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生的公司接着破产查封,多家合作商起诉,事后两三天苏易才听到洪成文电话说。
苏易也不认识王茂生,只是当茶余饭后的闲话听着。
在京都待了快一周,苏易每天的时间很规律,难得有这么清闲的时候。
三天前买的四合院,现在已经办理完成了过户和相应的手续,这些苏易直接安排在京都的于婉茹去处理。
前天和京都分公司所有的高管开了个短话,顺便一起吃饭也交流了一下。
看到张小超的情绪变化,苏易也有一丝欣喜。
至少张小超想明白了,能够在往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的方向磨炼下去。
现在光华集团业务越来越多,苏易反而感觉人才越来越不够。
昨天和远在漂亮国的甘新平电话中聊了一个小时。
苏易把关于光华集团漂亮国分公司的想法和甘新平沟通。
甘新平倒是对漂亮国分公司总裁的职位不排斥,后续会准备漂亮国公司注册事宜。
不过甘新平对自己在华易投资的位置上,没有做到最初想做的成果有点遗憾。
苏易答应甘新平,在没有很好的接班人时候,华易投资的总裁依旧会由甘新平承担。
这段时间甘新平在漂亮国很忙碌,现在又多了一个分公司建立的问题。
还有对于朱语堂的接触,甘新平也要在下一步的计划中。
还有芭尔博亚港的负责人,也还在全球的寻找。
想到这些事情,苏易都有点为甘新平担忧是否忙的过来。
早上安排宋蕊抓紧与甘新平对接。
关于漂亮国的团队,光华集团总部一定要根据甘新平的要求,抽调最强的人员去漂亮国支援。
安排完漂亮国的事情,苏易就接到熊晓歌回到京都的电话。
最近中村秀山隔三差五电话联系他,假装叙旧,实际是了解资金有没有问题。
与金元资本签署的盘古时代的股份转让协议,双方约定两周内付款。
现在已经一周多时间,中村秀山电话里也是旁敲侧击的咨询付款时间。
苏易一直不肯付款,不是没有现金,而是在等熊晓歌的消息。
要是苏易把钱付给金元资本,金博文转身就去伊藤日联银行赎回寻宝网的股份,那就和熊晓歌的谈判冲突了。
挂掉熊晓歌的电话,苏易吃完早餐,把李亚菲送到学校,直接驱车就来到Idc投资公司。
没有让前台带领,苏易自己直接走向熊晓歌的办公室。
看着熊晓歌办公室沙发边上的行李箱,熊晓歌一脸疲倦的神态,苏易对熊晓歌这次之行不由更加感激。
“老熊,你这刚下飞机,也不回家休息一会。”
苏易走进办公室,看着正在收拾的熊晓歌笑着说道。
熊晓歌刚下飞机直接就来到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文件有点乱,于是放下行李就在收拾着。
听到苏易的声音,熊晓歌连忙回头,笑着说道:
“好几天没在公司,一堆事情,没办法啊。”
说完对着门口的秘书台说道:“胡悦,给苏先生倒杯茶。”
“老熊,你这秘书又换了?够勤的啊。”
苏易看着门口的女秘书胡悦,苏易记得之前不是这个女孩,不由对着熊晓歌调侃道。
熊晓歌听着苏易的话,知道苏易是开玩笑,于是把桌子上东西简单收拾好,坐在苏易对面沙发上笑着说道:
“哈哈,苏总,这玩笑让你嫂子听到就麻烦了。我之前的秘书被我们投资的项目吸引去创业了,胡悦是我刚换的秘书,你看这桌上文件放的也不规整。”
“老熊,这次去小日子国辛苦了,让你这公司的事情都放下好几天。”
“嗨,苏总,您这客气了,昨天下午签完合同我就想给你电话,结果让伊藤次郎拉着喝酒太晚就没打搅您,早上一下飞机就给你消息了。”
苏易听着熊晓歌的话,内心明白为啥熊晓歌到了京都才给自己消息。
昨天晚上太晚,早上又太早,对方肯定不想打搅自己。
“苏总,这是与伊藤日联银行签署的寻宝网股份购买协议。”
苏易伸手拿过熊晓歌递过来的合同。
股份及交易金额都没有错,最后还有一页附着金元资本抵押时候,签署的股份授权协议的影印本。
苏易看着这份合同,脑中不由想起金博文那桀骜的表情。
“苏总,这是一份代持协议,由我们Idc代持寻宝网股份的协议。”
熊晓歌把桌上另外一份协议递给苏易说道。
“老熊,这事情不用那么急,我对你还能信不过。”
“回头我让集团商务和你们这边对接就可以。”
“最近我得找于山峰聊聊了。”
苏易直接挡住了熊晓歌递过来的代持协议。
之前苏易和熊晓歌就谈好了,在和于山峰沟通好之前,股份暂由Idc投资代持。
寻宝网更换大股东,而且是这种方式更换的,于山峰作为创始人兼董事长必须需要知晓。
虽然于山峰不认同也没事,但是苏易与于山峰关系还凑和,并不想与对方闹的太僵。
寻宝网的未来还需要于山峰掌舵,苏易入股寻宝网不想和于山峰搞太僵。
于山峰绝对是华夏互联网最具有远瞻性的企业家之一。
苏易和熊晓歌聊完寻宝网的合同的事宜,想起来熊晓歌这次去了两三天。
于是认真的看着熊晓歌说道:
“老熊,这次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好几天才把合约签下来。”
熊晓歌听到苏易的话,想起这几天在小日子国的事情,不由笑着说道:
“苏总,那到没有什么困难。”
“伊藤家族的伊藤次郎,看到金博文这两年在华夏投资的风风火火的,也想来华夏发展投资的业务,一直拉着我谈了两天华夏的投资业务。”
苏易听着熊晓歌的话,不由内心好奇起来。
这时候的日子国,轻工业和科技的水平在国际上还是比较先进的,所以日子国的企业很少来华夏做投资。
金元资本最初的企业形态是计算机方向的企业。是个新兴企业,根本融入不到日子国的传统企业中。
金元资本在日子国找不到更好的扩张机会,所以才走出国门来到华夏投资。
也是因为这一点,金元资本的规模反而曲线救国的方式发展起来了。
当初金元资本如果一直在日子国发展,面对大家族对各行业的瓜分,反而没有现在的成就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