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bJ的杨简难得关注了一下今年的金马奖颁奖礼。
要是按照以往,杨简连金马奖这三字都不会提,不过今年不一样,张一谋那部《归来》参加了金马奖。
至于这部电影为什么会参加金马奖,那完全是因为巩利。
这位上一次拍戏还是在四年前,这算是巩利的“归来”,而张一谋和她之间的牵扯全国人民几乎都知道,所以杨简没管这部电影。
当7月份金马奖组委会传出《归来》会参加本届金马奖时,湾湾还有许多媒体在鼓吹杨简这位大满贯导演、柏林、戛纳影帝会出席今年的金马奖,不过后来却是不了了之。
原因是金马组委会一直等的《白日焰火》与《绣春刀》这两部到报名截止都没出现。
杨简当时就明确表示别去了,去了都是给别人当陪衬。
他宁愿去金鸡奖给人当陪衬,也不愿意去湾省和那群龟儿子们玩。
《归来》如愿入围金马奖最终名单,不过这回巩利没有归来,倒是金马奖把她“羞辱”了一番。
在22号结束的第51届金马奖颁奖礼上,可谓是争议频出。
其实从红毯采访时,巩利应该就已经憋着一肚子火了。
巩利在红毯环节接受采访的时候笑言想拍《归来》版喜剧,不料主持人杨千霈却怼了她一句:“先拿到女主角再说”。
所以有时候湾省有些人你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正常人,有没有一点正常的思维逻辑。
人家巩利1992年就拿了威尼斯影后,金鸡奖和金像奖影后也拿了好多次、那时候杨千霈可能真吃不起茶叶蛋和榨菜。
随后为赶时间,这个叫杨千霈的主持人竟然直接抢走麦克风!这要是杨简,他绝对能摘抢回来,怼舒服了才会走人,不是进会场,而是直接在红毯开场发布会,连组委会一起怼爽了再直接打道回府。
主持人业余就算了,就连湾省着名导演侯孝闲说的一席话也意味深长。侯孝闲与巩利合颁最佳导演奖时,他竟然说希望巩利下次来,能站台上领奖。
当时影后的结果还未揭晓,侯孝闲也并非今年的评委会成员,作为一个参加了那么多颁奖礼的导演,侯孝闲会犯这么低级的语病吗?
杨简不知道,或许是人家湾省自己人早就得知了评委会提前泄漏的结果?
随后果真是湾省演员陈湘琪爆冷夺奖,可她领奖时却说“很高兴把奖留在了湾湾”。
要知道在此前,巩利一直都是最佳女主角得奖主,而大家也认可巩利的表现比这位不知名的湾省演员出色不少。
还有传闻,巩利的老友张艾佳新上任金马执行委员会竹席,为了颁奖典礼能星光熠熠,提前透露巩利会拿奖。
而巩利也是接到张艾佳的邀请才会去参加本届金马奖。
关键是巩利代言的珠宝品牌,也是金马奖的赞助商,更是提前为她安排了庆功宴。
赞助商都做到这一步了,这最佳女主角总不会跑了吧?
结果万事俱备,巩利竟然以一票之差,败给了陈湘琪。
巩利铩羽而归,庆功宴取消,但巩利在颁奖礼后的媒体采访中表示她很喜欢湾省,觉得此行很愉快。
可紧接着,颁奖礼后的第二天湾媒就爆出“巩利通过经纪人炮轰金马”,这则报道中巩利是这样说的——
“一个不专业、不公正的电影节,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金马奖!这次来特别感谢金马奖给我机会,让我认识了一个不公正的电影节会让所有艺术人员瞧不起不专业的态度。骂声一片的现象也该让金马奖有所反思。我喜欢湾省,将来也会多次来湾省,但这是我第一次来金马奖也是最后一次。”
金马奖过后,湾省媒体依旧不放过这个新闻,估计被困在道岛内,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这群湾省媒体逮着个明星艺人就问怎么评价巩利炮轰金马一事,语气非常之做作、酸气。
一些湾省的艺人也站出来维护金马奖。导演蔡明亮就这表示:“金马奖非常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还有一部分湾省网友甚至痛批巩利“输不起”。
蔡慷永甚至还在INS上发文暗讽巩利是过气没实力的冻肉。
他的原本是这样的:“才华这种东西,和冰箱里冷冻的肉很像,在怎么上等的肉,冷冻太久不用,也就酸臭了。如果你知道自己有才华,就跟知道自己冰箱里有冷冻的肉一样,不是什么值得傲慢的事情。把那个才华拿来做成什么,胜过存一堆酸臭的肉,塞爆你的冰箱,最后连冰箱都弄坏。”
黄博跟杨简聊起过蔡慷永这个人,他之前出席金马奖时,也被蔡慷永讽刺这是我家不是你家,这个人甚至连刘得桦也敢冷嘲热讽。
原本吧,这事和杨简没什么关系,可是杨简这几天去天眼影业盯着《婚姻故事》后期剪辑的时候,总有一些媒体在天眼大厦门口蹲杨简,就是想要听听杨简的看法。
加上杨简也不爽那群龟儿子,所以就随便说了两句。
“杨导,对于近期巩利炮轰金马奖的新闻您有关注吗?为什么这次单单是《归来》去参加了金马奖,而早前有消息透露你也会出席,《白日焰火》与《绣春刀》也会参加,为什么没去呢?”
“肯定有关注,只不过我觉得那算不上炮轰吧,最多就是实话实说。至于你说的那些消息,那肯定是从哪个八卦小报为了吸引眼球写的。我什么时候说要出席金马奖了?”杨简故作严肃的反问道。
不过随即他又露出一个笑容:“少看点八卦。原本我们就没想过参加金马奖,你没看到这次《归来》剧组只有巩利姐一个人去吗?巩利姐能去,那是会因为有好朋友邀请她参加,正好她也4年没拍戏、没有出现在影迷面前,所以就和我们商议了一下,就有了《归来》这次湾省行。至于《白日焰火》与《绣春刀》,那完全没必要,前者都拿到柏林金熊奖,你认为还需要其他奖项来证明?《绣春刀》原本就没有这样的计划,而且我们拿到了满意的票房,说明观众喜欢,奖项什么的,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杨导,关于这次金马奖颁奖结果,您认为在您的预料之中吗?”
“怎么说呢,我没关注金马奖,所以你说的预料就无从谈起了。”杨简笑了笑,又一本正经的说道:“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不过你们要失望了,我对金马奖不了解,我不知道他们评选的标准,那些获奖电影我也没看过,所以没办法去评价什么。不过有一点我想说的是,金马奖作为华夏三金电影节之一,我还是希望他们能越办越好,至少办成我们全华夏乃至具有国际视野的奖项,千万别办成一个地区奖项。”
简单的说了两句之后,杨简就没再管这帮记者,直接闪人。
杨简虽然不爽那群龟儿子,可还是要考虑到两岸团结,所以他没有说的太过火,差不多就行了,他什么意思,总会有人懂的。
很快,杨简这段采访就被报道了出来。
“本报快讯,今日下午,杨简苦心寄语金马奖:‘希望金马奖越办越好,争取办成一个全国性乃至具有国际视野的奖项,千万避免成为一个地区奖项。’同时杨简还表示,《归来》参加金马奖角逐,不是天眼影业的计划,而是巩利收到好友邀请。在尊重巩利意见的情况下,天眼影业同意巩利携《归来》报名金马......”
“早在今年7月份,有湾媒爆料杨简与多部天眼影业出品的电影将会参加金马奖,不过在本月22号举行的金马颁奖礼并未出现杨简的身影。今日下午,本报记者从杨简处获悉,天眼影业一直都没有参与金马奖的计划。尽管杨简未出席金马奖颁奖礼,他亦是寄语金马......”
当瓜皮网友们看到杨简采访的相关报道,顿时都笑出鹅叫。
“火火恍恍惚惚,笑死劳资咧。神踏马苦心寄语!!瞅瞅杨简接受采访那原版视频,虽说他是一本正经,可谁都能听得出他压根就瞧不上金马奖。说是苦心寄语,杨简绝对是在讽刺金马。”
“我不知道杨简是不是瞧不上金马奖,但是他的确有资格瞧不上金马奖啊,谁能说他没资格瞧不上金马奖呢?金马奖的确有一定的含金量,可是它再有含金量,也总不如欧洲三大和奥斯卡吧。杨简拿这几个奖项跟喝水一样简单,换做是我,我也瞧不上金马这个地区奖。”
“这次湾湾们要跳脚了,他们一直最看重的奖项,在杨简眼里却是不值一提,甚至还是一个地区奖,以他们那小家子气的样子,不说气急败坏,但也绝对是酸溜溜的。”
“他们气急败坏又怎么样?他们拿杨简也没什么办法,杨简根本就不参加金马。再说了,杨简说的都很委婉了,你看看金马那个主持人采访巩利的时候都干了什么?而且拿最佳女主的那部电影我在网上找来看了,那什么玩意儿啊,难怪巩利直接开炮。”
“金马奖有什么含金量啊?也就是金鸡奖太操蛋,这两相对比,才让大家觉得金马奖有一定的含金量。可是他们连杨简和张一谋这两位大满贯导演请不去,能有什么含金量?都是自吹自擂罢了。”
内地的影视圈以及吃瓜网友们都在等着金马奖组委会怎么回应杨简的一席话,可是到了第三天,金马奖依然是保持沉默。
这也能理解,换一个人他们都能回应几句,即便是张一谋他们也能掰扯两句,可这个人是杨简他们就真的没辙了。
首先杨简说的很委婉,而且没说什么出格的话,虽说有阴阳怪气的嫌疑,可他们能对号入座吗?不能啊。
再说了,就算他们知道杨简瞧不上金马奖又能咋的?杨简就是有那个资格。
以杨简在国际影视圈的影响力,金马奖只要敢回一嘴,他们的名声肯定会被搞臭,虽说已经臭了,可那也是在华夏臭,在国际上还过得去。
所以金马奖也是没冒头,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只要他们不应战,过段时间就没多少记得了。
杨简也没想到金马奖这次那么怂,他还准备等着金马应战之后,他再怼一次呢,这次可是正经的怼,可不会考虑什么两岸团结了,谁知道他们怂了。
......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杨简除了忙后期制作,偶尔也会与柳亦妃一起去cNSA参与航天员训练。
他们两人在拍摄《星际穿越》的时候也进行了航天员的一些基础培训,尤其是柳亦妃,不过那是按照NASA的标准来的。
虽说两国的航天局在一些标准流程都类似,但多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还是需要培训一下。
另外三位航天员的演员张亦、倪霓与朱雅闻也都跟着一起培训。
《寻龙诀》与《九层妖塔》的拍摄部门已经全部完成,也开始进入到紧张的后期制作,所以作为这两部电影女主角的倪霓也有时间参与到航天员的基础培训当中。
......
11月28日,《海边的曼切斯特》全球同步上映。
欧美的票房倒还算正常,首日累计拿到了1300万美元的票房。
可是在华夏,那票房数据就有点让杨简惊讶了。
《海边的曼切斯特》在华夏首日拿到了5300万票房,这是杨简没想到的。
不是,你们都爱看致郁系电影啊?!
早说嘛,早说我给你们多来点啊。
保证量大管饱,保质保量。
这个首映票房比另一部同期上映的《撒娇女人最好命》2300万票房足足多了一倍多。
全球影迷在经过了半年的等待后,终于是见到了《海边的曼切斯特》这部备受全球媒体以及影评人赞赏的影片。
国内媒体、影评人与影迷多是从东方视角去解读这部电影所的丧文化共鸣,以及集体语境下“丧”的合法性。
新浪网:“影片的‘冷暴力美学’——冰箱冻鸡触发侄子崩溃、李抱购物袋旁观自家火灾等场景,让观众在‘无声处听惊雷’。”
界面新闻:“在‘丧文化’流行的背景下,影片被解读为‘对抗鸡汤的清醒剂’。当帕特里克炫耀‘两个女友+乐队主力’的多彩生活时,李的沉默实为对‘表面积极’的无声控诉。”
网易:“有一种痛是‘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不能轻易触碰,不能说放就放下,更不会须臾遗忘,就像那三张从头到尾没有露面,但观众都知道的三个孩子的照片一样,时刻相伴在他的床侧,但却不能随便触碰。我们一向只对生活中的勇者献上敬意,对弱者似乎不屑一顾,但李在认怂的这一刻却特别地被打动。谁都有过不去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过去都可以翻篇,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另起一行......”
藤讯:“《海边的曼彻斯特》没有幻想,没有改变,潮退后,他仍然回到他的那个老壳中,继续麻木地生活。这样的结局不主流,不励志,就像一颗无法拔掉的刺,真实地梗在你的喉间,够你反刍好久。但事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一些事情永远无法释怀、无法过去......”
不过对于普通影迷来说,《海边的曼切斯特》带给他们的情感冲击太过强烈,纷纷表示不忍二刷。
这部电影在豆瓣超10万条评论中,“压抑”、“窒息”、“像胸口压雪”等等词汇成为高频词。许多网友直言“不敢再看第二遍,因它撕开生活伪装”。
上映首日就有10万条评论,可见杨简的号召力。
京都城的玄魔窟:“杨简这部影片颠覆‘苦难成就成长’的套路。李的颓废揭示‘痛苦未必带来升华,人有权缴械投降’,这种‘悲观主义诚实’反而成为另一种活下去的勇气。同时杨简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出接纳‘不和解’的生存哲学。”
爱吃香辣鸭舌的古威:“全篇气氛真的是压抑、沉重到了极致。前30分钟铺叙,中间一段叙事回忆,后面爆发,最后缝合。如果你没有相同的感受,那你可能只可怜剧情中的叔侄二人,你会觉得这很悲剧,很伤感。如果有过相同的感受,你便知道那是一种煎熬,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我快撑不住了,我快要撑不住了啊’作为大人他不能再孩子面前哭泣,知道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才说出这样一句话,这种压抑的心情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短时间内,我不敢再去看第二遍了。”
玖0415:“这就是杨简的厉害之处。这部电影让你一进影厅你就逃不掉了。我记得上次让我哭着看完的电影是《狩猎》,今天一个人含着眼泪看了这部电影,不时会听见后排或者左右前排传来哭泣声,看到杨简饰演的男主在路口意外相遇,语无伦次的那个片段立刻就泪奔了。‘I can’t beat it’,I‘m sorry’再次泪奔的镜头。杨简真踏马该死了,让我一个大男人哭得稀里哗啦!!劳资再也不看着破电影啦!!”
白翎岛的郭昆:“我洗好澡,整理好头发,穿上西服,打上领带,进了趟城,就为了这部电影。”
爱上彩虹的海:“全片充斥着令人绝望的压抑感,而点缀期间的一点点暖色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你看不到和解与救赎,只有沉重的现实扑面而来。有些错误永远无法补救,有些失去永远不得偿还。如今的一点余温只不过昨日温情的回光返照,最终只会成为嵌在伤口里的盐。是的,李在试着变好。但他的努力是无望的。这个过程像是一条指数小于一的幂函数。终其一生,他都不会再有机会迈过幸福的门槛。说来杨简的演技真的很厉害,拿戛纳影帝绝对不是终点,今天的奥斯卡绝对是大热门,服气。”
爱吃小鱼贴饼子的凌然:“在电影中,我时刻能够感受到压抑和丧情绪,它们充斥了整个荧屏,让人忍不住沉寂和反思,一股子沉闷气息始终萦绕心田,无法发泄。一直到影片结束,也没能缓解,静静的坐着发了会呆;明明没有特别伤心,但总感觉心里蒙上了什么东西,就像海边的曼切斯特小镇永远下不完的雪,阴冷潮湿。之后我一直在想,当现实生活完全抛弃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充满正能量地站起来?年轻的我们在陌生的城市,夜以继日的工作,一次一次的被无情打击,一次一次的被现实冷漠,我们是否还能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能量去战斗,去争取?这或许是很多朋友不愿二刷的原因吧,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不看好,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面对无情打压后的力不从心,更没有人愿意去反复体味血淋淋现实的惨痛拷问。但无论怎样,也不管电影想告诉大家怎样的含义,只要知道一点就好,面对现实更多的不是疏于承认,而是要激流勇进,拼出精彩人生!”
而外媒也继5月份的戛纳电影节之后,又有了不同的解读。
《纽约客》:“杨这部《海边的曼切斯特》通过双线叙事展现‘记忆对现实的侵蚀’,闪回片段并非煽情工具,而是‘生活本身无法回避的伤痕’。”
《综艺》:“杨以非凡的复杂性融合了悲伤与救赎、愤怒与幽默,打破传统疗愈叙事,直面无法和解的人生真相。”
《好莱坞报道者》:“杨摒弃了戏剧化救赎——结局中他饰演的李放弃监护权、重返波士顿地下室的选择,我愿意称为对创伤最诚实的回应——不是战胜,而是共存。尤其是街头李与兰迪相遇,这是反好莱坞救赎叙事的革命,没有拥抱哭泣,只有错位的痛苦与永恒的隔阂。”
这个场景被国内影迷将其解读为东方式哀而不伤——李的沉默与兰迪的泪水,共同构成对创伤的尊重——有些伤口无需愈合,存在即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