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月双手捧着大大的,李默然在山城时,送给她的熊猫保温杯。
猛猛的喝了一大口水。
“有油,不是更真实吗?”
“明月啊~,我们是偶像剧,不是纪录片。
脸油油的上镜,也就你能扛住,放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就是灾难,还喝吗?”
“暂时不要了。”
赵然把保温杯接过,收好。
用从保姆车上都车载小冰箱,拿出她刚准备好的果切,和小点心。
“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
“要,这么多啊?”
“这不是怕你饿着。”
“你们也吃。”
强行健嗓音洪亮的提醒道:“马上要转弯了。”
他技术再好,开车再稳当,像是刹车前,或是转弯的时候都会提醒一下。
免得后面妆面画坏。
“oK。”
茗茗放下化妆刷,插起一个草莓,嗷呜一口放进嘴里。
幸福的嚼嚼嚼。
“好吃。”
姜明月挑了盒子里最大的两颗草莓,给两人一人投喂一颗。
“多吃点。”
姜总这边的福利和工作氛围,简直不要太棒。
还有大美人投喂!~( ̄▽ ̄~)~
传说中的美人在侧,温香软玉,她也是体验到了。
舍不得走啊!
妆画完,人也到明澍了。
发型要等,姜明月弄完衣服再弄。
进入休息室,造型师小陈已经在里面等着,手里拎着一套服装:
“姜总,这是吴雨薇的日常战袍——白大褂里面搭一件米白色高领针织衫,下身穿深灰直筒西裤,脚上是低跟乐福鞋。
全是基础款,但每一件都有‘医生的痕迹’。”
他指着白大褂:
“您的扣子只扣到第二颗,下面敞着,因为刚脱手套,动作急。
袖口微微卷起,露出一截针织衫,是她习惯性的动作。
衣角有点皱,不是没熨,是忙了一天顾不上。”
这都是洪晓莲特意交代,要注意的细节。
他又拿出一条细银链,吊坠是一枚小小的听诊器造型:“这是应您和彤导的要求,额外加的‘私人物品’,您看可以吗?”
“可以,辛苦了,彤导那边看过了吗?”
“不辛苦,导演那边已经看过了,说可以。”
医生通常不戴首饰,姜明月根据剧本,让吴雨薇戴了,因为是母亲留下的。
吴雨薇情绪大波动时,会无意识地攥住它——这是她脆弱时的锚点。
“鞋子也讲究,”小陈补充,“乐福鞋是平底,但鞋跟有一点点厚度,让她站得稳。
鞋面有轻微磨损,但干净,说明她爱惜,却也经得起奔波。她走路不会飘,是‘踩在地上’的医生。”
姜明月换好衣服,站在镜子前。
镜中的她,不再是那个为表演课熬夜写分析的学生,也不是红毯上的明星,而是一个真实的、疲惫却坚韧的女医生。白大褂宽大,却衬得她身形挺拔;妆容素净,却让眼神格外清晰。
“记住,”姜明月在心里默念提醒自己。
“你不需要‘演医生’,你只需要‘成为吴雨薇’。你的妆和衣服,是她的皮肤,是她的呼吸。
你走路的节奏,你低头看表的动作,你攥紧听诊器吊坠的瞬间——这些细节,比台词更有力量。”
姜明月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她拿起剧本,翻到这场戏的页码,上面是她亲手写的内心独白:
弄好发型,她合上剧本,走向片场。
消防楼梯的铁门发出一声沉闷的轻响,姜明月推开那扇厚重的金属防火门,夜风夹着城市高空的凉意扑面而来。
她下意识地将上衣的领口微微拉拢,指尖触到的是挺括的面料——她刚在楼梯间换好了戏服。
没有繁复装饰,没有飘逸裙摆,只有线条干净得像一道清晨的光,简约,却自带气场。
她踩着稳健的步伐踏上天台,鞋跟敲击水泥地的声音清脆而克制,像她此刻的心情——冷静,却暗藏波澜。
眼前,天台早已被改造成一个悬浮于城市之上的光影舞台。
巨大的灯光架如钢铁森林般矗立,柔光箱像被悬停的月亮,静静笼罩着中央那片被精心圈定的区域。
远处,城市灯火如星河倾泻,霓虹与车流交织成一片流动的光海,而近处,工作人员正低声调度,穿梭于设备之间,像一群在暗夜中无声编织剧情的匠人。
她看见灯光师蹲在反光板旁,用黑布细致地遮挡溢出的光晕,动作轻柔,仿佛在为一场重要对话铺垫最合适的氛围。
摄影组正在调试轨道,金属滑轮在寂静中发出细微的嗡鸣,像某种即将启动的心跳。
场记拿着对讲机核对场次,声音压得极低:“主光再压低五度,要那种‘城市夜光从她肩线滑过’的感觉。”
洪晓彤看见她,轻轻点头:“来了?再等一会。”
姜明月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她站在原地,感受着风从楼隙间穿过,吹动她额前的碎发,也吹动了悬挂在天台边缘的薄雾。
烟雾机释放的轻纱在灯光下缓缓流动,像城市夜晚的呼吸,也像她此刻内心翻涌却未说出口的情绪。
她望着那片光——那不是为浪漫而设的柔光,而是属于都市夜戏的冷调光影,像写字楼里最后一盏未熄的灯,像地铁末班车里那个沉默的背影。
对于今天要拍到戏里的台词,姜明月早已烂熟于心。
她现在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状态。
突然,不经意的转头,她的眼角余光注意到身边人的情况不太对劲。
洪晓彤站在监视器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三脚架,眼神在剧本、演员和计时器之间来回游移,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
她不断调整机位,又反复确认拍摄流程,仿佛想把每一个细节都钉死在安全区里——可越是谨慎,越显出她内心的不安。
天台像悬浮在城市之上的孤岛。
亦如她此刻内心的真实写照。
灯光组正在调试主光,光束切开黑暗,像一把温柔的刀,划出戏剧的边界。
洪晓彤站在阴影里,望着那束光,仿佛望着自己摇摆不定的心。
这是她第一次执导,兴奋与紧张,成了一张细细密密的网,将她紧紧包裹。
而“边拍边播”的决定,让这复杂的情绪还未得到平衡,就要被推向更负面的惊恐。
姜明月走来,风中她的身影像戏中人走出画面。
她轻轻将一杯热咖啡递到洪晓彤手中。
虽没有说鼓励的话,但她传递出来的信息,对方无疑接收到了。
洪晓彤低头看着手中的咖啡,热意缓缓渗入掌心。
她终于抬起头,眼中不再有犹豫:
“开始吧。让我们故事的第一幕,在夜里,真正亮起来。”
边拍边播的制作模式,在种花的影视市场,可以算是独一份。
在南韩那边倒是很常见的情况。
边拍边播,能够及时根据观众反馈调整剧情走向,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期待、提升收视率,并减少制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