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了。妹夫为了你,肯定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可见他心里时刻都挂念着你。”
余元筝找些话和上官茹说,转移她的注意力。
然后在每次宫缩时注意看产妇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口开得越来越大。
时间差不多,可以开始生,只是出血没办法完全控制。
上官茹的惨叫声穿透产房的墙壁,传入钟卫良的耳中。
他等在外面,而心却如十五只吊桶在打水,七上八下。
上官茹生第二个孩子时都很顺,没有什么问题。
那时他等在产房外,虽有担心,但和今日完全不同。
刚才余元筝的话,让他怎么也控制不了忐忑的心。
不行,他不能就在外面等着,要是茹儿有个万一,他怎么受得了,他要进去看着茹儿,不然他会焦急死。
他又匆匆离开,找一个大夫要了一身医院特备的衣服,换上,把手脸都洗干净,就连口罩都带上。
他知道卫生的重要性。
然后不顾两个医女的阻拦,直接冲进了产房。
就在这紧要关头,钟卫良不顾产房规矩,握住妻子的手。
“茹儿。”一声充满担心,自责和鼓励的声音传入因疼痛正想大叫的上官茹耳里。
“夫君。”上官茹艰难地挤出几个字。
然后又一波疼痛传来。
“茹妹妹,用力。”
上官茹见到丈夫,仿佛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用尽全身的力气,终于在一声痛呼后,产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
余元筝和大谢氏配合默契地迅速开始处理后续。
然而危险并未解除,余元筝发现胎盘剥离后果然出血不止。
余元筝又给她喂了止血的药,配合针灸止血。
经过半个时辰的紧张救治,出血终于得到控制。
整个过程,钟卫良都握住上官茹的手,和她讲这次他出去办差遇到的事。
为的就是不让她睡着。
余元筝很满意钟卫良能如此转移上官茹的注意力。
只有人醒着才更利于抢救。
醒着,生命力才更旺盛。
“好了,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余元筝长舒一口气。
她将清理干净的小婴儿交给钟卫良。
“恭喜妹夫,茹妹妹,是个大胖小子。小玥儿又多了一个给她撑腰的人。”
余元筝笑着说道,还调侃了一下,让气份轻松些。
钟卫良抱着孩子,看着疲惫但平安的妻子,热泪盈眶地向余元筝深深一揖:“大嫂救命之恩,卫良没齿难忘!”
余元筝笑着摆手:“都是一家人。你既然回来了,就向皇上告几天假,好好照料茹妹妹,确保她完全康复,失血相对还是有些多,我开个补血的方子,让茹妹妹好好补补,出月子前基本就能补回来,但最好三年内不能再有孕。”
余元筝认真交代。
只要控制住了流血,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也把人吓得不轻。
“以后我们不生了,我已经有三个孩子,很满足了。”钟卫良此刻的心,只在上官茹的身上。
刚才看到余元筝抢救止血,已经把他吓得差点崩溃。
以后再也不让妻子生孩子了。
观察了一个时辰,见没什么问题,把人转移出产房。
老王妃才领着小玥儿进来看望。
钟玥上学回来,得知母亲生产,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和老王妃一起等在外面。
而此时上官茹已经睡着,她只看到她娘苍白的脸色和小脸皱皱的小弟弟。
窗外,初夏的阳光正好,为这惊险过后的一家四口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光晕。
余元筝拉上老王妃出来。
把空间留给他们一家人。
余元筝很庆幸她没有离开京城。
不然茹妹妹这关难过。
前置胎盘是孕妇的大杀手之一。
也同时庆幸不是完全前置,只是一点点。
今日钟卫良的表现也让余元筝很欣慰。
茹妹妹真的嫁对了人。
钟卫良真的把她放在心尖上宠着,这么远的路,他都能赶回来。
茹妹妹有了这样的夫婿疼宠着,以前所受的伤应该愈合了吧?
以后的人生都是幸福的。
余元筝来到这里,最同情的人就是上官茹。
今日见到钟卫良对她的心疼,她完全放心了,以后也不会再担心她了。
回王府的路上,余元筝才把上官茹的情况告诉老王妃。
听得老王妃心肝都跟着颤抖。
“幸好有你。”老王妃感动得眼睛湿润。
婆媳俩回到王府,才感觉到肚子饿,中午饭都没吃,一直忙着给上官茹接生,止血,抢救。
刚吃了点东西垫垫,上官子棋和老王爷一起回了王府。
两人都在为再次出海做准备。
启明帝很着急,时常催着两人快些。
“父王,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余元筝问道。
“已经准备好了,你也准备好要带的东西,再过两日就出发。那些洋人早就等不及了。雨烟,这次本王打算把你和梦瑶也带上,让你们也长长见识。”
老王爷早就打算好了。
“你之前就说过了,梦瑶都问了我好几次,什么时候走。她已经等不及。幸好茹儿已经生产,不然还真放心不下她。”
“哦?茹儿生了?”老王爷刚回府,还不知道。
“生了,今日刚生,凶险异常。幸好有筝儿在,母子平安。”老王妃感叹。
老王爷皱了皱眉又舒展开:“挺过去了就好。”
“怎么回事?”上官子棋想知道具体情况。
余元筝又讲了一遍。
听得大家一阵唏嘘。
女人生孩子如走了一遭鬼门关,这个形容非常贴切。
五月十八,天气还不算太热,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季节,也是出海比较适合的季节。
皇上亲自送太上皇出京,同时还有大皇子。
大皇子和荣王府的三个孩子各骑了一匹健壮的小马,个个都一身劲装,英姿飒爽。
皇上絮絮叨叨地叮嘱太上皇一定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
“行了,朕又不是第一次出远门,趁朕现在还有精力,再跑跑。
这次出去回来也算全了朕的心愿,到时就安心在京养老,带上太后,到云台山上住住。”
“是,儿臣在京等您平安归来。”皇上又把大皇子招到跟前,“一路上一定要照顾好你皇祖父,如果你皇祖父有个什么闪失,回来朕定不饶你。”
“父皇放心,我们这么多人,也就皇祖父和老荣王爷年纪大点,其他都是青壮,肯定不会有事的。”大皇子笑嘻嘻地说道。
皇上看到这群就要远行的人,这一刻,他都生出想一起去的想法。
然后再看看他的大皇儿,还不到九岁,再撑撑。
这次等他回来就立为太子,该学习理政治国了。
可惜正处在贪玩年纪的大皇子还不知道他父皇的想法。
经过十天的紧赶慢赶,又一次来到洪昌县码头。
只是让余元筝没想到的是,怎么春家四姐妹在码头等着她呢?
她们应该和乡民们一起忙着建自己的小家才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