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皇爷爷的拳大,因此实际展现出来的权就大,所以建文的天子之权才会被剥夺!”朱瞻基问道。
陈羽点了点头,
“小朱,你现在还觉得拥有掌他人生死、言出法随的权,有实实在在的拳有用?”
朱瞻基笑着说道:
“在权与拳的问题上,弟子已经想明白了!”
“权的本质是拳;权从拳中来;谁的拳头大,那么谁的权利就大!”
经过陈羽的一番讲解,朱瞻基不仅能够做到意会‘权’是何物,还能做到言传。
之前他认为权从皇爷爷身上来。
现在看来可以这样说,但是不够准确。
因为这个权来自皇爷爷所掌握的拳。
毕竟,皇爷爷从北平的燕王蜕变成南京的永乐帝,不就是依靠所谓的拳?!
陈羽打了一个响指,淡淡的说道:
“不错,谁掌握了权,那么谁便拥有了权!谁的拳头大,那么相应的也会权力大!”
“小朱,有一句话叫做双拳难敌四手,在这种条件下,单单凭借自身的拳,无法获得权,毕竟拳头没有对方的大。”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维持自身的权?”
“既然双拳难敌四手,那么我也召集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拳不就好了。”朱瞻基脱口而出道。
陈羽点了点头,
“这个世界自古以来就是弱肉强食,拳头小的人在面对拳头大的人时,没有多少话语权。这样的生存法则,放在更多人身上,同样适用。”
“谁掌握的拳头多,即军队士卒多,那么谁握紧的权便大。”
“《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三》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的位置,就该由兵力强盛、战马肥壮,即拥有强大武力的人来坐,难道这世上有天生就该当天子的人吗?”
“因此,当谁的军队强到可以镇压所有拳的时候,那么拥有这支军队的人权利,便达到了天下的顶峰。”
“这样的人所拥有的权力,我将其称之为天子之权!”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升级版。
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在给自己起义找借口。
而安重荣身处五代十国的兵荒马乱之际,他看到很多从节度使登上皇位的人,于是有感而发: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本意是想要让天下间出现一位兵强马壮者,结束军阀割据,四处战乱的局面。
而后来安重荣的愿望得以实现,五代十国的乱世被赵匡胤终结。
赵匡胤是后周将领。后周皇帝柴荣去世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之后依次平定了周边割据政权,统一了整个中原及南方。
赵匡胤就是安重荣口中的兵强马壮之人。
……
朱瞻基听后不由点了点头,老师说的话很有道理。
原来成为天子的步骤,也不是那么的复杂。
只需要拥有足够强壮的兵马,拥有足够强硬拳,也就说不断的招兵买马,当手中的拳,无人能敌时,便会转变成天子之权。
朱瞻基的记忆当中,就有两个最为鲜明的例子。
曾祖父依靠着拳,从原先的一名乞丐,拥有了天子之权,坐上了九五至尊的位置;皇爷爷依靠着拳,从原先的一名藩王,拥有了天子之权,同样坐上了九五至尊的位置!
曾祖父与皇爷爷虽然坐上九五至尊的过程,有些不同;但是本质上大差不差,都是用拳去拥有天子之权。
这一刻,
朱瞻基对军队和朝中官员,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拥有了朝中文官的支持,不一定能够拥有天子之权;但拥有了朝中武将的支持,一定能够拥有天子之权!
因此,军队才是天子立足的根本!
想到这,
朱瞻基双眸一亮,心潮澎湃。
之前因胖爹朱高炽跟文官亲近的缘故,导致文官在朱瞻基心中的地位,水涨船高;可在陈羽一番话的影响下,文官在朱瞻基心中的地位,不知不觉中下降了少许。反而使他更加注重武将勋贵。
不对,更加确切的说是注重大明军队,也就是大明兵权!
陈羽看着朱瞻基若有所思的模样,站起身来,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抿了抿,继续说道:
“权的本质,是拳;天子之权的本质,是拥有镇压一切的拳!”
“那么可否根据这句话,来称量一下朝中三位皇子……距离天子之权的距离?”
朱瞻基闻言一愣,反应过来后,忍不住问道:
“老师,根据权与天子之权的本质,可以观测朝中三位皇子与大位之间的距离?”
这个问题他之前从未想过。
毕竟,若是能够轻易的与天子之权背后的拳进行比较,岂不是在手中之拳强于天子之拳的时候,进行夺权?
若真能如此,改朝换代的风险将会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
陈羽点了点头:
“当然可以,而且也不复杂。”
“既然天子之权的本质来源于军队,那么只需要了解出天子的军队数量,不就可以称量天子之权的权柄?”
“按照大明如今的规模,永乐帝手中大约握有五十万中央军,还有五十万左右的地方军。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称量天子之权的权柄,最起码要先有百万大军。”
“按照这样的一个单位,可以分别将朝中三位皇子手中之拳与之对比,不就可以看出大位距离谁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