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完颜宗翰、金兀术一行十几名金国官员在五千金军骑兵护卫下到达大江,金军在江北就地驻扎,完颜宗翰一行经由万名梁山军精锐骑兵护卫着来到了杭州城。
"大帅,没想到我梦寐以求想到达的地方,最后是以议和大臣的身份实现了。如此大好河山,良辰美景,可惜便宜了宋人。"金兀术感慨道。
而此时的完颜宗翰也没有了之前的狂傲,一路走来,各州府的驻军军备森严,弱宋的固有印象,被彻底打破。
"我老了,未来是你们的!这些年与宋国交战,我大金多少勇士战死沙场,也许两国议和实现长久的和平,也算是不错的选择。"完颜宗翰说道。
而此时的杭州城,看热闹的百姓挤满了大街小巷。
此次宋金议和,可不是无奈的城下之盟,是金国又一次历经失败后的无奈选择。
在宋人眼中,当初不可一世穷凶极恶的金人能够来杭州城议和,已经是重大的胜利。
西门庆生怕完颜宗翰一行人有什么闪失,于是派出重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保护金国使团的安全。
而金国使团的驻地,更是有五千梁山军士兵彻夜把守。
双方议和会面的第一站,选在了齐王府。两方人都清楚,虽然是两国议和,可议和的成败完全掌握在如今威望达到顶点的梁山军首领,齐王西门庆手里。
"呵呵,金国使者远道而来辛苦了,希望这次双方都可以展现出诚意,为两国带来真正的和平。"西门庆说道。
金兀术看着西门庆,神色复杂。
在西门庆亲自下场参与下,经过三天激烈的唇枪舌剑交锋,最终双方议定了初步方案:
宋金两国大致沿黄河一线划定了疆界。
自西向东,西起利州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畿路、京东西路、京东东路为宋国所有,以此为疆界。
与以上几路接壤的秦凤路、永兴军路、河东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归金国所有,划定疆界。
宋金两国可在边界设置官方榷场开展贸易,互通有无,双方设置官署,共同管理。
建立疆界军调署,及时沟通解决疆界所属各路,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
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正式缔结国书昭告天下,双方承诺百年内不发动敌对战争。
两天后,金国使团成员将议和内容,报于宋廷,小皇帝与朱皇后以及众位大臣,对于议和的内容基本满意。
不过小皇帝坚持将金国送还二帝作为议和的前提条件,不过却被金国完颜宗翰强硬拒绝。使得议和最终签署生效迟迟没有进展。
"母后,如果不能迎回父皇与太上皇,那这样的议和有何意义?依朕看金人根本没有议和的诚意!"小皇帝气愤的说道。
此时的朱皇后,却是有苦难言,有个冤家每月都要秘密进宫四五次,找自己汇报要事。
使得朱皇后对于让金国送回二帝这事,不是那么迫切,
而且如果自己的便宜丈夫真的回来了,那个冤家还能来找自己汇报工作吗?
"议和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将士们、百姓们流的血已经够多了,你已经是皇帝,不能意气用事,你肩上担着的是大宋天下。
而且,事到如今,很多事情,就算是皇帝也无可奈何。"朱皇后隐晦的说道。
最终,停滞了半个月的议和,随着小皇帝松口,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进展。
又过了十天,随着金太宗御笔亲书的签名盖印送还,宋金两国的议和终于达成。
新的一年,辞旧迎新,全国各州府都举办了盛大的活动欢庆新年,新年的第一场朝会,朝堂众官员皆高呼万岁。
然而小皇帝不时的咳嗽声却引起了一些官员的注意。
朝会散后,官员们却不约而同陆陆续续的来到了齐王府向齐王拜年,一车车精美的礼品被运入齐王府。
夜晚,
西门庆,吴用两人端坐书房。
"哥哥,闻大人已经跟政事堂、三省的大人们商量好了,哥哥一手促成了宋金议和,功劳实在太大。可陛下还没有做出封赏。
等年后,群臣就会向陛下建议为哥哥加九锡?。"吴用笑眯眯说道。
"这样会不会不合适?有点太快了吧,我已经是齐王,两年前才有了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
再加上加九锡会不会太明显?"西门庆反问道。
在西门庆看来,九锡中的斧钺、虎贲等象征军权与司法权,实质接管天子职能。
只要是带点脑子的,都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
"哥哥,不急不行,小弟已经安排太医院的安道全,以探母的名义回了健康府,由武松、史进亲自护送。
他临走时候跟小弟说,按照药量算,也就是三五个月的事情。虽然现在看只是小小的风寒,不日就可痊愈。"吴用低声说道。
西门庆闻言,良久无言,只是一声叹息。
如今的他,坐拥三十万梁山军,已经完全有了改朝换代的能力,就算西门庆自己不愿意,手下的百余名兄弟各个都在身后助力。
杨志、林冲、董平、张青徐宁、呼延灼、宣赞、郝思文等人更是迫切,如今自己不能更进一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高官厚禄,那么小皇帝假以时日,给予他们高官厚禄,他们的义气就有了问号。
那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毕竟出来混,义字当头可以让兄弟们暂时追随,可要只有持续长久的利益,才能让关系更长久。
五月,,,早已经是春回大地的时候。
可小皇帝的风寒,竟然邪门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一个月间,朱皇后寸步不离守在自己儿子身边,而西门庆也识趣得整整一个月没有去找朱皇后汇报工作。
由于太医院的太医束手无策,朝廷甚至张榜开始召集名医入杭州。
西门庆更是以齐王的名义,拿出万金请遍两浙路周边各州府名医为陛下问诊。可小皇帝的病情还是没有任何好转。
六月,小皇帝溘然长逝,整个杭州城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论,八岁的赵极急匆匆被群臣推举,经过朱太后首肯登上了帝位。
由于之前皇帝病重,因此西门庆加九锡的事情一直被搁置。
九月,经过群臣上奏,刚登基的赵极同意了对齐王西门庆加九锡得奏请。
西门庆带着闻焕章等几名重臣来到了崇恩宫
"娘娘,这是齐王加九锡的奏请,需要加盖国玺。"闻焕章说道。
"你们都出去,,,"
没一会,崇恩宫只剩下了朱皇后与西门庆。
西门庆刚要近前,朱皇后竟然突然抽出衣袖内的短刀,指向了西门庆。
"你不要过来!"朱皇后冷冷说道。
"涟儿,你这是干什么?"西门庆看着朱涟玩刀,也是吓了一跳。
"你好狠的心,你已经是齐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都已经给了你!你为什么不能放过嵁儿!"朱皇后边质问边流下了眼泪。
"涟儿,你在说什么!陛下的死,你全程都在,他是风寒,跟我有什么关系?"西门庆急忙辩解。
"嵁儿身体一向很好,除了你!没人有这样的本事!"朱皇后说道。
"哼,我要杀他,何必多此一举,直接安排个死士入宫,不就行了?
我要杀陛下,当初又岂会去扬州救他?直接让赵构杀了他,不就行了?
我西门庆对天发誓,若陛下之死与我有关,就让我西门庆乱箭穿心、五雷轰顶而死!"西门庆愤然说道。
西门庆说完,突然思绪回到了阳谷县那个秋天,好像当初也说了同样的话。
西门庆慢慢靠近朱皇后,小心翼翼接下来她手里的短刀。
"生死各安天命,万般天注定,半点不由人。如果当初我不去救驾,大宋皇室早已经被金国一网打尽。
又怎会有你我的相识,既然如此,好好活着才是。"说完西门庆紧紧抱着朱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