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的作品改编的每一部电影,都没有低于两亿的本土票房。
这一点,你承认吧?”
不过徐谨言并没有着急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而是开始铺垫。
“承认。”
亚伯兰兹肯定不会否认这一点。
“自从77年星球大战开始,电影也开始恢复繁荣。
虽然后面每年的票房冠军都没有达到星球大战第一部的程度,但整体票房是向上的,这点你也承认吧?”
紧接着,徐谨言开始拿市场说事。
“承认。”
亚伯兰兹继续肯定了这一点。
“79年的票房第二,小鬼当家也是个全新的类型题材。
虽然与Et外星人有一点差别,可主要针对的群体,也是儿童和青少年。
他们反复的二刷、三刷甚至四刷,将小鬼当家的票房送到了2.7亿,这点你也承认吧?”
徐谨言继续推进,拿出了小鬼当家距离。
“承认。”
亚伯兰兹已经意识到徐谨言想要表达什么了。
“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上,几乎很难出现全新的题材了。
尤其是小鬼当家的崛起,代表着全新题材其实并非全都是风险,反而会引来大量的观众。
而且,因为小鬼当家的成功,也说明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市场,其实远没有各家影业公司认为的那么少。
甚至因为受到孩子们的喜欢,成就了票房奇迹。
正因为Et外星人的目标群体,也定位于孩子们。
再加上Et外星人的剧本,也是出自我手。
所以,亲爱的弗兰克,你还担心票房的问题吗?”
最终,徐谨言把道理摊开了,揉碎了,塞进了亚伯兰兹的嘴里。
“徐,你知道的。
我得对集团负责,不如我们谈谈对赌协议?”
听完了徐谨言的分析,亚伯兰兹也不由点头认可。
当然,也提到了他这个位置,其实远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光鲜亮丽。
说到底,弗兰克亚伯兰兹只是个打工人。
“就按照刚才你说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标准来。
发行方按照百分之十五的佣金,如何?”
看到该铺垫的也铺垫完了,亚伯兰兹也表了态了。
徐谨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条件。
“这不可能,徐。
就算我承认你的号召力对票房的影响巨大。
可院线那边并不是我都能说服成功的。”
不过马上,亚伯兰兹便提出了反对意见。
“你说的有道理。
既然是对赌协议,我肯定不能忘了发行方和院线方。
按照2.5亿美刀票房为基准线,超过2.5亿美刀的票房,就按照我的要求结算。
如果没有达到,就按照你刚才给出的行业标准来结算。
这总能有操作的可能性了吧?”
徐谨言知道不可能一味的为难亚伯兰兹。
便提出了2.5亿美刀票房为分界线的条件。
“徐,既然你提到了小鬼当家,再加上你的条件极为苛刻。
那么我有理由认为,3亿美刀是一个比较合理,且院线和集团都能接受的标准线。
你要知道,按照你的条件算,派拉蒙和院线方会少赚很多钱,即便本土票房能超过2.5亿。
他们不会接受的,你也不想看到我因为答应了你的要求,被集团和院线为难,导致这个方案无法落地实行吧?”
都说讨价还价讨价还价,不过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面对徐谨言给出的条件,亚伯兰兹也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三个亿美刀的票房。。。
可以,你说的也有道理,我没必要为难你。
那按照三个亿美刀的最终本土票房计算,这个条件应该可以通过吧?”
原本Et外星人在82年就拿到了3.59个亿的票房。
放在80年的眼下,没道理连3个亿都拿不到。
不过徐谨言还是装作有些犹豫的样子,答应了亚伯兰兹。
“大概率会通过。
不过我预计最终能上线的院线和大屏幕,不会超过3500块。
要知道,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也才拿到了2300多块大荧幕。”
亚伯兰兹思索了一下。
觉得可能有些院线未必会愿意参与到对赌协议里来。
“那3000块荧幕理论上的票房极限是多少?”
听到亚伯兰兹提到了帝国反击战。
徐谨言想到了马上就要下画的星球大战,本土票房已经上升到了2个亿美刀的程度。
比起第一部4.61亿美刀的本土票房,几乎斩到了脚脖子。
而且,现在电影票基本上在2.5到3美刀之间。
也就是说,大荧幕越多,能够容纳的票房上限就越高。
当然,因为米国往事、异形、星球大战同期上映,也挤占了不少原属于星球大战的票仓。
让二十世福克斯少赚了不少钱。
“理论上可以超过3个亿,但实际上肯定要打个折扣的。
如果首周成绩非常理想的话,会有更多的院线加入进来,让我们赚更多的钱。”
亚伯兰兹如实回答到。
这件事其实亚伯兰兹没说谎。
就好像去年的霹雳游侠,最终票房来到了2.9个亿美刀。
而签下了霹雳游侠的院线和大荧幕,最开始的时候其实也就不到2000块。
可当霹雳游侠第一周令所有人都疯狂的票房成绩出现后,原本没有与派拉蒙合作的院线,也马上签署了合约。
最终上映的荧幕超过了4000块。
包括小鬼当家和77年的星球大战,也是如此。
说那些院线方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一点都不过分。
所以,说到底,最终还是要看首映和第一周的票房成绩说话。
成绩好,所有人都会来凑热闹,让你的成绩更好。
成绩差,别说没签合约的院线了,即便是签了合约的院线,说给你下画,就给你下画。
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这种事情,别说在米国80年的眼下,即便是在新世纪的华夏,也是屡见不鲜。
另外,票房好的情况下,不仅是出品方、发行方还是院线方,都会申请延期,让票房再上一层楼,就好像星球大战第一部一样,延期到了22周,最终才登上了历史票房第一的宝座。
去年的小鬼当家和霹雳游侠,也是如此。
当然,出品方和发行方也得为院线方提供更多的分成才行。
“那。。。
我可以再找上二十世纪福克斯,作为第二发行商吗?”
听到亚伯兰兹的解释,徐谨言马上想到了二十世纪福克斯。
多一块大荧幕,就等多一家影院上映。
那么Et外星人实际上可能拿下的票房,会超过原本历史上的成绩。
不由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我不建议你这么做,徐。
首先,一家出品方同时找两家发行方没有过先例。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首先,像派拉蒙这种大厂,光印拷贝就是百万级成本,覆盖3000块银幕意味着300万美元前期投入。
让两家发行方分摊会极大的增加协调成本。
如果两家发行方同时负责同一部影片,那么最大化自身利润策略必然会导致在院线排片、营销资源投入、上映策略上产生冲突和内耗。
两家发行方意味着要制作两套拷贝、建立两套物流体系、可能策划两套甚至互相冲突的营销方案,这将导致发行成本翻倍甚至更高,给你的分成就不会那么高了。
最后,院线方也会受到极大的干扰和困惑。
如果你真的对这部影片的票房有信心,我可以帮你提前多联系一些影院。
等到首映的票房出来,若是真的能火爆,要不了几天,就会有更多的院线加入进来。”
对于徐谨言的想法,亚伯兰兹马上给予了坚决的否定。
“好吧,既然你坚持。”
听到亚伯兰兹的话,徐谨言也放弃了让二十世纪福克斯加入进来的打算。
说起来,新世纪后因为影片的制作成本大幅度提升,以及票房市场的火爆,和某些类型片只要拍就有的赚的情况下。
不少发行方都愿意以合作的形式加入进来。
但实际上后续扯皮的事情也翻倍增加,导致陷入到内耗中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
当然,亚伯兰兹的那番话,其实也包含了他并不想带着竞争对手玩的想法在内。
“我会让兰德尔带着成片去找你。
等我从华盛顿特区回来后,直接前往洛圣都跟派拉蒙签署合同。
不过前期的工作应该可以马上展开吧?”
经过了一番拉扯后。
徐谨言放弃了不太现实的想法,直接开始推进后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