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洛的嘴巴张成了“o”字,堂堂一国之君仅有一个独子。
“你以为你是明孝宗朱佑樘?”
“人家是因为一夫一妻,你是因为什么?”
视频还在继续。
【铁穆耳驾崩后,没有立下明确的继承人】
黎洛这下全明白了。
“这可能就是元朝出现混乱的原因。”
【随后元朝围绕着皇位的继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其混乱程度不亚于五代十国】
【元成宗驾崩以后,他的侄子海山联合弟弟寿山,又名爱育黎拔力八达,凭借武力攻打大都】
【海山成为元朝第三位皇帝,即元武宗】
【由于海山和弟弟寿山一同攻入大都,杀死反对派,哥哥海山即位,但按照约定,海山立了寿山为皇太弟】
【等到哥哥海山死后,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也就是说,弟弟做完皇帝后,再把皇位传回给武宗的儿子】
……
大唐位面。
李世民对“兄终弟及,叔侄相传”这一说法嗤之以鼻。
“真有关系这么铁的兄弟吗?”
玄武门继承法是他一手创建,他不相信,面对权力的诱惑,海山和寿山以及他们各自的儿子能够遵守约定。
“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手足相残、父子反目的例子屡见不鲜。”
“海山和寿山如今能达成这样的约定,或有一丝亲情尚存。”
“但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是无止境的。”
“在皇位面前,亲情又算什么东西?”
李世民的声音阴沉中带着些许暗哑。
“别考验人性啊。”
……
【也正是这一约定,为后面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海山在位仅4年,喝酒把自己喝死了】
【海山死后,根据约定,由弟弟寿山继承皇位,即元仁宗】
【元仁宗寿山继位后,恢复科举,任用汉人,实施以儒治国】
【但元仁宗并没有履行与哥哥元武宗约定的叔侄相传】
【而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即元英宗】
……
大唐位面。
李世民缓缓坐了下来,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意外。
“只要是人,就有私心。”
长孙无忌连连点头,对李世民的话颇为赞同。
“海山和寿山曾经的约定,看似一段佳话,实则不堪一击。”
“这也再次印证了,不要轻易去考验人性。”
……
【元英宗继位虽不正,但他自幼受儒学熏陶,继位后推行新政,励精图治】
【新政推行仅仅半年,元朝便大有起色】
……
大宋位面。
王安石眉头微皱,对元英宗的新政并不看好。
他曾主导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改革措施,但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想要变法,会遇到多少阻力。
王安石叹息一声,微微摇了摇头。
“变法,意味着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元英宗的新政会触犯多少人的利益?”
“又能坚持多久啊?”
……
【元英宗的一系列改革自然触犯了保守派蒙古贵族的利益】
【之后他被刺杀,在位仅仅三年,驾崩时年仅21岁】
王安石按了按自己扑通狂跳的心脏,一脸惊讶。
“连皇帝推行新政,都有性命之忧。”
“我被罢免了宰相的职务,算是幸运了。”
此刻,王安石退守江宁,他遥望汴京方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知有生之年,我还有没有机会回到那里,一展抱负。”
看着因新政而死的元英宗,王安石一扫往日的无奈和痛苦,眼神瞬间变得坚毅起来。
青苗法、市易法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而不是维护士大夫阶层的利益。
连帝王都能豁出性命推崇新政,他有什么理由退缩?
“司马光,你全盘否定我的变法,排挤于我,我不怪你。”
“来日方长,咱们走着瞧。”
……
【元英宗没有子嗣,这时候真金的嫡长孙也孙铁木儿,被诸王推举继位,成了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南方开始反叛起义了】
【同样的,也孙铁木儿嗜酒如命,36岁就把自己喝死了】
……
大宋位面。
赵匡胤握着酒杯有点发懵。
“等会儿,元朝几位帝王酗酒如命,喝酒把自己喝死了?”
“感情一家子都是酒蒙子。”
“堂堂一国帝王,喝酒把自己喝死了,说出去,有点荒唐。”
……
此时,天幕上开始飘来了密密麻麻的弹幕。
“都是酒神。”
“他们真爱喝酒啊。”
“蒙古的酒有毒吗?喝一个,死一个。”
“全是一群喝死自己的皇帝,元朝皇帝当十年都是长的了。”
“你记住,喝酒的,没一个长寿的。”
“古代的酒含有甲醇,包死的。”
……
群臣的视线移向赵匡胤手中的酒杯,赵匡胤瞬间感觉手里的酒杯,恍惚有千斤之重。
他轻轻放下酒杯,尴尬地笑了笑。
“那什么,小酌怡情,滥饮伤身。”
“今日风和日丽,众臣随我品品茶吧。”
……
【也孙铁木儿在位仅仅5年,他驾崩后,元朝再次爆发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权臣燕帖木儿在大都拥立元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尔即位】
【这位史称元文宗,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
【而另外一位权臣在上都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继位,是为元朝第七位皇帝天顺帝】
【元文宗一方与天顺帝一方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史称两都之争】
【最后天顺帝一方战败,8岁的天顺帝仅仅在为42天便被废黜】
【元文宗一方胜利了,他继位以后,迫于当年叔叔元仁宗和父亲元武宗定下的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
【元文宗假意让位于哥哥,也就是元明宗,自己退位当起了皇太弟】
【元明宗继位后要去大都,与北上来迎接他的弟弟元文宗见面】
【没想到元文宗一伙人竟然在元明宗酒里下毒,当了184天皇帝的元明宗就此下线】
历朝历代的古人被这戏剧性的一幕给逗乐了。
就连朱元璋的嘴角也忍不住抽搐了起来。
此刻,天幕再次飘起了零星的弹幕。
“酒:数我干掉的元朝皇帝最多。”
“重生之我在元朝给酒投慢性毒药。”
“前几位帝王有没有可能也是被毒死的。”
“酒:你就说历史上最厉害的刺客是谁吧?”
“酒:元朝皇帝一生之敌。”
“蒙古的酒是有点说法的。”
“元朝是被假酒给灭掉了吧。”
满屏开始飘起了“酒里有毒”的弹幕。
马皇后:“不得不说,元朝帝王在喝酒这一块还是非常权威的。”
朱元璋的嘴角抽搐得厉害了,他突然开始怀疑,元朝灭亡是不是因为他了。
……
视频还在继续。
【元文宗在位期间,并没有太大的作为,同时权臣把持朝政,社会反而更加腐败了】
【而他毒杀哥哥元明宗的行为引起了其他诸王的不满,诸王开始起兵反抗】
【元文宗在位四年后,就因病而亡】
【因为对哥哥有愧,所以将皇位传给了哥哥一脉】
【立了懿璘质班继位,是为元宁宗】
【而元宁宗在位53天又病死了】
听到元宁宗在位53天又病死时,黎洛将视频暂停,忍不住“嘶”了一声。
“元朝皇帝短命得,让我觉得每一任皇帝都是被刺杀的。”
黎洛脑海中突然记起一个说法。
胡虏国运不过百。
而元朝国祚刚好98年。
忽必烈在位31年,而元顺帝在位35年。
这一头一尾两位帝王就去了66年。
中间的,可不就得短命了?
“这……”
“细思极恐,粗思也恐啊。”
……
视频还在继续。
【之后轮到了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顺帝】
【元顺帝在位时长比较长,甚至超过了忽必烈】
【但此时的元朝内斗不断,民变四起】
【元顺帝整日只顾吃喝玩乐,彻底躺平了】
【直到朱元璋北伐成功,元顺帝逃回漠北老家】
【至此元朝统治结束】
弹幕:
“就元朝帝王更迭的速度,努努力能从忽必烈活到小明王。”
“再努力点,经历宋元明三朝。”
“总结:元朝的灭亡,酒精占了一半的功劳。”
……
黎落点赞、收藏加转发,一键三连。
很快天幕再次滑动了起来。
一个名为【元清算不算华夏历史】的标题出现在天幕上。
看到标题的瞬间,清朝历代帝王全都炸了。
“为什么不算?”
“大清与元朝同样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元朝国祚区区98年,而大清国祚276年。”
“明朝承认了元朝的正统性,后世为什么不承认大清的正统性?”
一想到大清有可能不被算作华夏历史,大清历代帝王瞬间坐不住了。
他们可以不认可自己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但不能让外界置疑他们不是华夏正统。
【元清到底能不能算是华夏的历史】
努尔哈赤:“算!”
皇太极:“算!”
顺治皇帝:“算!”
康熙:“算!”
雍正:“算!”
乾隆:“怎么不算呢?”
后世网友:“不算。”
【华夏自古以来都不是单一民族国家】
【秦汉时期民族主体由汉族形成】
【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元朝时期,忽必烈深受汉文化影响,积极推行汉化政策】
【同时身边也有一群汉人为其效力】
【忽必烈在颁布诏书继位时,把蒙古传统的可汗改为华夏传统的皇帝】
【元朝在国家管理、典章、官僚制度上,基本遵循中原王朝的框架】
【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元曲,也是中华文化的延续】
弹幕:
“元可以,清不算。”
“哈哈,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条约,清不算。”
……
【而且元朝对孔子也相当尊崇】
【至大元年,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用太庙之礼祭祀孔子】
……
春秋战国位面。
孔子眨了眨眼,对此感到十分意外。
“元朝不是将人划分为四等,汉人是最低一等吗,元朝皇帝竟然尊崇老夫?”
孔子嘴里默念着元武宗加封的封号,神情十分诧异。
颜回看了一眼天幕,对孔子说道:
“夫子,从忽必烈推行汉化政策、遵循中原王朝的框架来看,元朝统治者有意学习并融入中原文化。”
“一切为了统治!尊崇您亦是他们文化融合举措的一部分。”
……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后,在南京修建历代帝王庙】
【祭祀三皇五帝和开国帝王16位,里面包括元世祖忽必烈】
【他认为宋朝被元朝取代,只是亡国不是亡天下】
【文化传统被元朝继承了,朱元璋肯定了忽必烈的“治安之盛”】
【于是他将忽必烈列为中华正统皇帝序列】
【把忽必烈与三皇五帝和华夏汉民族帝王一起祭祀】
……
大清位面。
雍正皇帝紧张地甩着十八字,冷汗从额角滑了下来。
清朝虽然也在学习汉文化,但清朝终其一朝都在防汉。
“大家可以骂清朝。”
“国祚两百多年的大清必须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
……
【再来说说清朝,清朝的龙兴之地本就是大明的国土奴儿干都司】
【清朝入关后干了很多坏事】
【比如滥杀无辜,跑马圈地,剃发易服】
天幕每说一个清朝入关后干的坏事,朱元璋的脸色变黑一分。
他紧了紧拳头,心中顿时生出一股戾气。
“呵呵!”
“满清无商周之礼仪。”
“无秦汉之尊严。”
“无两晋之文学。”
“无隋唐之盛世。”
“无两宋之富裕。”
“无元明之刚硬。”
“犯大清者,虽远必赔。”
“割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赔了13亿两白银。”
“就是这样一个集丑陋、愚昧、落后、自大于一身的朝代,也能被列为正统?”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感觉太阳穴一跳一跳的疼。
马皇后心疼地走到朱元璋身侧,担忧地握住了朱元璋的手。
“重八。”
“你连元朝的正统性都承认了。”
“元清必须得是正统。”
“如果不是,华夏历史就断层了。”
“5000年的华夏文化就不完整了。”
道理虽是这么个道理,朱元璋依旧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他转过头去,眼不见为净。
……
旁白继续响了起来。
【但大清也学习汉文化,推崇中华文化,保留省制、科举】
【同时采取以儒治国的策略】
【凭借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后期的清朝统治者们连满语都不会说了】
【清朝的后期全靠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这些汉臣辅佐】
【中华文明未曾中断】
【所以,元清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