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战团的火力支援和引导下,伞兵们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掩护,迅猛突击。
汤姆逊冲锋枪在近距离爆发出恐怖的泼水火力,压制得战壕内残存的鬼子抬不起头。
加兰德步枪手则进行精准的点射,将任何敢于露头的鬼子撂倒。
Ntb44丙型战斗步枪沉稳的点射声响起,有效地压制了远处试图组织反击的零星鬼子火力点。
陈定邦带着二连和机炮连(装备带降落伞空投下来的m1919机枪和60mm迫击炮)迅速抢占了一处被炸毁的机库残骸作为临时支撑点。
“机枪!架一挺在那里,封锁跑道西侧。”
“迫击炮,快测距。目标,11点钟方向,指挥所后方那片矮房,可能有鬼子聚集。好了就一发试射!”
陈定邦的命令清晰而快速。
“轰!”
很快,60mm迫击炮弹尖啸着落下,在矮房附近炸开一团烟尘。
“修正!方位346,距离780!三发速射!” 炮手迅速拧动炮身上的滚轮进行调整。
“咚咚咚!” 九发炮弹几乎连成一线砸过去,矮房区域顿时火光冲天,鬼子的惨叫声隐约传来。
战斗很快进行到了一边倒的阶段。
残存的鬼子被压缩到了机场的西侧,躲在几栋厚实的建筑和机库内进行着负隅顽抗。
就在这时,wAco重型滑翔机们到了。
脱离了c-47的拖曳索后,这些失去了动力的大鸟们滑翔而下。
“是我们的‘铁罐头’来了!” 一名士兵看到后兴奋地喊道。
第一架滑翔机沉重的机身带着巨大的惯性砸向地面,很快便在一段滑行后停稳在了空地上。
紧接着,滑翔机机头内的驾驶员启动机关,打开了机头的舱门。
一台涂着丛林迷彩m22“蝉”式空降坦克开足马力,直接冲了出来!
“蝉2号,注意掩护步兵,你的目标是塔台外围的沙包工事。”
陈定邦立刻通过步话机联系上了那台坦克。
m22的引擎轰鸣着,像一头被唤醒的小怪兽,冲向塔台方向。
当塔楼下方一个沙包掩体后的鬼子机枪疯狂扫射,压制着冲锋的伞兵时,m22的37mm炮管猛地喷出一团火焰。
“轰!”
炮弹精准地钻进沙包掩体,剧烈的爆炸将沙包、机枪连同后面的鬼子一起掀上了天。
“干得漂亮。” 赵元兴奋地大吼,“弟兄们,跟着坦克冲啊!”
残余的鬼子守备中队本就兵力不足,士气因田边暴毙和通讯中断早已低落至极点。
此刻又遭到来自地面和空中的双重打击,现在对面的伞兵甚至连宝贵的坦克都掏出来了!
缺乏反坦克武器的鬼子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第一架wAco重型滑翔机很快被伞兵们齐心协力推开,让开了空降场地。
接着,更多滑翔机依次落下,带来了更多坦克。
伞兵们在m22坦克的掩护下,迅速突入塔台和周围的建筑附近。
激烈的交火声渐渐稀疏。
当第一缕真正的、金红色的曙光刺破东方的云层,毫无阻碍地洒在千疮百孔的机场跑道上时,塔台的顶层,一面鲜艳的南洋合众国国旗被两名伞兵奋力升起。
那旗帜在带着硝烟味的晨风中猎猎作响,迎风招展。
整个机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陈定邦站在机库残骸上,望着那面在晨曦中飘扬的旗帜,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拿起无线电,报告道:
“猎鹰,猎鹰,这里是利爪三号。棕榈园机场已控制!重复,棕榈园机场已完全控制!跑道初步清理,完毕!”
仅仅不到四十分钟。
这支“空中利刃”便以雷霆之势,干净利落地斩断了巨港守敌的一条重要臂膀。
陈定邦握紧了拳头,望向油田区的方向。接下来,就是迎接后续机降大部队,向油田和港口,发起致命的突击了。
-----
凌晨5点整,巨港城海港外,海天相接处,泛起鱼肚白。
突然,四道巨大的,带着毁灭气息的小蘑菇云在滩头升起!
轰!轰!轰!轰!
四艘舰长超过百米的南洋海军“镇海级”浅水重炮舰(从白鹰订购的“罗伯茨”级,换装白鹰库存的356mm舰炮)刚刚完成了第一轮齐射!
8门战列舰级别的14英寸(356毫米)巨炮喷吐出的烈焰,在黎明前的海面上显得格外刺眼。
炮弹撕裂空气,带着刺耳的尖啸,狠狠砸向海岸上,鬼子部署的加农炮阵地和预设的防御工事。
鬼子在巨港沿海,只部署了少量老旧的120毫米加农炮,其射程和威力根本无法与356毫米巨炮抗衡。
轰隆!轰隆!
巨大的爆炸在海岸线上炸开,鬼子的炮位瞬间被淹没在冲天的泥土、碎石和烈焰之中。
作为一款正经八百的炮战用军舰,镇海级的主炮塔正面装甲厚330毫米,舷侧装甲带厚102-381毫米,甲板装甲厚51-102毫米,标准排水量8100吨,满载排水量近万吨,舰员编制460人。
如此厚重的装甲,鬼子反击的炮火打来,只能说是不痛不痒。
相反,装备了对空、对海火控雷达的镇海级浅水重炮舰,却能用精准的火力进行还击。
一轮齐射过去,鬼子的岸防炮台立刻被笼罩在浓烟中。
356mm的高爆通常弹,这威力可不是闹着玩的。被直接命中的岸防炮炮管扭曲,炮架粉碎,炮手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被狂暴的爆炸撕碎。
残存的鬼子炮兵惊恐万状,试图转移,但第二轮、第三轮的重炮齐射接踵而至。
如同重锤擂鼓,精准而冷酷地敲打着海岸防线,将任何敢于露头的抵抗碾成齑粉。
接着,借着初升的太阳的阳光,从星洲方向起飞的,第二个波次的b-25轰炸机开始对岸防工事进行新一轮的轰炸。
很快,海岸线上的抵抗火力被彻底压制、摧毁。
就在爆炸的硝烟尚未散尽之际,远处的海平面上,一支规模庞大的登陆舰队如同浮动的钢铁森林,在晨曦的微光中显露出狰狞的轮廓。
冲在最前面的,是六艘外形奇特、甲板上布满蜂窝状发射管的南洋自产怪物——“惊雷级”两栖登陆火力支援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