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非遗:药香炮制技艺、罗汉拳与苍龟针法的文化交响
在燕山余脉与滦河交汇的唐山市开平区,药香炮制技艺、罗汉拳与苍龟针法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交相辉映。它们分别以嗅觉、肢体与触觉为媒介,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文化感知体系,诠释着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
一、药香炮制技艺:千年香脉的现代传承
技艺溯源与文化基因
药香炮制技艺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香料传入中国,与本土药材融合,形成独特的制香体系。唐宋时期,文人雅士将焚香视为雅趣,线香广泛使用,周嘉胄《香乘》、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典籍均有记载。至清代,香料成为皇室重要物资,其应用从祭祀仪式扩展至日常生活,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技艺精髓与工艺密码
开平区药香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任静波,延续祖传技艺,融入现代理解。其核心工艺包括:
2. 选材:遵循“香药同源”理念,精选天然香材,如沉香、檀香、乳香等,确保原料的天然与纯正。
3. 炮制:根据香材性状进行古法处理,如炒制、蒸制、酒浸等,以激发其最佳香气。
4. 配伍:依古方组配,遵循“君臣佐使”原则,调和各香材比例,达到香气和谐。
5. 成型:将炮制好的香材混合、揉搓,制成线香、盘香、香牌等。
任静波独创“玫瑰香入沉香”技法,解决玫瑰高温失香难题,使香品兼具东方美学与现代审美。其作品《闲云》以冬季配料,古法处理,品质精纯,传递出独特情感。
当代传承与社会影响
任静波通过香道文化体验活动、非遗进校园等方式推广药香炮制技艺。在开平区举办的“香道文化体验”活动中,她向公众介绍香文化,并邀请参与者体验香牌制作。此外,她还热心公益,推广传统核心文化,致力于香文化的系统化与理论化建设。
二、罗汉拳:刚柔并济的武道哲学
技艺溯源与历史脉络
罗汉拳是唐山市开平区的传统武术项目之一,与猿功拳齐名。其拳法以罗汉为形象来源,注重身法的稳健与招式的连贯性。罗汉拳的招式多变,既有刚猛有力的进攻招式,也有灵活多变的防守技巧,蕴含着深厚的佛家文化内涵和武术哲理。
技艺精髓与实战智慧
罗汉拳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动作刚劲有力,招式连贯流畅。其核心招式包括“罗汉撞钟”“罗汉伏虎”等,要求演练者眼到、手到、脚到,一招一式皆需精准到位。在实战中,罗汉拳注重攻防转换,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当代传承与社会影响
开平区通过举办武术展演、开展武术交流等活动,积极推广罗汉拳文化。在开平区非遗项目联展中,罗汉拳传承人现场展示拳法,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此外,开平区还加强与武术院校和武术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罗汉拳的传承与发展。
三、苍龟针法:针尖上的中医智慧
技艺溯源与医学传承
苍龟针法是黄氏苍龟探穴针法的简称,是唐山市开平区的传统医药项目之一。该针法首载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为“飞经走气”四法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一退三进,钻剔四方”的操作,探索最佳针刺感应,增强得气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经气的效果。
技艺精髓与操作要领
苍龟针法的操作过程包括:
2. 直刺进针:将针直刺入穴位深层(地部),得气后将针一次退至穴位浅层(天部)。
3. 多向探刺:以两手指扳倒针身,依先上后下、自左而右的次序斜刺进针,更换针尖方向。
4. 钻剔四方:向每一方针刺时,由浅入深,分三步徐徐而进,待针刺得到新的感应时,将针一次退至穴位浅层,改换方向,依上法再针。
该针法适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如四肢部、臀部等,对治疗四肢关节痹痛等疼痛病症有显着疗效。
当代传承与社会影响
黄氏苍龟探穴针法的传承人通过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该针法的理论体系。在开平区,苍龟针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诊疗中,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传承人还通过举办针灸培训班、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推动苍龟针法的传承与发展。
四、非遗共生的开平实践
药香炮制技艺、罗汉拳与苍龟针法在开平区形成独特的文化共生系统。三者分别以“嗅觉-肢体-触觉”为纽带,共同构建起“文化传承-健身养生-医疗保健”的多元价值链条。
在传承与发展中,开平区采取“非遗+文旅+教育”模式。在开平区文化馆设立非遗传承基地,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培养年轻传承人;在景区开设非遗体验馆,游客可体验药香制作、学习罗汉拳、感受苍龟针法,单日接待游客超千人;在学校开设非遗校本课程,学生通过聆听、实践、研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开平,非遗不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流淌在生活里的文化基因。当药香弥漫在工作室,当罗汉拳舞动在公园,当苍龟针法施于患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与叙事的延续,更是一座城市对文明根脉的深情守护。这种守护,让开平非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