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何雨柱和吴厚朴也收拾好行李来到了大街上。
何雨柱与吴厚朴远远地就看到李满贵正坐在一辆三轮车上,满脸笑容地朝他们挥手示意。
何雨柱和吴厚朴看到眼前的情景后,对视一眼,然后毫不犹豫地迈步走向那辆停在路边的三轮车。
接着,何雨柱与吴厚朴他们就轻盈地跳上车,稳稳地坐好,就好像这是他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一样。
三轮车的车夫见何雨柱二人坐上了车,便热情地向何雨柱两人打了个招呼:“坐稳了。”
只见李满贵说道:“师傅,去车站吧。”
车夫听后便然后熟练地蹬起了踏板向着火车站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车轮滚滚,沿途的风景飞速掠过,而车斗内的三人则有说有笑,气氛十分融洽,很快,何雨柱三人就跟着三轮车抵达了火车站。
何雨柱一下车,便迫不及待地对李满贵和吴厚朴说道:“李叔,师兄,我去买票。”
话音未落,何雨柱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冲进了火车站大厅。
此时奉天火车站里人头攒动,喧闹异常。
何雨柱在人群中穿梭,好不容易才找到售票窗口,他排了好一会儿队,终于买到了三张前往北国山城的车票。
当何雨柱急匆匆地赶回进站口时,发现吴厚朴和李满贵已经快要排到进站口了。
何雨柱见状,连忙加快脚步,走到进站口旁边,静静地等待着工作人员的检票。
…………………………………………
就这样,检票过后,何雨柱三人没过多久就顺利登上了前往吉东北国山城的列车。
随后,列车缓缓启动,发出一阵轰鸣声,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离别的交响曲。
经过一天多漫长的旅程,列车终于抵达了北国山城火车站。
何雨柱三人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走下车厢,站台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或匆忙赶路,或焦急等待,或与亲友道别。
此时,李满贵看了看四周,然后对何雨柱和吴厚朴说道:“厚朴,柱子,你们两个跟我走,咱们去打听个顺路车。”
李满贵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有些低沉,但却透露出一种果断和自信。
吴厚朴和何雨柱对视一眼,纷纷点头应道:“好的,舅舅(李叔)。”说完,他们便紧跟着李满贵,朝着火车站外走去。
李满贵脚步稳健,他对这里的环境颇为熟悉,只见他穿过人群,时而停下来与路人交谈几句,时而又继续前行。
吴厚朴和何雨柱跟在李满贵身后,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经过一番辗转打听,李满贵终于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辆前往怀仁的马车。
那是一辆破旧的马车,车架都有些破损,车轮也略显磨损,但对于李满贵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满贵和马车车夫终于就搭车的费用达成了一致。
然后,李满贵、何雨柱、吴厚朴三人兴高采烈地登上了马车,开始了这段旅程。
时间在车轮的滚动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何雨柱他们就抵达了目的地——赵有义家所在的屯子。
只见车夫熟练地拉住缰绳,让马车缓缓停下。
车夫转头对何雨柱三人说道:“三位,座山屯到啦,快下车吧。”
何雨柱、李满贵和吴厚朴闻言,纷纷从马车上跳下来了他们伸展了一下身体,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便朝着赵有义家的方向走去。
不一会儿,何雨柱三人就来到了赵有义家的门口。
李满贵仔细一看,发现赵有义家大门并没有上锁,于是他提高嗓门,对着院子里喊道:“赵把头,您在家吗?”
话音刚落,院子里就传来了赵有义的回应:“满贵兄弟啊,我在呢,稍等一下哈!”
紧接着,只听“吱呀”一声,赵有义家的大门被从里面推开了。
何雨柱和吴厚朴见到赵有义,赶忙上前打招呼:“赵叔好!”
赵有义看到何雨柱和吴厚朴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热情地招呼道:“哈哈,柱子,厚朴,你们终于来了!前几天我就收到满贵兄弟的消息,说你们也要过来,我可是一直盼着你们呢!快进来吧,别在门口站着了。”
何雨柱赶忙回应道:“赵叔,您太客气了,我们这次来,又得给您添麻烦了。”
赵有义摆了摆手,笑着说:“嗐,柱子,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呀!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咱们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说实话,自从满贵兄弟告诉我你和厚朴要过来,我心里就特别高兴,我可知道你的枪法厉害着呢,这次你来了,我一定要带你进山去打围子,好好过过瘾!”
何雨柱一听赵有义说要带他进山,顿时喜出望外。
只见何雨柱连忙从挎包里掏出一些东西,递给赵有义,说道:“赵叔,这是我特意从四九城给您带的一些礼物,不成敬意,您别嫌弃啊。”
赵有义见状,也没有过多推辞,他爽快地接过礼物,笑着说道:“好嘞,柱子,那我就不客气地收下了!你这孩子,还挺有心的呢!”
回到屋子之后,赵有义热情地招呼着何雨柱、满贵和厚朴三人,让他们先在屋里稍作休息,自己则转身走进厨房准备饭菜。
何雨柱看到赵有义忙碌的身影,连忙站起身来,主动提出要帮忙。
只见何雨柱笑着对赵有义说:“赵叔,我来帮您吧,这样也能快一些。”
赵有义回过头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摆了摆手说道:“哈哈,不用了,柱子,你们刚来,先歇会儿吧,我一个人就行。”说完,他便转身继续忙碌起来。
何雨柱见状说道:“好吧,赵叔。”
没过多久,赵有义家的厨房里就传来了阵阵香气。
随后,赵有义手脚麻利地将几道菜做好,端着它们回到了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