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眼里的不舍更浓了。
“这么久啊……”
“没办法,任务要紧。”
徐建告拍了拍她的手背,
“家里就辛苦你了,看好平安。”
“家里你放心,有我呢。”
于莉立刻说道,
“就是你一个人在外面,我不放心。”
她站起身,
“你等着,我吃完饭就去给你收拾行李。”
“不用带太多,就去几天。”
“那怎么行!”
于莉瞪了他一眼,
“东北多冷啊,棉衣棉裤必须带最厚的!还有换洗的内衣,得多带几件,在那边天冷,衣服洗了不容易干。”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像个操心的小管家。
徐建国听着,心里却觉得无比温暖。
这就是家啊。
“行行行,都听你的。”
他笑着答应。
“对了,”
徐建国忽然想起一件事,
“这几天我要是不在,何家那个何大清,要是过来找我,你就说我出差了,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再说。”
他可不想自己走了,何大清那老东西还来烦于莉。
“何大爷?他找你干什么?”
于莉有些奇怪。
“一点小事,你别管了,就这么说就行。”
徐建... .......
火车启动的汽笛声,又长又响,震得整个站台都在嗡嗡作响。
绿皮火车在一阵剧烈的晃动后,开始缓缓地向前移动。
窗外的站台,还有送行的人,都开始慢慢向后退去。
徐建国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象,心里也跟着起伏。
这次任务,责任重大。
他不仅要带回几十吨粮食,还要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他转过头,看向车厢里。
他们这九个人,占了这节硬座车厢的一角。
小王和其他七个保卫科的同志,一个个都坐得笔直,眼神警惕地打量着四周。
他们身上那股子军人般的纪律性,跟车厢里其他乱糟糟的乘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徐建国心里很满意。
杨厂长挑的人,确实是精锐。
片儿爷就坐在徐建国的对面,他此刻正从一个破旧的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搪瓷缸子。
他拧开盖子,喝了一口里面的热茶,舒服地哈出一口气。
“徐部长,这火车,得坐上一天一夜呢。”
片儿爷咂了咂嘴说道。
“嗯,是够久的。”
徐建国点点头。
“咱们到了那边,我儿子会来接站。”
片儿爷压低了声音,带着点神秘兮兮的劲儿,
“我都跟他打好电报了,让他提前准备。”
“那就好。”
徐建国看着他,心里琢磨着,这片儿爷虽然看着不怎么靠谱,但办起事来,似乎还真有他的一套路子。
“徐部长,您放心。”
片儿爷好像看出了徐建国的疑虑,拍着胸脯保证,
“我儿子在那边路子野着呢!跟好几个公社的头头都熟得很!粮食的事,包在我身上!”
“不是包在你身上,是包在我们大家身上。”
徐建国纠正道。
他不喜欢这种大包大揽的口气。
这次行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片儿爷嘿嘿一笑,也不在意,
“对对对,是我们大家,是我们大家。”
徐建国不再理他,目光转向了坐在旁边的保卫科长小王。
“小王,你们都带了家伙吧?”
他低声问道。
小王点点头,同样压低了声音:
“带了,都按规定锁在箱子里。这次出来,杨厂长特批的,允许我们带枪,以防万一。”
徐建国心里更有底了。
有枪,就有了最硬的底气。
“路上都警醒点,这车上人多手杂,别出什么岔子。”
徐建国嘱咐道。
“您放心,部长。”
小王一脸严肃地保证,
“我们八个人,分了两班,轮流值守,保证二十四小时都有人醒着。”
“好。”
徐建国对小王的安排很满意。
专业的就是不一样。
火车越开越快,窗外的景色从城市的楼房,慢慢变成了郊区的田野,最后,变成了一片光秃秃的、被白雪覆盖的荒原。
车厢里的空气也开始变得浑浊起来。
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汗味、脚臭味,还有泡面的味道。
过道上挤满了人,连行李架上都塞得满满当登。
一个穿着破棉袄的男人,想从过道挤过去,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坐在小马扎上的大婶的脚。
“哎哟!你没长眼睛啊!”
大婶立刻就嚷嚷起来。
“对不住对不住,我不是故意的。”
男人赶忙道歉。
“一句对不住就完了?我这脚要是被你踩坏了,你赔得起吗?”
大婶不依不饶。
车厢里顿时一阵骚动。
小王他们几个,立刻警惕地站了起来,将徐建国和片儿爷围在了中间。
那股子生人勿近的气场,让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不自觉地退开了几步。
徐建国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
“没事,一点小摩擦。”
他心里清楚,这种长途火车上,这种事太常见了。
只要不惹到自己头上,就没必要多管闲事。
时间就在这晃晃悠悠和吵吵闹闹中,一点点过去。
到了中午,徐建国从包里拿出于莉给他准备的午饭。
一个饭盒里是白面馒头,另一个饭盒里是炒好的肉片。
虽然已经凉了,但在这种环境下,已经算是顶级的美味了。
他递给片儿爷一个馒头。
“吃点吧。”
“哎,谢谢徐部长。”
片儿爷也不客气,接过来就大口地啃了起来。
小王他们也各自拿出了干粮,就着水壶里的凉水,默默地吃着。
徐建国一边吃,一边听着周围人的聊天。
天南地北,什么都聊。
有的是回家探亲的,有的是出门讨生活的。
这个年代,每一次远行,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徐部长,您看。”
片儿爷忽然碰了碰徐建国的胳膊,朝窗外努了努嘴。
徐建国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
只见窗外的雪地里,有几个穿着厚厚棉袄的人,正顶着风雪,艰难地往前走。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低矮破旧的村庄。
“这鬼天气,真是能冻死人。”
片儿爷感慨道。
“是啊。”
徐建国心里也有些感慨。
越往北走,就越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贫瘠和荒凉。
也正因为这样,粮食,才显得愈发珍贵。
他这次来,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厂里的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来“救命”的。
用钱,换取那些农民兄弟手里多余的口粮,让他们能换点钱,过个好年。
而这些粮食运回四九城,又能让厂里几千名工人吃饱肚子,保证生产。
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