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
皇城再次沸腾起来,一年一度的朝会如往常一样拉开帷幕。除了那些镇守边关、无法脱身的将领们,其他官员们都纷纷赶回京城,使得这座城市变得异常热闹。
在这几天里,安王府门前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方面,有许多人与楚启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来拜访,或来商谈事务;另一方面,无数人都对那份继位圣旨充满了好奇,想知道上面是否真的写着太子武天策的名字。
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和传言在街头巷尾流传。有些人认为武天策是当之无愧的太子,继位圣旨上必定写着他的名字;而另一些人则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觉得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复杂多变,最终的结果难以预料。
楚启安一脸疲惫地坐在椅子上,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感慨道:“每年都有这么多人登门拜访,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啊!”
站在一旁的铁叔连忙安慰道:“少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来拜访的人当中,有不少都是四品以上的大人,我们不好直接拒绝人家啊。而且……”铁叔话到嘴边,突然又停了下来。
楚启安见状,好奇地追问:“而且什么?铁叔,你怎么突然不说了?”
铁叔的目光越过楚启安,落在了门口的方向,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楚启安顺着铁叔的视线看去,只见一个身影缓缓走了进来。
当他看清楚来人的面容时,心中不由得一震。因为这个人竟然是平北侯楚怀仁,也就是楚启安的堂叔!
楚启安连忙站起身来,快步迎上前去,恭敬地说道:“叔父,您怎么突然回到皇城了?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快请坐!”
楚怀仁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贤侄不必多礼。此次回皇城,一则是参加朝会,二则也是想来看看你。”
楚启安忙命人上茶,待楚怀仁坐下后,又问道:“叔父常年镇守边关,此次回来,可边关有何异动?”
楚怀仁脸色一肃,道:“南昭虽暂时未有大动作,但小动作不断,怕是在积蓄力量。我此次回来,也想与朝中大臣商议应对之策。”
楚启安颔首轻点,心中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不断思索着边关那风起云涌的局势。此时,楚怀仁话锋猛地一转,如疾风骤雨般说道:“贤侄,如今这继位之事闹得沸沸盈天,你可有何高见?你可曾看过那道圣旨?”
楚启安心中不禁一悚,他深知叔父此问定然暗藏玄机,于是小心翼翼地答道:“一切皆由皇兄圣断,启安岂敢胡言乱语。叔父对此事有何不到之见,莫非叔父与其他人的看法大相径庭?”
楚怀仁满意地颔首微笑,赞道:“贤侄如此沉稳,实乃大善。然而,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莫测,犹如那飘忽不定的流云,你还需处处小心。不过,你有一点倒是说对了,叔父对此事的确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只因东宫之位已然尘埃落定,陛下又何必多此一举,再写一道圣旨,而且还将其交予你。这岂不是……”
楚启安连忙称是,心中暗自揣测着叔父此番话的真正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