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被抹黑、贬低的人物,在正史中有多厉害?#正史#三国演义】
“肯定有徐荣!”
“何止徐荣,还有一大堆人呢,如果他们真能在地府碰到罗贯中,肯定会教罗黑子怎么做鬼!”
“我知道,无数后世之人把三国演义当正史。”
【“演义中,被赵云一枪刺死的麹义。”】
【“在正史,其实是袁绍麾下第一战将,最有名的便是界桥之战,以八百先登死士大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在与公孙瓒的对抗中,麹义一直都是袁绍集团的第一指挥官。”】
【“演义中,同样是被赵云一枪刺死的朱然。”】
【“在正史中,他是东吴有名的防守大师。”】
【“在援军被彻底击败,且在曹真、夏侯尚、张合、徐晃四大名将的围攻下,坚守江陵六个月,名震天下。”】
“演义抬高了赵云的个人勇武。”
“正史中的赵云更具智谋和政治眼光!”
【“演义中,被夏侯惇数合斩于马下的徐荣。”】
【“在正史,人家是董卓麾下第一战将,他汴水破曹操,梁东败孙坚,可以说三巨头中最能打的两位都被他锤过。”】
“果然有徐荣!”
“这战绩能从汉末三国吹到后世。”
【“演义中,被马超一枪刺死的李通。”】
【“在正史,他是与张辽同谥刚侯的名将,他击破张绣,平定淮汝,曾是独霸县城的一个小军阀。”】
【“他不单单是曹操的部下,对曹魏阵营而言,他与李典一样,都属于带资进组的小合伙人。”】
【“演义中,敦厚老实甚至有些窝囊的鲁肃。”】
【“在正史,是他促成孙刘联盟,制定三分天下格局的东吴战略大师。”】
【“文臣形象的鲁肃,有过拉弓射穿袁术追兵盾牌的事迹。”】
【“他心胸开阔到敢将家里一半粮食借出。”】
【“初入孙权幕府,便提出‘榻上策’战略。”】
【“自此,孙权有了帝王气度。”】
【“面对勇武的关羽,他敢共同单刀赴会,甚至直怼的关羽无言以对。”】
“有鲁肃,那应该也有周瑜!”
“周瑜是被黑的最惨的那个。”
“那是我的先祖,可恨的罗黑子,我周家哪得罪过他?”
【“演义中,追随孔明南征北战,被祝融夫人生擒的马忠。”】
【“在正史,其实是稳定南中秩序的庲降都督。”】
【“他不仅迅速平定南中叛乱,更大胆向南中夷人聚居地挺进,将南中各夷族纳入蜀汉管辖,这是前任庲降都督们不敢做的事情。”】
【“在他的恩威并施下,南中才真正呈现稳定状态。”】
【“演义中,同样被祝荣夫人生擒,北伐期间更被王双打伤的张嶷。”】
【“在正史,其实是安抚西南各族的平南名将,他协助马忠共同平定南中叛乱。”】
【“治理越巂的十五年时间,他打通通往成都的道路,死后更被越巂汉夷民众建祠立庙,四时祭祀。”】
【“演义中,没多大存在感的霍峻。”】
【“在正史,其实是蜀汉一等一的防守大师,他仅以数百兵对抗刘璋万人围攻,不仅坚守一年,更伺机出击,斩杀敌军主帅。”】
“连蜀汉刘备的人也贬低?”
“剧情需要!”
【“演义中,被黄忠生擒,还被陆逊、诸葛瑾摁在地上摩擦的夏侯尚。”】
【“在正史,他是与夏侯惇、曹仁、曹真等齐名的曹魏八虎骑之一。”】
【“他攻拔上庸,平定三郡九县,江陵大破支援朱然的诸葛瑾援军。”】
【“被曹丕委以都督南方诸军事,无论是地位还是能力,都绝非酱油角色。”】
【“演义中,被诸葛亮打的屡战屡败,甚至被活活气死的曹真。”】
【“特别是新三国的曹真,实在蠢的无法用言语形容。”】
【“然而,在正史,他是司马懿在军中的最后枷锁。”】
【“曹休死后,曹真接任曹魏大司马之职,成为宗室武将之首。”】
【“他的性格极为谦逊,对待部下友人都是竭力相助,绝对是德才兼备的人物。”】
【“他大败羌胡联军,打通河西走廊,重开西域,准确预判诸葛亮入侵陈仓,举荐郝昭镇守在此。”】
【“在司马懿被重用之前,他是曹魏方面对抗诸葛亮入侵的中流砥柱。”】
【“最后这位,是被演义抹黑最严重的。”】
【“他在演义中,被塑造为心胸狭窄的小人,处处与诸葛亮作对,经常被气到吐血,最后被气死,甚至还说出‘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嫉妒之言。”】
【“正史中的周瑜被史家誉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的一代儒将,他不仅能打仗,更精通音律。”】
【“苏轼那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及‘雄姿英发’的词汇,不知羡煞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