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嫔有孕,却也深知自己如今的处境,在认识到皇后的真实面目后,她明白单凭自己眼下的处境根本保不住这个孩子,于是上书恳求皇后为其保胎。
皇后心中自然是不愿,但是身为后宫之主,这是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时也是推脱不得。
不过也没关系,就算她不能主动对甄嬛出手,但甄父下狱的消息却是瞒不住的,只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告诉对方这个好消息就行了。
“都说七活八不活,自己的家人正在受难,莞嫔如何能不知道这个消息呢?”
于是怀孕八月的时候,甄嬛得知了自己父亲下狱,家中受难的消息,心神动荡之下胎气大动。
但她还是强忍着平复了心绪,拿出了曾经皇上赠予的同心结玉佩,希望能见对方一面,为自己的父亲求情。
然而她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见面换来的是更大的绝望和伤害。
任凭莞嫔如何怀着大肚子苦苦哀求,皇上却都是郎心似铁,给出了甄家全族流放宁古塔的答案。
其实这里皇上做的确是有点绝了,甄远道一个文官而已,又没有什么兵权,即便你真的生气忌惮,罢了官发回原籍就是了,最多再加一个几代之内不许科考,这样的处罚也已经够了。
可是对方却一意要将对方流放宁古塔,不说那地方苦寒无比,就说一路上的艰辛,若是无人照拂,十个人得有九个人熬不过去,其实这一路跟送死也没差多少了。
都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几近于杀父杀母之仇,甄嬛日后了结了皇上的性命,也算是因果循环,命运轮转吧。
莞嫔苦苦哀求,皇上不为所动,情急之下,她与对方争辩了起来。
皇上气愤,一气之下,更是扫落了桌案上的纸张,也让甄嬛看见了那道悼念亡妻的诗句。
得到了一句“除却巫山非云也”的评价,一句“菀菀类卿”,更是将甄嬛的一切定性,粉碎了她的骄傲,让从前的一切变得那么可笑,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这究竟是我的福?还是我的孽?”
血淋淋的真相被彻底撕开,甄嬛彻底绝望情绝,声声悲凄地质问皇上。
而就在场面僵持的时候,苏培盛匆匆来报,说是甄父在牢中患了鼠疫,危在旦夕。
得知父亲性命垂危,甄嬛惊恐的瞪大了眼睛,即便此时她已经伤心欲绝,心如死灰,但她还是很快反应过来,立马抛弃了所有的尊严和骄傲,抓住皇上的鞋,苦苦哀求,只求保父亲一命。
……
命运仿佛是一个轮回,相似的一幕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之前华妃也是哀求皇上,饶过他的哥哥,如今年家倒了,又轮到了甄家,哭求皇上的人又变成了莞嫔……有时候想想真是挺没意思的。
几番变故,饶是甄嬛心性坚韧,也终究是动了胎气,早产了,痛苦了许久,这才产下一个公主。
皇上得知公主降生,算是总算找到了台阶,再度踏入了碎玉轩。
大多男人都是如此,总觉得女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拿捏住了,心中更是觉得你孩子都生了,这个事儿也就该过去了,不然你还想怎么样?
帝王永远都不会有错,所以也不用道歉,再次见到曾经宠爱的女人,皇上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莞嫔,你可知错?”
没有对其冒险产女的关心,也没有一句宽慰和问候,更未提及宽恕甄家一事。
即便之后皇上说了,甄家之事与甄嬛无关,也依旧愿意封其为妃,让对方做自己的宠妃,但是这种高高在上,敷衍至极的所谓安慰,无疑就像是在说:
“虽然你犯了错,但是只要你肯改,依旧是我最喜欢的狗!”
“乖乖的听话,我就给你换更好的狗粮,更大的狗窝,至于你的那对狗爹和狗妈,我已经把他们扔进狗肉馆儿了,你就不要再想他们了……”
“我已经这么大仁大量的给你才接下了,识趣的话你就乖乖的接受,别再闹了 也不要再挑战我的耐性和宽容……”
这样的话,语气里充满了上位者的傲慢和冷漠,似乎对方说的每一个字都像是无上的恩典和荣耀,需要对方感恩戴德,五体投地。
不过皇上身为帝王,高高在上,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他的确是有身份,以这样的姿态说这样的话。
只是这样的话,换做任何一个有点儿心气的人都接受不了,何况甄嬛那般的心高气傲,对方最后选择心死出宫,似乎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而且换一个角度来看,甄嬛出宫,虽然是带着自己的意气,有些不顾家人的意思,但是即便她真的留在宫里,也不一定就能求情救回家人。
皇上要处置甄家,纵然有甄远道处事不当,鄂敏告发的原因,但其实最根本的症结,还是因为皇上心中的忌惮。
之前的华妃和年家已经让皇上吃够了苦头,长足了教训,虽然甄远道只是一个文官,但也算位高权重了,皇上的心里是不想再允许有宠妃和权臣的组合的,这点看皇上的后宫也能窥得一二。
在皇上的心里恐怕是打着让甄嬛依旧做他的宠妃,但整个甄家就该由此落魄下去,由此彻底让甄嬛无依无靠,完全依靠他的主意,这样他也能放心宠爱了。
以致后来甄嬛成了熹贵妃,也只是让父亲做个四品典仪的闲职,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而且破镜难圆,眼下裂痕已经存在,即便皇上嘴上说着依旧让甄嬛做宠妃,封她妃位,但实则双方心里还是有着疙瘩,一时半会儿解不开。
即便甄嬛留在宫中,慢慢筹谋,但是心结却不是那么容易解的。
按照她的性子,一定是拧巴着不肯再讨好皇上的,这样长久下去,只会惹得皇上更加发怒,使得二人的关系愈发势如水火,彻底决裂,与其如此,还不如及时抽身,保留着最后一丝的情义与体面。
退一步讲,即便是甄嬛能忍,假意柔顺,甘愿好好做个替身,但是这样的甄嬛,你觉得皇上还会那么喜欢吗?
不得不说,男人其实都是有那么一点儿贱贱的,皇上喜欢甄嬛,除了她是纯元的替身外,也喜欢她的诗书才情,机敏心性,同样还喜欢她的高傲心性和那种矫情的劲儿。
换句话来说,女人要不怎么小作了,那男人还真不怎么喜欢在意。
如果甄嬛真的留在宫里,继续与皇上相亲相爱,说不定皇上还会以为对方变了,发配父母这样的大事儿都可以忍,可见其心思深沉。
曾经那么心性高傲,不肯低头的莞嫔,也变得这般曲意逢迎,讨好顺从,还是他曾经认识的那个嬛嬛吗?一切都似乎变得索然无味起来。(别怀疑,很多男人就是有这股贱贱的劲儿)
到时,白月光变成了白米粒,朱砂痣变成了蚊子血,又有皇后等大敌虎视眈眈,甄嬛的处境依旧是堪忧。
而选择离宫三年,其实也是一个润滑缓和,都说距离产生美,纯元皇后就是因为早逝,才在皇上的记忆当中越发的美好。
同样的,甄嬛离宫三年,也在胖橘的回忆中越发美化思念,曾经的裂隙也在时间之中逐渐融合消弥,这才有之后的熹妃回宫,又是抬旗赐姓,又是送儿子的。
从结果上看,如果甄嬛选择留在宫里,三年后,未必会有回宫时的那样荣耀,佛寺里受了三年苦,算是厚积薄发,先苦后甜了。
当然了,如果从过程上看,其实留在宫里也未必就没有更好的出路,只是其中的艰辛算计,怕是同样不比出宫受苦轻松多少。
只能说想要成功,必定都不容易,两个选择,两条路都是布满荆棘,对于甄嬛而言,出宫,算不上很好的选择,也算不上最坏的选择,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的苦逼,只能带两坨*里选择。
不过这些也都不重要了,这回有了李静言插手,甄嬛她也用不着回宫了。
就像甄嬛对付完华妃,就对皇后没用了一样,皇后解决过华妃甄嬛,同样也对李静言没用了。
而没用的人,就该被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