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2月1日,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里瓦迪亚宫附近。
黑海的风带着咸湿和一丝料峭春寒,吹拂着这座昔日沙皇的避暑胜地。
张弛裹紧大衣,坐在车内,车队在戒备森严的道路上行驶,最终停在一座外观低调但内部设施尚算齐全的石砌别墅前。
别墅周围,戴着蓝色大盖帽的毛熊内务部官兵(图)如同钉子般矗立着,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
一位精干消瘦的NKVd上校迎了上来。
“张弛大统领阁下,欢迎来到雅尔塔。” 上校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硬邦邦的,“我是科兹洛夫上校,负责您在此期间的安保工作。请随我来。”
“这里是您的临时住所……” 科兹洛夫上校抬起胳膊,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会议期间,请尽量不要随意外出。如需活动,请提前告知我,我们会安排路线和护卫。
另外,请避免与任何未经我们认证的人员交谈,包括市民、士兵、记者、服务人员,甚至其他代表团的部分成员。”
张弛环顾四周,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绷感。
他理解地点点头:“我明白,少校先生。感谢你们的安排和提醒。请放心,我会严格遵守规定。”
科兹洛夫似乎对张弛的配合有些意外,花岗岩般的脸微微松动了一下:
“这是为了您的绝对安全,也是为了盟国之间的和谐。请您理解,雅尔塔现在汇聚了太多目光,也牵动着太多神经。我们不希望任何……意外发生。”
“意外?” 张弛微微一笑,“上校指的是……萨拉热窝那样的‘意外’吗?”
张弛话里有话,对于这些蓝帽子的紧张,他倒是很理解。
毕竟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反法西斯统一同盟战线内,但是难保有部分毛熊的人不这么认为,在某些宣传中,他和罗、丘等即将到来的政要,可都是十恶不赦的‘大魔头’呢。
要是克里米亚和萨拉热窝一样,有哪个毛子突然想不开,来上一声枪响,那二战还没结束,三战就可以开打了。
翻译忠实的传达了张弛的话语,科兹洛夫瞳孔微微一缩,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更加挺直了腰板:
“历史总是充满教训。请阁下好好休息,会议将在大后天(2月4日)正式开始。”
他微微颔首,转身离开,留下几名士兵和2位戴着船形帽的女军官守卫在别墅门口。
张弛带来的警卫和随行人员不多,堪堪装满两架c-54‘空中霸王’罢了。
他挥手示意带队的警卫处刘处长可以开始干活后,这才走进略显空旷的客厅,巨大的窗户可以眺望到远处黑海的粼粼波光。
他走到窗前,思绪却早已飞越千山万水,飞向了那片赤道附近的热带岛屿。
就在此刻,南洋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速开动。
巨港,这个苏门答腊岛上的石油重镇,即将迎来决定命运的时刻。
而田边盛武的意外“缺席”,为这场‘雷霆行动’铺平了最关键的道路。
无数军舰、载满了士兵的运兵船、冲滩用的运输艇、载满了物资弹药的货轮,早就从仰光、曼谷、星洲等港口出发,直扑巨港城而去。
-----
45年2月2日,当地时间凌晨3点18分,苏门答腊岛上空,引擎的轰鸣如同滚雷,由远及近,迅速笼罩了巨港城及其周边的鬼子据点。
超过400架南洋空军的轰炸机——庞大的b-29“超级堡垒”、灵活的b-25“米切尔”、坚固的b-17“空中堡垒”,遮天蔽日一般,在浓墨般的夜色掩护下,飞临目标区域。
没有试探,没有犹豫。
“投弹舱打开。”
“目标确认,投弹。”
随着无线电里的指令,无数炸弹如同黑色的雨点,从敞开的弹舱中倾泻而下。
轰!轰!轰!轰隆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瞬间连成一片,撕裂了沉寂的夜空。
巨港城内外,鬼子所有的重要据点、兵营、交通枢纽、仓库、滩头的防御阵地,同时被炽烈的火球和翻滚的浓烟所吞噬。
大地在狂暴的冲击波下剧烈颤抖,无数当地土人被从睡梦中惊醒,抬头看去,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幕,将黑暗短暂地驱散。
这次不再是精准打击,而是毁灭性的地毯轰炸。
这一刻,炸弹的尖啸声、建筑物的坍塌声、鬼子的惊呼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死亡的交响乐。
许多鬼子兵还来不及躲进掩体,就被炸得粉身碎骨,侥幸逃过第一轮轰炸的,也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和恐慌。
南洋空军的特种战机在战场上空进行了大规模的无线电干扰,通讯失灵,指挥系统本就因田边的死亡而瘫痪,此刻更是彻底失能。
完成投弹任务的庞大机群没有留恋,它们优雅地在夜空中转向,朝着马来半岛的方向返航,准备等到黎明时分,天光亮起再安全降落。
此刻的黑夜,是它们最好的掩护。
毁灭并未结束。
在巨港油田区外围,两处依托坚固山体构筑、位置刁钻、火力强大的鬼子堡垒群,侥幸躲过了第一轮地毯式轰炸。
这里是田边盛武精心布置的、用来扼守油田门户的钉子,配备了重炮和机枪。
但此刻,在距离堡垒群数公里外的一处隐秘山坳里,林来生和他小队的激光指示器再次架设完毕。
“目标,东侧甲堡垒群,核心火力点。” 林来生透过夜视仪,冷静地锁定目标。
“激光照射。”
那道肉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光束再次射出,精准地点在堡垒群最坚固的炮台掩体上。
“猎鹰二号呼叫地鼠,信号稳定,请求投弹。”
“地鼠收到,目标已点亮,投弹!”
高空中,两架专门挂载了“飞燕-1”激光制导滑翔炸弹的b-29脱离编队,按照地面指引,投下了致命的雨燕。
这一次,滑翔炸弹同样划破夜空,一头扎向被激光锁定的目标。
轰隆——!!!轰隆——!!!
两声比之前更加沉闷、更加集中的巨响在堡垒群的核心位置炸开。
鬼子用的混凝土标号显然有点差,缺乏钢材的他们用的还不是钢筋而是竹筋,于是重磅炸弹轻易的轰塌了堡垒的一角,内部的火炮、弹药、人员瞬间被烈焰吞噬。
巨大的烟柱混合着碎石和残骸冲天而起!
另一处堡垒群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另外两枚“飞燕-1”激光制导滑翔炸弹几乎同时命中要害,将这个顽固的据点炸塌,为后续的进攻清扫了障碍。
-----
凌晨4点30分,巨港东南方6公里处,代号‘棕榈园’的一处鬼子机场。
第一波次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刚刚过去不久,机场残存的鬼子守备中队惊魂未定,正在混乱地试图起飞战机和并修复被干扰的通讯设施。
只有零星几颗炸弹被投向这里,机场跑道和机库还算完整,一架残破的零式战斗机歪倒在一边燃烧。
就在这时,天空中传来了另一种声音——载满南洋伞兵的运输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