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潞江东岸,满清中军的临时营地,跪着七八个大小将校,瑟瑟发抖中。

满清主帅平郡王罗可铎,大刀金马端坐在帅椅上,脸色黑如炭,双目阴鸷,瞳孔散发出嗜血冷漠的寒光,死死盯着前面的炮灰降将。

满清副帅贝勒尚善和征南将军卓布泰,紧随其后,黑着脸站在一旁。

西安总管富喀禅、正白旗副都统白尔赫图、正红旗蒙古都统济席哈、总兵线国安分列左右。

土司安坤、冉奇镳、奢保受、岑继鲁等南明降将,还有其他大小将校,则是站在最后。

“来人”

平郡王罗可铎,胸甲剧烈起伏,怒不可揭,牛眼圆睁,爆喝一声,他要拿这些炮灰溃将开刀了。

第一次领着大军,征战南蛮子狗皇帝,这帮南蛮子降兵炮灰团,就敢溃逃大败而回,真不知死啊。

“王爷饶命啊,真过不去啊,兄弟们都没了”

“大帅饶命啊,明狗太凶残了,兄弟们顶不住啊”

降将王汝霖、王兴,一个激灵,全身一抖,毛发皆竖,顾不得身上的箭伤,扑腾一声趴下去,拼命磕头,一边嚎叫,一边辩解求饶。

“嘭、嘭、嘭”

一时间,下面七八个炮灰降将们,玩命磕头,铁硬的额骨,重重磕在泥沙地上,发出砰砰响声,鲜血直流,一个个看上去面目可憎。

“锵”

“嫩你娘的,还敢狡辩”

年轻气盛的平郡王罗可铎,哪里忍得了,霍的一下站起来,拔出随身的腰刀,怒指这帮炮灰们,歇斯底里的吼道。

潞江西岸的狗屁岷王,骑脸输出,被糊了一头一脸,内心的郁结愤怒,如何排泄?唯有炮灰溃将。

潞江西岸的明军阵地,上游的帅旗王旗,是名不见经传的岷王朱雍槺,下游的帅旗王旗,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李定国,傻子都知道如何选。

柿子捡软的捏,罗可铎和卓布泰也是如此,本以为避开了李定国,强攻默默无闻的狗屁岷王,谁知道换回来的却是头破血流,伤亡惨重。

“王爷,请息怒”

“诸位将校,浴血拼杀,伤亡过半,也算是尽心尽力了,何不留下他们将功赎罪?”

眼看着要大开杀戒了,老成持重的贝勒尚善,眉头一挑,慢慢的站出来,对着主帅罗可铎,拱了拱手,沉声说道。

从渡江开始,半个时辰都不到,4部降军炮灰,5500人马,仅仅回来不到2500人,还有一大部分人,身上都带着轻重伤。

降将郭李爱、黄之宝阵亡,降将王兴和王汝霖,也是带着轻伤。

面对西岸虎蹲炮和抬枪的大散子,还有鸟铳弓箭的弹雨箭雨,飞雷炮的轮番打击,伤亡惨重,能摸到堤岸就不错了。

“大帅,请息怒”

“对面的南蛮子,阴险狡诈,王将军等人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可免死以观后效”

征南将军卓布泰,看着跪在地上不停磕头的炮灰降将们,一脸的黑线,站出来,对着平郡王罗可铎拱了拱手,大声说道。

昨天,他的侄子多波罗横,死在对面的磨盘山,今天又被明军的狗屁大王,谩骂一顿,心里也是一肚子苦水,无处发泄。

但是,久经沙场的卓布泰,非常清醒,知道不能强渡潞江,那就是一条送人头的绝路。

两个老成持重的副帅都出言劝谏,年少轻狂的平郡王罗可铎,脸色缓和不少,沉思一会后,点了点头,盯着前面炮灰将领,厉声喝道:

“好,算你们走运”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每人20军棍”

既然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尚善和卓布泰,都出面求情,他也不能死揪着不放,有的是机会收拾炮灰们。

明狗就在河对面,让炮灰们休整一下,明日再战就是了,不杀光那帮南蛮子,誓不罢休。

潞江西岸堤岸上,后面的明军阵地,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和焦土的味道,还有时不时传来的一些惨叫声。

此时,岷王朱雍槺,正带着军师和将校,在亲卫的重重保护下,巡视整个战场。

军队是老油子的根基,练兵要亲自下场,违抗军纪也要亲自砍头,每逢战前战后,更要巡视战场,显示存在感,这就是恩威并施。

“军师,伤亡如何?”

岷王朱雍槺,站在一个小土坡上面,环顾四周,点了点头,转过头,看着军师邹简臣,沉声问道。

感觉伤亡不大,跟他想象的差不多,两军隔江对射,命中率有限。

“回大王”

“我军伤亡不大,就几百人”

军师邹简臣,眯着眼,摸着小胡子,打量了周围,也点了点,对着岷王拱手回道。

“大王威武,那个挡土墙很好用 ,鞑子的火炮,都哑火了”

这时,堂叔朱宏正,也站了出来,对着岷王朱雍槺,拱了拱手,大声应和道。

“是啊,还好有挡土墙”

“大王英明,大王威武”

这时,布置在最前线的3部光头降将,王辅臣、夏国相和高应风,也是一脸的佩服,跟着大声拍马屁。

他们这些人说的就是土木泥沙工事,前锋军达到潞江西岸后,紧急挖掘战壕,把挖出来的泥沙堆到后面,就成了挡土墙。

前面是半米深的小深坑,后面就是1米多高的挡土墙,既能防止敌军冲阵,也能预防火炮直射。

再厉害的实心铅弹,顶多射穿3层挡土墙,糜烂数里,是不可能的,伤亡大大减少。

“哈哈哈,你们几个啊”

“本王说过,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就是这个道理”

岷王朱雍槺,看着众将一脸的兴奋激动,指了指他们,摇了摇头,低声笑道。

伤亡几百人,鞑子的渡江船队,伤亡至少3000,怎么算都是大赢家,军中将校,当然佩服岷王的果断。

两军几万人隔江对垒,朱雍槺吼了几句,就把鞑子引过来送死,不就是英明神武吗?

潞江西岸的岷王军团,2天5战,全是大胜歼灭战,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将校一心,士气如虹。

瞎聊了一会后,岷王朱雍槺,不再扯淡了,转过身,举起长筒望远镜,遥望潞江东岸,又一片死寂,很不爽啊。

摇了摇头,心中暗忖,得想想办法,让鞑子继续渡河啊,继续送人头。

半晌后回过头,脸色一正,表情肃穆,指着下面的河滩,大声说道:

“诸位都看到了吧?河滩上的鞑子尸首”

“等一下,你们带本部兵马,都轮流下河去,砍首级”

“还有,派人去后山,把所有的首级,都搬下来”

随后,又指了指前面的空旷地,战前的行刑地点,表情阴鸷,恶狠狠的吼道:

“明天,就在那,把所有的首级都堆起来”

“筑京观,本王倒是要看看,狗鞑子到底是不是龟孙子”

两军几万人隔江对峙,那可不成,得继续渡江,送人头才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得变着花样给几万满清大军上强度。

筑京观,简单粗暴,以暴制暴,继续刺激威慑鞑子将校,派出更多的兵马,强渡潞江送死。

“嘶、嘶、嘶”

土坡上的众将,面面相觑,纷纷倒吸一口冷气,太狠了,这是把满清鞑子往死里逼迫啊。

特别是降将们,一个个低下高傲的头颅,心中暗忖,传言不假啊,岷王就是冥王,还是老老实实做狗吧。

磨盘山上,纵横大江南北,久经沙场的吴三桂和阿尔津,都折在岷王手上。

如今,潞江东岸,满清西征大军主帅,是年轻气盛的平郡王罗可铎,更不是朱雍槺的对手,两世为人,老奸巨猾。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从屯田开始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贰臣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三国之巅峰召唤无错字精校版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视频通历史:开局剪辑十大盛世黄帝内经百姓版倾城欢都市邪主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