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有点慌。
对秦军的战斗力,赵佗心中有数,正面战场上的战阵对决,没有人能胜过秦军。蒙恬更是在灭楚之战取得功勋,又领军三十万抵抗匈奴多年。赵佗虽然没有有过和蒙恬作战的经验,但是从来没有轻视过蒙恬。
只是由于之前屠雎、任嚣大军南下的经历,赵佗想当然的认为南国地形、气候、桀骜野蛮的百越民族,自然会成为蒙恬南下的最大困难,地形气候消磨掉三成秦军、百越之民消耗掉三成秦军、长途出征后勤不足再损耗掉三成秦军,到时候自己手里从大秦带来剩下的十五万熟悉南越的秦军,对上蒙恬的五万残兵剩卒,一战全歼蒙恬所部于珠江江畔、番禺城下,不算是幻想。
没想到蒙恬出征,第一件事不是行军而是修路。蒙恬宁可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修路上,而不是带着部队直接杀过来,这给赵佗闪了一下。
蒙恬素来就以修路闻名。驻军上郡的时候,就修筑了从九原直抵甘泉宫的甘泉直道,这条路也有差不多三千里之长。花费的役夫和时间也并不多。
所以蒙恬南征先修路,对扶苏张诚这样的老朋友来说并不意外,但是对赵佗这样的单纯领军将领来说,就是出乎意料,“蒙恬修路”这种作战方式,并没有出现在赵佗的兵推方案中,如果赵佗预知到蒙恬修路这一方案,预见到蒙恬有20米宽的直抵横浦关的道路,赵佗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会和陆贾针锋相对,而是早早接受扶苏“册封彻侯”的建议。
但是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就不再来。蒙恬大军出动,南越方面就没有再和长安取得联系的可能了。只能看到蒙恬所部日行五十里疾行,快速抵近五岭。
蒙恬所部居然能将独轮车配备到单兵,实现每2-3人一辆独轮车的高密度。赵佗的斥候看到这支独轮车部队行进的时候,都惊呆了!
一辆独轮车可以载重400秦斤,这就相当于一名士兵5个月的口粮。2人一车,就可以支撑这支军队在距离出发点75天行程的地方进行战争!
这一装备极大的解放了秦军的战斗力。
赵佗还记得白起将军时代,秦军所携行的口粮辎重只够大军18日所需,如果算上往返,一支军队最远的征程也不过是9日的征程!而独轮车能支持这支部队携带粮草进行10倍以上的远征!
而且,使用独轮车的这支部队,是一支纯粹由士兵构成的部队。蒙恬中军的5万人就是实实在在的五万人,而白起时代,士兵和民夫比是1:3,也就是说,5万士兵,相应的民夫就要有15万。部队的负担极大、效率差而战斗力水平相当一般。
可蒙恬这支军队,每一个士兵都是一个能战的士兵,这5万中军,赶得上过去部队的20万人!
这样一支军队千里而来,抵达番禺的时候,几乎没有损耗。这如何能战胜之?
派去联合百越诸部酋长的斥候,回来呈报的信息并不好。
秦军行军大道两侧的小村落,但凡有侵扰秦军的,都会立即被拔除。如果发现这些小村落存有猎头、食人习俗的,也会被拔除。
但是如果这些小部落表现友善,没有劣迹的,就有可能得到秦军的善待,甚至和随军的商队进行一些无伤大雅的交易。
眼下,至少是在秦军行军道路附近的部落,都不愿和秦军作对。只有五岭以南的一些部落表示,会配合南越王的命令,骚扰和破坏秦军南进。但是有一些部落得到了秦军的传单,请秦人移民帮助翻译解说,看懂了这份传单的部落,都表示这是你们秦人之间的战争,越人不便参与。
曾经在山丘密林里远眺秦人行军的斥候说,秦人一路设立兵站,兵站有屯粮和水井。秦军一旦停下来驻军休息。就会汲取井水,用巨大的行军锅熬煮以后再饮用。而秦军驻营的时候,也会在营地内焚烧草药、泼洒石灰来驱逐蚊虫。这就似的秦军虽然一路南下,却并没有受到什么瘴疠之苦!
五万人的长途行军,被秦人搞成了夏令营郊游的气势。一路上不缺吃不缺喝,没有瘟疫和热带病的侵扰。这支军队日间行军还要唱响军歌,连日观察之发现,这支军队连疲累都看不出来!
若是没有百越蛮族的袭扰,这支部队就能一路抵达横浦关,不会有什么损失!
在五岭以北制造麻烦、消耗秦军的策略几乎完全失败,赵佗把希望放在了横浦关阻敌上。
横浦关是百越五岭之一的重要关隘,始皇帝时期凿山设关,是秦军中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山高关险,也算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距离番禺不远,后勤补给相对比较容易,关口狭隘,防守起来也有地利优势。
在这里阻敌,利用地形、后勤,阻住北方的秦军,甚至可以全歼蒙恬部队于关下……
无论怎么说,赵佗手里可选的牌不多。一旦蒙恬破横浦关,番禺更剩不下什么屏障……靠珠江吗?珠江倒是水大流急,但是说小小的珠江就能阻住蒙恬……别说赵佗不信,只怕百越的所有将领,没有一个会相信的。
太子赵仲始亲率一万精兵,自番禺出发,北上镇守横浦关。这一点足以表明南越王赵佗对横浦关的重视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