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农庄老板和员工们都散去了,烧烤场的灯光亮了起来,陈梦瑶轻轻拍了拍手,声音清亮却带着几分沉稳:“亲爱的逸尘,去车上把那份农庄计划书拿下来吧。”
欧阳寒应了一声,快步走向停在烧烤场的汽车旁。不多时,他拿着一沓用文件袋装好的文件回来,每人分发了一份。
大家纷纷拿出来翻开,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虽然计划书还只是初稿,没有细化到每日运营流程或财务预算,但基础框架已然清晰:温室大棚、生态养殖区、亲子采摘园、民宿小院、手工坊等。
“这个规模跟这边差不多。”陈梦瑶的大伯母推了推眼镜,语气里透着惊讶,“比我想象的农庄要好。“
“是啊,”二伯接过话头,笑呵呵地说,“今天咱们在这儿玩了一整天,说实话,比去那些网红农家乐舒服多了。空气好,饭菜香,孩子们还能亲手喂鱼、摘草莓,大人也放松。要是咱们自己搞一个,肯定不愁客源。”
陈梦瑶点点头,眼神明亮:“那你们觉得,这事值不值得做?如果换作是我们来开,有没有前景?”
话音刚落,哥哥陈龙辉就抢着说:“瑶儿,我觉得太值了!你看现在城市人多焦虑,周末就想找个地方‘喘口气’,咱们这个既能玩又能吃上放心菜,还能带孩子学点农业知识,简直是刚需!”
大表姐司徒雨欣连忙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这可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主意呢!你看啊,你不是有学校食堂、药膳养生馆和小吃店吗?这些地方都需要大量的食材供应。如果我们自己种植健康的蔬菜和养殖健康的肉类,不仅可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品质,还能节省下一大笔从供应商那里购买食材的费用呢!”
她越说越兴奋,继续说道:“而且啊,我们种植的这些健康蔬菜还可以对外开放,让人来采摘。这样一来,又能增加一笔收入啦!想想看,那些喜欢体验田园生活的人肯定会很乐意来我们这里采摘新鲜的蔬菜,这可是个很不错的商机哦!”
五婶插了一句:“不过啊,光靠咱们行不行?我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要不要请个专业团队来设计动线、做品牌包装?”
“这个可以后期考虑。”陈梦瑶微微一笑,“我现在只想知道,谁愿意一起投资?我可以出大头,但筹备和日常管理我就不参与了——我店铺有点多了,实在腾不出手。再说,我也想让大家一起赚点钱,毕竟是一家人。”
她这话一出,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四叔搓着手说:“我投!反正我的印刷厂也稳定了,也不用时刻盯着。”
大伯母立刻响应:“我也算一个!这些年攒下的养老钱总得有点用处,跟着梦瑶干,我心里踏实。”
几个堂哥表姐更是争先恐后地表态,有的说负责找施工队,有的说认识做景观设计的朋友,还有的主动提出可以先去调研周边类似农庄的定价策略。
眼看大家热情高涨,陈梦瑶适时抬手示意安静:“好,既然有兴趣的不少,那就先别急着签协议。趁着今天都在,咱们好好讨论下:这个农庄除了今天看到的这些,还能加点什么特色?比如有没有什么项目是我们今天玩的时候觉得不够尽兴、想改进的?”
问题抛出来,众人立刻陷入思考。
四堂哥陈家成率先开口:“我觉得亲子区可以再丰富些,比如加个小型昆虫馆或者自然课堂,教孩子认识植物和土壤。
大堂姐陈佳丽兴致勃勃地说道:“我们完全可以再开辟出一间花房来,专门用来种植那些常见且适合泡茶的花卉,像玫瑰、茉莉、薰衣草、菊花等等。这样一来,当花朵盛开时,我们就能够将它们采摘下来,制成干花,用于泡茶,或者制作成香囊,放在一个专门的专柜里进行售卖。”
她稍作停顿,接着又提出了另一个建议:“我觉得农庄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店铺,用来销售我们农庄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比如说,腊肠、腊肉、腊鸭这些传统的腊味,还有土鸡蛋、鸭蛋、鹅蛋,以及一些干菜和干花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庄的收入,还能让游客们更方便地购买到我们的特色产品。”
二表姐司徒清雅补充:“还有餐饮区!今天吃的土鸡汤很棒,但如果能现场看到鸡是怎么养的,再配上解说牌,客人会觉得更安心、更有参与感。”
二伯母面带微笑,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想法真是太复杂啦!”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对年轻人思维方式的调侃和不解。
接着,二伯母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最应该添加的设施是厕所。你们看今天那个洗手间的位置,实在是太偏僻了,老人走过去很不方便,而且距离也有点远。所以我建议把洗手间挪得更近一些,这样大家使用起来就会更加方便啦!”
她的话音刚落,现场顿时响起了一阵哄笑声。众人显然被二伯母的话逗乐了,觉得她的提议既简单又实际。就连一向端庄稳重的陈梦瑶也忍不住捂着嘴笑了起来,说道:“嗯,二伯母说得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下来,必须得改!”
陈梦瑶和欧阳寒以及其他在场的人都纷纷拿起笔,将每一条意见都认真地记录下来。他们知道,这些意见虽然看似琐碎,但却是他们将来的农庄改进的重要参考。
五叔沉吟片刻,认真道:“我觉得还可以搞个‘认养计划’。城里人认养一棵果树或一只鸡,定期来看望、拍照打卡,成熟了直接寄回家。既有黏性,又能提前回笼资金。”
“妙!”陈梦瑶眼睛一亮,像突然被点亮的星辰,语气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个点子太好了!”她迅速翻开摊在桌上的那份农庄计划书,用一支墨绿色钢笔工整地写下:“五叔提议——游客可认养果树或鸡只,增强参与感与情感联结。”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拿起笔,在各自手中的计划书上认真抄录,纸张翻动的声音像春风拂过麦田。
写完后,陈梦瑶并未停下,反而越说越起劲:“这个我记下来了,回头我找技术团队做个配套的小程序,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我的田园日记’,用户能实时查看自己认养的果树长势、鸡的健康状态,还能收到浇水提醒、施肥建议,甚至能远程预约采摘时间!”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教育者的光芒,“我还想再加一项:专门划出一片菜地和果园,做成亲子体验区。”
“什么意思?”坐在角落一直沉默的大伯抬起头,好奇地问。
“就是让带孩子的家庭来这儿过周末。”陈梦瑶解释道,“家长带着孩子亲手种菜、拔草、浇水、捉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现在的孩子哪知道一颗青菜从土里长出来要多久?他们以为冰箱里本来就有菜,饭桌上自然就有饭。”她语气轻柔却不失坚定,“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每一口粮食都来之不易,是汗水换来的。”
“这个主意好!”爷爷放下茶杯,声音洪亮,“现在的小孩太娇了,饭不吃偏要吃薯片,青菜一筷子不动,嫌苦嫌涩。这不是挑食,这是不懂事!”奶奶也点头附和:“对啊,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多选择?能吃饱就是福气。现在条件好了,反而把孩子惯坏了。”
“不如再往前走一步。”二叔突然插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咱们还可以专门开辟一小块水稻田,再分几垄地种豆子、花生、红薯、玉米……让孩子们赤脚踩进泥里,感受什么叫‘汗滴禾下土’。只有亲身体验过弯腰插秧、顶着太阳除草的辛苦,他们才会真正理解——为什么爸妈逼他们读书。”
“说得太对了!”三婶激动地接话,“我家孙子天天喊读书累,我说你试试去田里干一天活,看他累不累!知识不是负担,是出路啊。有了文化,以后坐办公室吹空调;没文化,就得顶着烈日在地里刨食。”
“所以这不是单纯的农庄项目,”陈梦瑶微笑着总结,“这是沉浸式的生命教育课。让孩子在泥土中学会尊重劳动,在汗水中懂得珍惜生活,在劳作里明白学习的意义——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众人纷纷点头,有人轻声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有人边写边念叨:“亲子农耕体验区 + 水稻田实践基地 + 小程序联动系统……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人笑着说:“等这项目落地,城里家长肯定抢着报名,说不定还得限流呢!”
笔尖沙沙作响,每个人的计划书都在这一刻变得厚重而鲜活——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承载着希望、汗水与未来的一份热忱蓝图。
说完这个农耕计划,大伯突然举手:“等等,我还有一条——能不能搞个‘家庭日’活动?比如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只接待家庭预订,提供定制化套餐,包括亲子游戏、农事体验、晚餐烧烤一条龙。这样既能保证服务质量,又能形成口碑传播。”
“太棒了!”陈梦瑶激动地写下,“这个一定要做,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归田家宴’。”
“娱乐项目当然不能少!”陈飞扬——陈梦瑶的二哥,站在夜色温柔的农庄烧烤场边,目光扫过跳动的篝火与远处静谧的池塘,语气里带着一种创业者特有的热忱,“今天的垂钓、采摘是基础款,咱们要做的,是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沉浸式生活体验’。”
他顿了顿,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我建议增设几间多功能主题房。比如音乐启蒙室——铺上柔软防滑的地垫,摆几把儿童尺寸的尤克里里、小鼓和沙锤,再放点节奏卡片游戏,孩子们可以自由打节拍、即兴跳舞,甚至编个小曲儿;另一些房间直接做成隔音K歌舱,大人在里面唱《后来》,孩子吼《孤勇者》,互不打扰,却又能各自尽兴。这才是真正的‘各得其所’。”
陈梦瑶眼睛一亮,像是被点燃的星火,接过话头时声音轻柔却坚定:“不止如此,我们还可以打造两个精神角落——一间临窗书法室,阳光透过竹帘洒在宣纸上,墨香混着草木气息,大人写字静心,孩子练笔开智;另一间是亲子手工坊,内容必须丰富多元:教孩子编中国结、捏陶土、剪窗花、拼木制小车,甚至还能一起做纸艺灯笼!每完成一件作品,都能带回家当纪念品——这不是消费,是创造,是记忆的锚点。”
她忽然想到什么,语气更认真了些:“对了,还得配一个‘亲子厨房’!灶台必须定制成儿童友好高度,锅碗瓢盆全用圆角防烫材质,食材也要新鲜安全。想象一下,父母和孩子一起包饺子、烤饼干、做果酱……那种烟火气里的亲密感,才是现代家庭最稀缺的情绪价值。”
说到这儿,她话锋一转,神情沉稳:“但所有美好前提都是安全。我们必须设一间真正能应急的医疗室——不是摆样子的那种。常用药、外伤包扎用品、退烧贴、抗过敏药、儿童专用药品一个都不能少,甚至要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最好常驻一位轮班护士或医生,哪怕白天值守也好。这不是成本,是责任。”
众人纷纷点头,四堂妹陈美华忍不住感叹:“梦瑶姐,你这也太周到了吧?我都想搬来住一阵子了!”
“说到住……”这时,陈母笑着插进来,手里还拎着一串刚摘下的葡萄,脸上满是慈爱,“我也有个想法——建个室内恒温泳池怎么样?冬天也能游,不怕晒不怕雨。大人放松身心,孩子尽情撒欢,关键是——得配专业救生员,穿红马甲那种,看着就安心,家长也敢放手让孩子玩。”
“妈,您这提议绝了!”陈飞扬竖起大拇指,眼中闪着光,“我刚还想吐槽呢,今天这滑梯秋千太低龄化了,大孩子根本提不起兴趣!”他转向几个跃跃欲试的堂弟堂妹,语调兴奋,“听好了——咱专门划出一块区域,打造一个‘家庭共融游乐园’:旋转木马温馨浪漫,碰碰车全家上阵,小火车绕园一圈还能看风景,摩天轮不高,十米左右,安全又刺激。重点在于——所有项目都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玩,这才是真正的亲子时光,不是旁观,而是参与。”
七堂弟陈家伟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飞扬哥,别忘了游戏区!射击气球赢毛绒公仔、套圈换小礼物、抓娃娃机来几台,投币类设备也不能少——跳舞机、篮球机、打地鼠、电子钓鱼、赛车模拟器……统统安排上!最后设个积分兑换站,奖品从文具到定制周边都有,大人也能找回童年乐趣。不然光看孩子玩,我们这些‘大朋友’也寂寞啊!”
话一出,全场哄笑,连空气都染上了暖意,仿佛已经看见未来那个笑声不断的农庄:白天是泥土与阳光的味道,夜晚是灯火与歌声的交织——这里不只是度假地,更是情感落地生根的地方。
大家越聊越兴奋,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四婶都忍不住插嘴:“要是真做成这样,我第一个带孙子来!现在的孩子哪知道麦子怎么长出来的?”
欧阳寒站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感慨:“你们一家人真是宝藏,随便一句话都能变成商业模式。”
夜色如墨,烧烤架上的炭火噼啪作响,映红了一张张兴奋的脸庞。空气里飘着孜然与肉香,也飘着一个家族对未来的热望。
“你们刚才说的我都记下了!”陈梦瑶翻着手中的计划书,纸页已被写得满满当当,连边角都挤满了小字,她笑着抬头,眼里闪着光,“但我有个问题——这么大的农庄,地得多少?钱从哪来?几个表哥凑点钱怕是不够吧?”
二堂哥陈子龙吃着苹果,含糊道:“可不是嘛,光一个亲子乐园就得几十万起步。”
“那不如这样,”梦瑶放下本子,声音清亮,“我们办一张专属银行卡,名字就叫‘梦田卡’。每个人自愿打一笔启动资金进去,专款专用,透明公开,每月账目群内公示。这不是投资,是共建——咱们自己当股东,也是建设者。”
大表姐司徒雨欣眼睛一亮:“我赞成!我还能负责民宿设计,我在设计院干了五年!”
“我懂果树嫁接和有机种植!”五堂弟陈国豪抢着说,“我家后院那片果园就是我打理的。”
“那我呢?”四堂妹陈美华举手,“我会做亲子活动策划,以前在早教中心干过,带娃我最在行!”
“太好了!”梦瑶拍手,“还有养殖、餐饮、文创商店、研学课程……每个人都能找到位置。不是谁指挥谁,而是谁擅长谁牵头。咱们不是搞项目,是在造一个家——一个能让老人安心、孩子撒欢、年轻人回得来的‘梦田庄’。”
父亲陈建国一直沉默听着,此刻端起啤酒杯,目光温和又坚定:“梦瑶,爸替大家表态:这个事,靠谱。回去沪市后,我和你叔叔伯伯们一起整理出详细方案,包括预算、分工、时间节点,发给你。等你婚礼结束,咱们挑个周末,全家再聚一次,敲定落地细节。”
“找地的事我们也帮你打听,”二叔插话,“我在还有几个老同学在广市,手里有整片流转土地资源。”
“我也认识一个政府官员管理地皮的朋友!”梦瑶眼睛弯成月牙,“明天我就联系他问问政策支持。”
众人纷纷点头,笑声此起彼伏,像晚风拂过麦浪。那一刻,没人再说“试试看”,而是“一定能成”。
陈梦瑶站起身,举起饮料杯,环视每一位亲人:“谢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既然决定了,我们就一起把它做成咱们家族的第一个共享农庄。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梦田庄’,既是我名字里的‘梦’,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之地。”
“梦田庄!”大家齐声应和,声音穿透夜空,仿佛惊起了远处林间的鸟。
火光跳跃,映在每个人的脸上,也映在那本写满憧憬的计划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不再是纸上的构想,而是一颗颗正在苏醒的种子——只待春风一唤,便会破土而出,长成一片属于全家人的丰饶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