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师,部落今春种下的土地,我们都已经看过一遍,粟苗长势很好,按照这样的势头,今年收成不会少。”
还没进门,石雪那熟悉的声音就传了进来,言语中说不出的高兴。
负责农耕的一帮人,将各种农具给收到仓库里之后,只是简单地清洗了一下,就来到宗庙,向在这里处理部落事务的熊巫说道,“据熊大他们收集的各个村子种植情况,各个村子的种植情况也非常好,而且今年要比去年多种了很多亩黍田出来。”
熊部落依旧秉持着“种田第一”的宗旨,在这种教育下,只要是熊部落的一员,都知道种田的重要性,也知道族长和大巫师对农业种植的重视。
“嗯,相当不错,虽然粟田的亩数没有去年多,但黍田却增加了不少,”熊巫接过石雪递过来的书册,上面记录着各个村子和营地周围开垦的土地情况,这是到四月中,所有春耕工作全部完成后的总结。
算上本部的一万五千亩粟田,各个村子、营地共种植粟田近四万亩,其中水村和黑齿村种植面积最多,分别达到了三千五和五千亩,剩下的各个村子普遍种植了八九百亩左右——这些都是用垄耕法进行种耕作的,要是按照之前的种植办法,差不多种植面积还要在往上加上两成。
至于为什么多了这么多黍,这完全是因为熊灶等人逐渐掌握了酿造黍米酒的技术。
伴随着春耕支援的队伍,还有一坛坛珍贵的黍米酒,虽然每人最多浅尝一口,但大多数村长在见识到黍米酒的“威力”后,了解到这种酒是由黍米酿造出来的,纷纷化身“种黍狂魔”,将原本准备用来播种蔬菜、菽、油菜的新田,挤出一部分,种上了这种能够酿造出美味的黍——整个部落,共种植了近五千亩黍。
虽然亩产没有粟高,但现在四月份甚至是五月份再播种,到秋天也能收获不少,总归是聊胜于无,况且黍不仅仅可以酿酒,更是一种主食,可以跟粟米比肩的作物。
“这些庄稼才是部落最大的生存依靠,你们身上的担子很重,”熊巫翻阅完耕地汇总书册后,又将它还给石雪,“这些材料让熊祀他们记录下来,今年秋收的祭天仪式,我们要让昊天知晓。”
“好的大巫师,”石雪小心地将书册收好,准备等结束就去部落的集议堂,找熊祀这些巫师们。
“等族长回来,我就要去白河诸部了,到时候部落这些田地,你们还是要好好照顾,”熊巫从碳炉上将水壶提了下来,倒了几杯煮的翠绿的松针水。
“族长上次传信回来,说是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部落,还抓了他们不少人,看来不用到今年年底,部落的人口数量还要再涨一涨。”
这几年大家听惯了部落又加入多少多少人,对石雪、熊石这些部落的老人们来说,现在加入部落的族人,已经不再是部落的负担,而是提升部落实力的必要因素——毕竟他们消耗掉的这些食物,都会在几个月融入部落后,加倍地“创造”出来。
对于看重部落传承的熊巫来说,起初是并不太同意从外面部落接纳过多的族人的,他认为这样会影响熊部落的“纯洁”。不过当铺垫了两年之后,让凌河诸部全部融合进来,给部落带来巨大的发展后,熊巫的这种心思就淡了一些。
得益于熊部落始终将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对周边的部落都保持着物资和技术上的优势,这些新加入部落的族人,在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生活后,几乎都彻底融入了熊部落,甚至有些人比某些熊部落的人更要热爱部落。
开玩笑,在原先的部落里,可吃不上一日三餐,穿不上布匹制作的衣物,甚至每天采集不到足够多的食物,还要被族长打。想要回到那种生活的,最好先去熊姜那里看一看有没有什么药吃。
现在熊部落的各个产业、工坊,以及劳作在田间地头的族人,绝大部分都是从外面部落“交换”回来的,他们认真且勤劳,在熊巫看来,已经跟熊部落的族人们没有什么两样了。
“没错,不算羽落他们,光是凌河诸部和本部这边,到四月初一,已经有四千多人登记在册,要是放在几年前,打死我也想不到一个部落能养活这么多人口。”
“要是跟以前一样,狩猎或者采集,当然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不过族长让我们种地和养殖,现在呢?”
熊黑坐在旁边呵呵一笑,将登记着各个村子、居住点人口情况的书册递给熊巫,“这是本月初整理出来的书册,里面按照族长的要求,给每个村子的人,都详细地标明了出来。”
随着人口的数量急剧增长,部落也要相应地对这些人口进行有效地利用,那必然要进行妥善的管理。想要实施有效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对部落的人口,有个全面的了解。
这个任务同样伴随着部落的农耕队,由熊大、熊黑以及还待在部落里的貊巫、乌青等一众“长老”们共同执行。
每到一个村子,在协助春耕的同时,就会对这个村子每个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父母兄弟情况进行登记,并给每个登记过后的族人,发放一块“身份木牌”,上面写着族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所属村落等信息。
同样的木牌,也会留一份放到部落新建好的“档案室”里,而根据族长的要求,每年都会对部落的人口进行一次统计。
这种“人口普查”效果显着,有了这个书册,熊巫不仅能够知道整个部落里有多少人,还能根据登记的人口信息,分析出适龄的劳动力有多少,孩童有多少,以及部落男女的比例。
这样安排各种生产工作,也就更加有效、节省劳动力。总之,这两天熊巫经常抱着这些书册翻看,甚至睡觉的时候都不舍得把书放下。
在他看来,这些书册上面的名字,都是部落一个个劳动力,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族人,都是能为部落发展添砖加瓦的力量。
“以后不管是新出生的婴儿,还是从其他部落换来的人员,都要进行登记,这个工作就交给熊祀他们来做吧,各个村子的新增人口或者死亡人口,也要记得及时报上来。”
熊巫明白,这些人口的登记情况,随时都在变动,部落不仅有死亡的人口,同样也有新增的人口,每年可以从这些信息中,了解部落人口的一些规律,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哦,这是熊皮从三族营地传回来的信,他们今年也开垦了不少荒地出来,羽落和熊皮说,到今年秋收,这些营地便不怎么需要部落运送大量的食物过去了。”
从去年秋天开始,到今年春耕,这段时间,熊皮、羽落、草晨以及鹿尾都没有闲着,而是各自带着族人或者“雇佣者”们,对营地周围适合种植的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如同当初熊洪在凌河诸部一样,羽落等人从各个部落招募到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这些土地上,效果显着。
白骨洞营地,俨然成了白河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处部落,不仅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三百人,而且还从各个部落里吸纳了近三百名的“雇佣者”,前来帮助羽落开垦荒地、喂养牲口——白骨洞营地附近,可是有四处牧场的,除了两处牲口是其余部落共同拥有的,剩下的两处,可全部归熊部落所有。
当初熊洪带回来2000头牲口,还有2500头养在三号、四号牧场里,而且大部分是野牛、野驴这些能够被驯化的牲口,至于一号、二号牧场里面的牲口,虽然名义上都是归属于白河诸部,但熊部落在春耕这段时间里,仍旧可以使用,大大缓解了耕种的压力。
熊巫从羽落传回来的信息中,得知四个牧场里面养殖的四千多头牲口,经过半年的喂养和驯化,已经有不少可以用来提供畜力了。
加上本部提供的铁犁、青铜犁以及耧车、耙等各种播种、开荒具,白骨洞营地的发展粟很是明显,光是今年春耕,羽落就带着这些人全力耕种,白骨洞附近几处树木稀少的荒地,都被开发成了一片片长满粟苗的庄稼田。
受到羽落这边近乎“疯狂”的开垦荒地,灰部落营地、三族营地以及貊部落,也在开春后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开荒的工作,并得到了羽落的大力支持,光是支援过来的耕牛和驴子,就达到了两百七十多头。
毕竟凌河解封后,在春耕还没有完全开始的时候,水鱼等人就将一些工具给运到了这里,就是为了让这几个营地,能够有足够多的工具来进行耕种。
“如果在算上羽落他们的耕种面积,那白河到貊林一线的四处营地,今年至少也有一万两千多亩的土地被耕种出来。”
熊巫开心地说着,同时想要去这些地方“视察”的心更加骚动不安,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心潮澎湃。
“羽落说开垦了近6000亩,熊皮2500亩,草晨2000亩,鹿尾1200亩,就算他们用的还是原来的种植办法,那到年底也差不多有个一万多石的粮食,能够大大减轻我们部落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