了推车上的第二件藏品,那是一幅看起来很古老的山水画。
几个专家这次都谨慎了许多,不敢像刚才那样武断地下结论。他们围着画轴仔细观察,有的拿着放大镜看笔触,有的研究印章和题跋。
过了十几分钟,陈志远才小心翼翼地说:“从笔法和构图来看,这应该是明代的作品。不过我不敢百分百确定。”
孙德华也点头道:“我也觉得像是明代的,但是这个纸张的质地有些可疑。”
其他专家也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都认为这幅画很可能是明代真品,但又都不敢完全确定。
徐天走过去,用神眼仔细扫描了一遍。这次的结果让他有些意外——这竟然是一幅真品,而且不是明代的,是更早的宋代作品。
“这是宋代的真品。”徐天肯定地说道。
“宋代?”陈志远皱起眉头,“不对吧,这个画风明显是明代的特征啊。”
“是啊,”孙德华也疑惑地说,“宋代的山水画风格和这个不一样。”
徐天指着画上的一个细节:“你们看这里的云雾处理手法,这是典型的宋代技法。而且这个纸张虽然经过了特殊处理,但纤维结构明显是宋代的特征。”
李慧敏再次让工作人员进行检测,这次用的是专门检测纸张和颜料年代的仪器。
结果出来后,工作人员兴奋地说:“李主任,这确实是宋代的作品!而且根据笔法分析,很可能是某位知名画家的真迹!”
现场一片哗然,几个专家都不敢置信地看着徐天。
一个年轻人,竟然连续两次准确鉴定出了他们都看走眼的古玩。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