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白雪皑皑,转眼间已是腊月。
大景朝的街道上,行人裹紧棉衣,匆匆而过,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成霜。
寒冷刺骨的空气仿佛要冻结一切,但陶家的工坊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热气腾腾,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帮工们挥汗如雨,忙碌不停。
他们的脸上虽写满疲惫,却也洋溢着希望的光芒。
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着准备,心中充满期待,希望能多赚些工钱,让家人过个好年。
这份期盼和努力,让整个工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严青牛和严彩凤兄妹俩,已在这里帮工三个月了。
他们勤勉认真,从不懈怠,但眉宇间总是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愁云。
陶湘玉每次看到他们,心中都会涌起一阵怜惜。
她多么希望能为他们抹去内心的阴霾。
但她深知,有些伤痛需要时间来治愈。
国富即将满七岁,陶湘玉决定明年送他去芙蓉县的书院读书。
当她询问国富的意见时,小家伙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兴奋地点头应允。
陶湘玉欣慰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心中暗自为他的未来描绘蓝图。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儿子金榜题名的那一天,不禁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工坊里,第三批酱油已经酿制完成,陶湘玉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第四批。
院子里整天都是香气四溢,那浓郁的酱香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仿佛能尝到美味的滋味。
这斤酱油不仅供应了本地酒楼,还销往各大商铺。
陶湘玉原本以为这批酱油能维持较长时间,没想到销量远超预期,供不应求。
不仅潭州府内的客商络绎不绝,就连不少外州府的商贩,也纷纷慕名而来,购买陶家酱油。
她的名声随之远播,“白云陶氏”成为了酱油生意的代名词。
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下堂妇,如今已成为了人人称羡的成功女商贾。
新建的酱油工坊已投入使用,300缸酱油正在酿制中,规模较之前扩大了三倍。
随着生意的蒸蒸日上,家里也买了两辆马车,还雇请了车夫。
陶湘玉的腰包也日渐鼓胀,可以说是日进斗金。
但她并没有因此变得自满,反而更加谨慎小心,生怕一个不慎就失去了来之不易的一切。
这份谨慎和警惕,让她时刻保持清醒,不被成功冲昏头脑。
上百亩荒地在年前完成了开垦,平整的田地一望无际。
陶湘玉站在田埂上,寒风拂过她的发丝。
她轻轻闭上了眼睛,脑海中已勾勒出来年丰收的景象。
来年,那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摇曳,饱满的玉米棒子挂满枝头,红薯和土豆在地下茁壮成长。
她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闻到了丰收的喜悦。
她计划在开春后在系统购买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的种子。
不仅要扩大自己的生意,更要让这片土地,滋养更多的穷苦百姓,让他们不再挨饿。
陶湘玉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她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一切。
她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也想安利一下,在大景朝这个时代下,艰苦生存的人们。
以此,尽一些穿越者回馈社会的职能。
每当想到自己能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些许改变。
她的心中就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份感觉让她感到无比充实和幸福。
大丫、二丫、三丫、四丫和五丫姐妹几个也没闲着,跟着母亲学习管理生意的技巧。
她们虽年纪尚小,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才智。
其中以四丫尤其出色,常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让陶湘玉欣喜不已。
看着女儿们一天天成长,陶湘玉感到无比欣慰。
她知道,自己的事业将来会有可靠的继承人。
夜幕降临,陶家灯火通明。
陶湘玉坐在堂屋里,回顾这一年的变化,心中百感交集。
从一个穷困潦倒的下堂妇,到如今的成功商人,这一路走来,她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困难。
但每一次的挫折都让她变得更加坚强,每一次的成功都让她更加自信。
她的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日历,想到再过几日就是除夕,不禁露出了温柔的微笑。
今年的除夕,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新年。
陶湘玉唤来大丫,吩咐道:“明日我们一起去镇上采购年货,要准备充足的食材和礼品。
今年咱们不仅要好好犒劳自己,还要犒劳工坊里的工人们。”
大丫郑重地点头应下,转身去安排。
陶湘玉又叫来二丫和三丫,交代她们准备红包和新衣,要让每个孩子都能穿新衣过新年。
四丫和五丫则负责装点房屋,贴春联、挂灯笼,为新年增添喜庆氛围。
这份欢乐和期待,感染了每一个人,让整个家庭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国富蹑手蹑脚地走到母亲身边,怯生生地问:“阿娘,我能不能也帮忙做点什么?”
他的眼中充满了渴望,希望能为这个家庭出一份力。
陶湘玉慈爱地将儿子搂入怀中,柔声道:“我们国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国之栋梁,能够帮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