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琵琶精,变作一个戴孝的寡妇,露出一种不算很强的妖气,营造出一种修为不高的小妖精,掩盖不住妖气的样子,扭扭捏捏的进去找姜子牙算命。姜子牙果然中计,以为自己抓住了妖精,反手抓住了玉石琵琶精的尺关寸三脉,然后用火眼金睛死死的盯着妖精,生怕妖精跑了。
琵琶精看到这一幕立刻就开始说姜子牙想要调戏她。周围的围观群众,一看姜子牙调戏孝妇,也顾不得,一个孝妇为什么要来算卦了,纷纷瞪着姜子牙,让他给个说法。要不是之前姜子牙弄出来一个卦卦灵的名号,成了大家眼中的高人,恐怕这个时候就要上来挨揍了。姜子牙的求生欲,让他赶紧说出这个女子是个妖怪的真相。
可惜琵琶精,等的就是这一刻,她开始说什么,这姜子牙就是个老流氓,假借降妖之名,想要对自己行不轨之事,今日大家都看着,他还敢如此,要是等大家人都散了,那么他还不一定做什么呢,让大家替她去报官。想要进宫自然不能通过流程一层层的上报,不过有个在她们计划中的好消息,比干在这一片巡街呢。
咱也不知道比干,作为王叔,亚相,为啥会亲自出来转悠,但是他确实是在这附近。姜子牙一看,这要让她说下去,自己的清白何在,所以,直接抄起砚台,就朝琵琶精头上砸了过去,这一下下去,琵琶精要是不想被人发现,只能装死,至于杀人,只要见了官,他也有办法。
果然在群情激愤之下,比干直接就把姜子牙弄到了纣王面前,毕竟相比而言他更相信姜子牙的说法,要只是为了欺侮一个女子,犯得上众目睽睽之下把人打死吗,又打听得,姜子牙也算是修为之士,这也算是为国举贤。
姜子牙先是用普通凡火烧琵琶精,见她尸身不坏,大家也都明白,这是个妖精了。然后纣王就问,怎么让妖精现了原形。这一次可是妲己和琵琶精合谋进宫的手段,可以说姜子牙只要稍微用一点点玄门手段,琵琶精,就会现一个琵琶的原形,并不是真正的蝎子精原形。
但是姜子牙干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事,连正在讨论哪吒问题的元始天尊都叹了一口气。姜子牙天赋真的不错,他是真的想在姜子牙经历过这一次人间富贵之后,来世把他收入阐教,但是现在,呵呵。因为姜子牙这一次引动了自己的三昧火,来烧琵琶精。三昧火之前就说过了,就是用自己的前途来换一次爆发,说是一次小型的自爆,也不为过。
玉石琵琶精还是在妲己的极力协助之下,才勉强变成了玉石琵琶的样子,这要是真的烧出蝎子的本相来,就麻烦了。在姜子牙断定,琵琶精已死之后,妲己才说,把这琵琶收在宫里,上好丝弦,供纣王取乐。纣王自无不可,还封了姜子牙一个下大夫的官职。自此宫中总是有一股淡淡的妖气萦绕,但是谁也没当回事,毕竟,这个妖精可是亚相比干亲自送进去的,那肯定没有任何问题啊。
姜子牙下山的时候,元始天尊给他说过,既是一种预言,也是一种嘱托,他应该有二十年困苦生涯,然后一生顺遂。可是他自从下山以来,又是求财,又是求官的,虽然说这些不属于他的最终也都会失去,但是有些事,做了,也是会有因果的。要是姜子牙老老实实的找地方自己耕读,修行,何至于白白担了送妖精进宫的因果,还落得一个为了辨别妖精,损害了自己根基的下场。
后宫妲己和纣王饮宴,见七十几个宫女在旁边悲戚,这是在怀念姜皇后,咱有一说一,虽然纣王和妲己不是个东西,但是这七十几个人,也确实有点不知好歹了。现在,因为殷郊殷洪兄弟两个的骚操作,姜皇后谋逆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没有任何异议。她们作为姜皇后宫里的人,不被一道处死,还真的就是纣王开恩了,要不你去问问卫子夫的宫人,李承乾的东宫宫人,太平公主的宫人,基本都是一个处理逻辑。咱不说这件事好,而是阶级的局限性,让他们会本能的去做出这种选择。
而且在后宫哭泣,怀念姜皇后,还是在纣王的酒宴中,在大商这种大背景下,真的就是找死,不过造虿盆,也确实太残忍了些。依然和妲己没有什么关系,纣王自己作死,上大夫胶鬲,上奏的依然是纣王,劝谏的也是纣王,但是前朝,依然把罪责往妲己身上推,说这都是妲己的过错,大王只是识人不明,绝对没有这么灭绝人性。别的世界如何,我不好说,但是这个世界,妲己除了手段极其残忍的害死了姜皇后之外,真的没有干过太多坏事,毕竟她不是苏妲己,这具身体是她自己的,用的可珍惜了。
妲己可没有忘了,她是来干嘛的,败坏一朝气运,不惜民力的大兴土木,绝对排行前列,要是用来修,毫无用处的奇观建筑,那就更是败坏朝堂气运的大杀器。于是,妲己献图纸,用来造鹿台,耗费非常大,哪怕是纣王这人比较抽象,也有点犹豫,关键是这玩意除了壮观一无是处。妲己为了推进这个项目,开始给纣王说,修建这玩意,可以引来仙人,到时候和仙人饮宴,有可能会长生不老。
纣王对长生不老的渴求是非常高的,毕竟这是洪荒,长生不老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不可见之物。只不过太师在不断的告诉他,他作为王室成员,基本就没有可能,修炼有成,最起码截教没有这个手段。但是现在再一次听到长生不老,那心动的不是一点半点啊。
妲己也恨姜子牙要和琵琶精玉石俱焚的狠心,所以,就想要把用建造鹿台这么一个工程,直接把姜子牙废了。纣王有见到仙人,和长生不老的诱惑,工期绝对压的非常紧。而姜子牙作为修行之人,肯定不能干这种盘剥民力,草菅人命的行为,纣王又是个暴君,到时候,君臣发生冲突,吃亏的肯定不是纣王。事情果然和妲己预想的一样,姜子牙不愿意接受炮烙酷刑,直接投河自尽了,妲己却没有看到,姜子牙在投河的时候,直接借助五行大遁跑了。妲己立马就又给纣王推荐了崇侯虎,作为监工,毕竟当年摘星楼,就是他督造的。
他这一跑,也引动了真正的文官之首,杨任,杨任一看,再一打听,纣王又要造鹿台,再一打听,监工又是崇侯虎,整个人都麻了,上一次崇侯虎监工摘星楼,就弄得,朝歌以及周边,家家缟素,处处新坟,现在又要建一个更加离谱的鹿台,咋加上崇侯虎的手段,朝歌附近还能有活人吗,所以赶紧觐见。结果劝谏无果,正好纣王也想收拾他,毕竟当年的东宫宫人,杨容,已经招了。不过毕竟身份特殊,也不好用大刑,只是把他的两只眼全都挖了。
这也惊动了清虚道德真君,借助气运修炼,本身就是他发现的,现在看到了杨任这么好的材料,怎么可能不用,所以,杨任就被他改造成了异形,眼眶里长出来两只手,两只手心各有一只眼睛,这个玩意可比什么青面獠牙,三头六臂,吓人多了。
而逃回家的姜子牙,准备去投西岐,但是他媳妇并不愿意去,更多的是故土难离,所以两个人顺利离婚,他媳妇回家,姜子牙去了西岐,自己到磻溪归隐去了,可以说现在的姜子牙才开始走上正轨。
不过西岐内部并不安分,和很多人理解中不太一样的是,西岐并不是一个新兴的创业型集团,他是一个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割据型政权,从姬昌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就开始担任西伯侯了。只是碰上了一个有能力的,有作为的贤君,开始有了中兴之象而已。一个王朝中前期该有的各种问题,西岐是一点都不缺,比如,夺嫡,站队,争权,那是一点都不少。
姬昌在西岐的时候,作为父亲,他能压得住下面所有的儿子,他让伯邑考代理国政,那么姬发等人,都没有什么意见,有意见也得憋着,关键是,如果姬发等兄弟几个,对于西岐发展有什么建议的话,姬昌也会认真听取,仔细甄别,积极落实,他们兄弟有功劳也越不过他这个当爹的去。而且姬昌能力好,西岐整体上是向上的一个态势,可是现在,姬昌被软禁在殷商,虽然说临走之前给大家嘱咐过,继续让伯邑考监国,可是,伯邑考作为兄长,他可压不住他的这些弟弟。
一来是名分上的差距,二来则是能力上的差距,别的不说,姬昌走了之后,西岐的画地为牢没有了,因为,没有了姬昌这个擅长演算的西伯侯,你再画地为牢,人家跑了,你都没地找去。而且他还怕几个兄弟太出风头,在管理的时候,基本不让兄弟们参与意见,有好几个兄弟都闲的没事干练武当将军去了,这样反而让他们兄弟们更加团结,孤立了伯邑考这个大哥。伯邑考虽然压制姬发等兄弟,不采用他们的计策,但是为了名声,总不能堵住他们的嘴吧,然后他们兄弟五个,就经常打着公子的名义,去哥哥官员那里聊天,指导工作,一边学习怎么治国,一边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施政方针落实了下去,同时还拉拢了西岐官员。
这让伯邑考感到了巨大的危机,这要是等姬昌回来,就算是为了西岐的发展,那西岐的未来也得放到姬发手里,但是他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思索再三,决定亲入朝歌,以身赎父,用孝心感动姬昌,只要有了姬昌的支持,他问题可就不大了。甚至说什么,父亲有难,囚禁于异乡七年,举目无亲,作为儿子的,居然都干看着,这要这九十九个儿子有什么用。
伯邑考拿这件事问西岐之首,他自认为是自己心腹的散宜生,散宜生也只是象征性的拦了拦,别的啥也没说,什么进朝歌要先给费仲尤浑送礼啊,这种关键诀窍更是连提都没提,他都已经在谋划自家闺女和姬发的亲事了,怎么可能去提醒伯邑考,也就伯邑考依然拿他当亲信。临走之前,安排西岐琐事,文武交给了散宜生和南宫适,家事则是委托给了姬发,并且再三嘱咐,我这一去,多则三月,少则两月,西岐诸事一应如前,不可变动,这小心思。
随行团队非常庞大,而且还打着两个幡幢,而且一路上实名报关而行,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伯邑考大孝,亲自进京赎罪。到了朝歌之后,伯邑考也不找关系,哪怕是知道姬昌和比干关系不错,姬昌明面上也是比干保下来的,而且还专程打听了比干家在哪里,都没有任何行动,就干一件事,穿着一身缟素,天天在宫门口跪着,就是让朝中大小官员都知道,我,伯邑考,孝顺,进京给父亲求情来了。
不得不说,这事办的是真糙。也幸亏纣王既不上朝,也不出宫,只是天天在后宫和妲己玩乐,大家没事也不会来宫门口瞎转悠,万一,被纣王看见,又去体验什么刑罚就不好了。否则就他的行为,纣王治他一个大不敬,他都没处说理去。还是亚相比干好心,一听伯邑考这种骚操作,赶紧骑马过来,问问伯邑考是个什么想法。在只知道了他要进宝赎罪之后,尤其是知道了他要进贡的宝物之后,非常不高兴,纣王本来就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了,你还给他提供专门用来玩乐的宝物,你是怕我大商不死啊,但是作为一个好人,比干还是往宫里递了消息,纣王听说了有适合玩乐的宝贝,这才从后宫动身出来了,这个时候还没有忘了带着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