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没有足够的帐篷,熊洪索性带着族人就坐在外面,十几根原本用来搭建围墙的粗木就成了临时的椅子,每个人都坐在上面,端着碗悄悄地吃着。
苗叶等人狼吞虎咽地将食物吃下,看着空碗,看着周围的人,颇有些不好意思,羊尾吃了一半,看到他们已经吃完,笑了笑,示意他们可以继续去厨房加。
苗叶没想到吃完还能再加,拿着碗忐忑地走向临时厨房的灶台旁边。
今天做饭的是树皮,看到苗叶拿着空碗走来,也不觉得有什么,部落里能吃的人多的是,每天做饭的时候,都是按照一人两三碗粥的份量做的,而且基本上不会有剩下的——如果有剩下的,厨房的人会提着桶,挨个族人来加。
“端好碗,小心烫。”
树皮从锅中又捞了一大碗浓稠的粟米粥,并从旁边夹了几根菘菜叶给他,仔细叮嘱道,“多吃一点,今天要干不少活。”
虽然没听懂树皮说的是什么,但手中的食物却是真的,连忙点头致谢,然后端着碗,继续回到族人身边吃起来。
剩下的俘虏们也有样学样,一个个去树皮那边“续上”。
虽然是俘虏的身份,但熊洪在吃饭和住宿上没有区别对待,对这帮人只要盯着,不让他们干一些危险的事情就行,所以对他们的管控,倒也没有那么严格。
吃过饭,熊洪便准备带着人去海边先煮一点粗盐出来,从长毛象和犀牛身上弄下来的肉太多了,要再不想办法腌制起来,过两天就会变质。几张巨大的毛皮被扔在一个小水坑里泡着,此次出来,没有带太多的木桶,对这些毛皮的处理,只能先这样处理,等带回部落吧,再重新加工——这么大的毛皮,即便表面有不少破损的地方,那也能用来做不少事情。
长毛象的獠牙和犀牛角可是好东西,一根獠牙长一米多,几十斤重,虽然对现在的熊部落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但好好保存起来,日后用于工具或者饰品的制作,倒也算得上是珍贵。
最让熊洪满意的,就是上千斤的油脂,今天树皮有的忙,他们需要在日落前,将这些油脂,全部提炼出来,为此,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木桶,都被他们用来准备盛放油脂了。
苗叶背着一捆木柴,跟在羊尾的身后,以一种怪异的姿势走着。脚上穿着被他们称为“草鞋”的东西,虽然很不习惯,不过踩在布满碎石的地面上,脚底板就没有那么难受,勉强能跟上前面穿着“皮鞋”的羊尾等人。
“就在这里吧,你先带着他们去搬几块石头,把锅给支起来,”熊洪来到一处离海边不远的小高坡,对身旁的白茅说道,“再安排人去海边打几桶水过来,准备煮盐。”
对于部落的煮盐方法,熊部落的族人们都比较熟悉,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每个族人都要求在冬天去干的活,不过直接从海水里煮盐出来,熊部落的族人们还是第一次做。
事实上,海盐里面所含的各种物质太多了,其中甚至有不少有毒的东西,吃的多,就容易中毒。不过在熊部落看来,从盐矿开采出来的盐,经过过滤、处理后能够得到可以食用的精盐,那从海里煮出来的盐也差不多如此。
一口大锅被放在十几块石头搭成的灶台上,下面燃烧着从营地背过来的木柴。熊洪一行四十几人,分工明确,将打上来的海水,倒上半锅,剩下的就简单了,等水慢慢烧干就行。
当然十来口锅用不到这么多人看着,趁着煮海水的间隙,熊洪让黑手带着剩下的族人去海边捡拾一些贝壳和生蚝回来,也不用怎么处理,放在海水里洗净之后,就放到火堆旁烤了起来。
海水中含盐量大概在千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左右,也就是说一立方米的海水中,只有二十五到三十斤左右的盐分,况且这些盐分不仅仅只有可以吃的食盐,还有更多的杂质和有害的物质。所以熊洪准备先将这些粗盐给熬煮出来后,再按照盐矿煮盐的办法,再次进行过滤和提炼,最终得到可以食用的细盐。
盐铁之利,在华夏古代,是一个王朝获取财富的重要途径。
而熊洪,自然也不会放着这么好的条件不用。
要是有盐田就好了,熊洪非常怀念当初在长芦盐场参观的场景:成片成片的盐田,在阳光下闪着夺目的光芒,从海里引来的海水,经过日晒风吹,从低浓度的海水到高浓度的卤水,再析出盐粒结晶,每块盐田一天就差不多能收获两三千斤粗盐。
而要是依靠部落煮盐的办法,要得到这么多盐,至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所以熊洪也不得不考虑起来,在这里晒盐的想法。
这倒不是说以部落现在的技术完不成,只是前期投入太大,海边营地现在可没有足够多的人手和工具,包括修建盐田,至少要想办法把海沙渗水的问题给解决掉吧。
苗叶跟在羊尾的身后,欢快地捡拾着大大小小的贝壳,同时警惕地看着海滩边可能出现的一些软软的东西——熊部落的族长说了,不要去触碰任何没有壳又不是鱼的东西,尤其是带有好看颜色的,听说碰一下就会死,反正苗叶一直很仔细,不碰他们说的东西。
来自同一个部落的女性族人,对捡拾这些贝壳仿佛具有天生的熟悉感,族长只教了一遍,他们就知道哪些可以捡,哪些不可以捡了,不过对于为什么要捡拾贝壳和海螺壳,他们不清楚,但并不影响他们去捡这些好看的东西。
大概半个时辰过去,锅中的海水渐渐蒸发掉,锅边已经有了一圈白色的盐渍,而锅底还有一些水,水里已经析出了厚厚的一层盐。煮出来的盐含有不少杂质,虽然泥沙几乎没有,但熊洪尝了一点,又苦又涩,盐味倒是有,可是在这种苦涩的味道面前,让人难以下咽。
“等水快烧干了,把这些盐给放到桶里,底下的卤水记得用麻布过滤掉,就是这些卤水的味道难吃,当然现在这些盐还不能吃,得带回去再处理一下,”熊洪向烧火的族人们叮嘱道,“再去打海水过来,今天一天没什么事情,多煮一点盐出来。”
营地现在留着二十几个人,正在周围砍伐着树木,准备先将被长毛象冲倒的栅栏修补好,不过没有太多趁手的工具,只能人歇工具不停,将森林边上一根根粗壮的木头,绑上绳子,吃力地往山坡上拽。
十锅海水一次性煮出了三十斤左右的盐粒,熊洪摇摇头,这种煮盐的办法,要是周围有煤矿,在人力充足的时候,倒是可以用这种办法大规模制取粗盐;
可是光靠砍下来的柴草作为燃料,用来煮盐太过浪费,跟部落的盐矿相比,完全没有任何优势。更何况,这些盐还不能直接吃,还要想办法去除杂质和有害的物质。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这种煮盐法存在很多问题,但毫无疑问,海边营地有了这个“产业”,其重要性也会大大提升,更何况营地周围虽然没有太多可以开垦成农田的荒地,但作为一处向西南探索的前哨基地来看,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的。
“好了,东西收拾收拾,就准备回去吧,”在海边待了大半天的时间,昨日的疲惫也缓解了很多,而且还收获了不少的盐粒,两百多斤粗盐,虽然不算多,但处理后用来腌制肉块,还是能解决部分食盐不足的问题——堆放在阴凉地方的肉块,再不腌制,真的就臭了。
苗叶已经越来越喜欢这个部落了,虽然才来了一天时间,但不管是熊部落的食宿,还是族人的友好态度,都让他感受到一种在原来部落感受不到的东西。即便是今天挑了十几次海水、烧了很长时间的柴火,内心还是很开心的。
而来自同一个部落的族人们,也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
更何况,自己当初的族长,可没有给他们带来这么多好东西,让他们能够吃饱穿暖。
营地里面,现在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被长毛象踩踏出来的痕迹,也都被重新填平,木质栅栏看起来还是很单薄,但只要竖立起来,给族人的安全感就非常强烈,有了这个,晚上就能睡个好觉了。
“族长,带回来的粗盐,已经又处理了一下,虽然尝起来还是有点苦,但总算味道没那么奇怪了,”树皮来到营地里唯一的一棵大树下,找到正在乘凉的熊洪,“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把这种苦涩的味道给去掉。”
“嗯,现在的确没什么办法,毕竟水鱼他们还没过来,所需要的一些工具和材料也没办法立刻运到,”熊洪也叹了一口气,这种感觉就像是已经跑到了金山底下,但发现没有带运输的车辆一样,“在他们来之前,我们还是能干不少事情的。”
盐田,熊洪还是决定先搞一小块出来试一试,估计水鱼他们还要十来天左右才能过来,而这些天,自己肯定是不能带着俘虏们去他们原来的部落交流的,所以只能待在海边营地。
既然横竖都是要待在这里,还不如试一试盐田的制作,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没有太大关系,就当是汲取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