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破晓。
京都城头,寒意彻骨,绝望如同实质的冰水,浸透了每一个蜷缩在垛口后的倭人。
无论是被迫拿起竹枪的平民,还是面如死灰的武士,目光都死死盯着城下那片被薄雾笼罩的原野。
死寂。
一种令人心脏停跳的死寂。
突然——
咚!咚!咚!
低沉、雄浑、仿佛直接敲击在大地心脏上的战鼓声,从薄雾深处缓缓传来。
紧接着,是另一种声音。
沙!沙!沙!
那是成千上万只铁靴踏在土地上的声音。
整齐而沉重,带着金属摩擦的冰冷质感,如同黑色的潮水在无声地涌动。
声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密集,最终汇聚成一片连绵不绝的死亡低鸣。
薄雾,被无形的力量撕裂并驱散。
首先映入京都守军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旗帜。
无数面猩红旗帜,如同燎原的烈火,瞬间点燃了远处的地平线。
旗帜上,斗大的‘庆’字在初升的朝阳下,闪烁着刺目的金光。
不是奉军的奉字血旗,而是大庆旗。
是那个东方的庞大帝国,那个他们曾经自以为可以挑战的庞然巨物。
在猩红的旗帜海洋之下,是无边无际的黑色。
黑色的铁甲!黑色的刀矛!黑色的方阵!
奉军......不!此刻将士擎着‘大庆’的旗号,代表着整个华夏的意志,乃是庆军!
没有呐喊,没有喧嚣。
只有那沉重如山的脚步声,那低沉如雷的战鼓声,那金属摩擦汇聚成的低鸣。
这种沉默的压迫感,却比任何嘶吼都更令人绝望。
城头上的倭人百姓,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牙齿咯咯作响,屎尿横流者不在少数。
连一些武士握着刀的手,都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此刻的倭人终于意识,他们面临的是什么了。
那是足以灭国的力量!
。。。。。。
中军大纛之下,李彻一身玄黑重甲,端坐于战马之上。
冰冷的目光扫过前方那座城池,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王三春。”
“末将在!”
一身悍勇之气的王三春策马上前。
“汝率本部兵马,攻打西面。”
“遵命!”
“杨璇。”
“末将在!”
沉稳的女将抱拳。
“北面交给你部。”
“遵命!”
“薛卫。”
“末将在!”
“东门,是你的了。”
“末将领命!”
一连串的命令,干脆利落,杀气凛然。
最后,李彻的目光转向了正前方——京都的南门,也是防御最森严、象征意义最重大的主城门。
“其余人,随本王攻打南门!”
杨璇闻言,眉头微蹙,忍不住上前一步,低声道:“殿下,四面合围,不留生路?”
“是否效仿古法,围三缺一,以免倭寇困兽犹斗?”
这是稳妥的用兵之道,给敌人一丝绝望中的‘生路’,往往能瓦解其死战的意志。
李彻缓缓转过头,摇头道:“不需要。”
他抬手指向京都城头,冷然道:
“本王今日,不是来攻城略地,是来灭国的。”
“此战,不给倭寇任何幻想,不留任何生路!本王要他们……”
李彻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残酷笑意:
“......在绝望中挣扎!在恐惧中灭亡!让他们后悔以倭人这个身份,来到这个世界!”
杨璇心头剧震,再无任何疑虑,抱拳沉声道:“末将明白!”
命令迅速传遍全军,四面八方的奉军战鼓骤然变得急促。
无数面猩红的庆字大旗在狂风中猎猎招展,庞大的军阵开始加速。
如同四股汹涌的黑色钢铁洪流,从四个方向,同时扑向京都这座最后的孤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京都南门那高大的城门楼上,突然爆发出一阵喧嚣。
紧接着,一面底色金黄、绣着繁复白色菊花图案的华丽旗帜,被高高升起。
在血腥肃杀的战场上,这面旗帜显得如此突兀,却又带着一种病态的神圣感。
城头上原本死气沉沉的倭军士兵,在看到这面旗帜的瞬间,激动地挥舞着兵器,发出狂热的呐喊。
就连那些被驱赶上城墙的平民,此刻也仿佛找到了某种虚幻的支柱,跟着发出混乱却充满期盼的呼声:
“天皇陛下万岁!”
“天照大神庇佑!”
“板载!!!”
一股诡异的狂热气氛,瞬间在京都城头弥漫开来。
倭人的士气,竟因为这面旗帜的出现,而出现了一种回光返照般的高涨。
“菊花旗?”
李彻身旁的文载尹早已拿起单筒望远镜,仔细辨认后,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殿下,是倭国皇室的菊花旗,看来那个小天皇,亲自上城头来鼓舞士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