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强调的是,金兵中的燕云汉儿兵以及汉儿民夫、辅兵非常多。
而这场燕云之战开始的时候,金兵也一直对燕云汉儿民夫实行高压政策。
不高压不行,太原一战燕云汉儿兵被打断了脊梁,后来又搜刮了超过十万的战兵,以及总数超过二十万的民夫,几乎将燕云汉族青壮搜刮殆尽。
金国军队序列里向来是诸族杂糅,女真人、渤海人、奚人、汉人。毫无疑问,汉人地位是最低下的,但是偏偏汉人人数是最多的。
真要打起大仗,汉人也不能不用。
女真人一共才多少人?前后连绵大战,现在能搜罗起十来万女真士卒,也将女真族几乎搜刮殆尽了!
偏偏金兵中的鄙视链向来极其清晰且明确,而且金国的金银财宝虽然多,但是北国向来缺粮食,不然为什么要不停的南下侵犯中原?
所以金兵大营里面,根据地位不同,各个部族的待遇相差极大。
女真人自然是能吃饱穿暖的,而汉儿兵正卒好歹会有正经的军粮来吃,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也能吃得饱肚子。
但是那海量的民夫、辅兵,那可真就是说不准了……金兵的粮食本来就不多!
在另一个时空,金国侵占了两河这种天下膏腴之地,依靠着河北+河东+燕云的产出,才能养得起三十万大军加二十多万民夫。
而这个世界,大宋早早的就光复了河北,并且迅速的收复了河东。金国被逼迫的根本就养不起三十万大军!
养兵的花费是极高的!大宋那么大地盘,向来是物华天宝之地,养将近三十万御营士卒,也要将超过八成的赋税都砸进大军里才成!
金国只靠着燕云和北方贫瘠之地,凭什么能养三十万大军??
那些民夫、辅兵,根本连碎成渣的陈粮都吃不饱!
最关键的是,金国大部分军粮还是从燕云征来的!
对于燕云汉族来说,女真人吃着他们的粮食,用着他们的人,遇到苦战的时候拿他们上前填坑当炮灰。
然后在日常的军事操练中还不把他们当人看,动辄肆意欺压。
燕云汉儿们早就民怨沸腾了!
只不过分海君进驻幽州之后,金兵靠着强力手段镇压了下来。
然而这种强压对于人心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正常的情况还好,当大战真的来临,生死就在眼前。
那些燕云汉儿民夫们心中的恐惧就战胜了一切。
面对着千军万马的冲击,正常人心中都会出现恐惧。如果全军上下一心,依靠着袍泽助力,对方冲多少人,咱们迎上去多少人,总不至于太害怕。
但是当人心低落到一定份上,面对着宋军的冲击,在燕云汉儿心中首先升起的不是靠着袍泽一起去迎上。
而是避免被女真人推到眼前当炮灰!
女真人战兵从来不把他们当袍泽来看!他们被推出去当炮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所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面对宋军如潮的冲锋,汉儿民夫们首先炸营了……所有人都在用尽力气往后跑!
虽然金兵里面军法严苛,但是只要老子跑得快,军法官就追不上我!
而且很多时候不用跑太快,只要比别人跑得快就成!
饭都吃不饱,凭什么让老子给你玩命啊??
汉儿民夫们大规模的向着后方,向着营寨与营寨之间的间隙,向着两旁,向着他们可以躲避宋军冲击的任何方向跑了过去。
一旦形成潮水,就无法抑制。这种事儿只要开了个头,那么后面就会蜂拥而起。
别人都跑了,我再不跑,等死吗??
老实说,很多女真人中的高层军官虽然预料到了这些汉儿民夫辅兵们不堪大用,但是当这种情况出现之后,还真的是有些措手不及。
真的措手不及,在此前的大战中,金兵从来没发生过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对手才会出现的。
金兵吞大辽灭大宋,兵锋所至,所向无敌。很多时候甚至于只要骑兵开始冲锋,对方的营寨就直接炸营了。
靖康元年的时候,往往一个谋克(百人队)的金兵就敢撵着几千宋军跑,这难道是假的?
怎么打了几年仗,现在金兵营寨里也出现了这种情况?风水轮流转的那么快吗??
很多女真人高层军官甚至于都懵了,他们一时间根本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其实问题很简单,人都是一样的。两军作战主要还是看的士气。而士气是什么?士气就是粮草充足、军械完备、赏罚分明、上升通道顺畅。
这方面金国此前一直做的不错,而且连番胜仗之下,女真人养出了一股无敌锐气。后方的民夫们自然也能受到感染。
可是真正到了倾国之战的时候,金国平日里的种族贵贱不均、粮草不足、军中鄙视链极盛、民族冲突和矛盾不断加剧……
种种问题,在宋军强大的士气压迫之下,立刻就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
根源其实还是在太原之战,太原之战不只是宋金攻守之势逆转,而是挫败了金国的进取锐气,也将金国国内燕云汉族和女真人贵族之间的阶级矛盾强烈激化。
……
不过严格说起来,燕云汉儿的炸营对于最前线的金兵影响其实并不是那么大。
在面对宋军气势如虹的冲锋的时候,女真人也没指望那些燕云汉儿能起到什么作用。
高层知道汉人终究不堪大用,所以在最危险最前线的地方,排布的还是女真人士卒。
所以最先迎战的依旧是女真人战兵,他们的勇武和士气也并不差,甚至于也可以说是气势如虹。
有些人听到了身后汉儿民夫们的响动,也只是诧异回头看了一眼,却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面前的敌人身上。
毕竟这是实打实的血战,可容不得分心。
至于高天上的分海君和沂水君,还有那素来藏头露尾的妖皇,并没有直接开战,显然是在等下方的战线先分个结果。
神仙级的存在只是对峙,对于凡人士卒来说也够不着。所以此时此刻,正是展现自己勇武的时候。
……
“那是谁的旗子?”
在桑干河支流下的一片山坡上,统制官王善眼见着陷阵营的精锐们已经冲开了前方最前线的女真兵,明显冲动了对方阵脚,便指着那面显眼将纛问了起来,
“可有谁知道?”
“是伪金万户完颜突合速。”随军充当书记工作的枢密院员外郎兼新科进士薛仁辅对于金国诸位大将的资料早有了解,开口应声。
这年头,文官想要爬的快,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军。
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从吕颐浩吕相公常驻前线亲身示范之后,大宋朝的文官对于从军这种事儿也必须得硬着头皮上。
堂堂一个宰执天天住在军营里,虽然谈不上亲冒矢石,却也始终在最前线激励人心士气,其他文臣还有什么好说的?
而且严格说起来还不止一个,宗泽宗相公也是。不过他毕竟年迈,所以在前线待一段时间就得回后方休整。
没办法,打仗是需要有体力的。哪怕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指挥官或者吉祥物,军营的环境终究是艰苦。
这年头,不真正在军队里摸滚打爬,军议上就没你的位子。而一旦失去了参议权,那就失去了决策权,一辈子也就到头了。
薛仁辅曾经在伪楚朝廷里做官,靖康四年开春恩科,中进士及第。大战开启后为了前途着想,咬咬牙放弃了外放为一知县的前途,来到军中进入了王善统制部。
他年纪已经偏大了,再不拼一把就老了。
这种武将+文臣搭班子的模式说不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在宋军阵营里如今已经是普遍化了。
“要是夺了那面旗,俺王老三拿一个侯爵,应该没人会说什么闲话了吧?”
王善眯着眼瞧着远方的那面伪金将旗,咧嘴一笑,露出一嘴的黄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