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文学修辞上的夸张!
在帝国观测设备传回的高精度、多光谱分析画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行星表面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玻璃化!
极致的高温使得地壳中的硅酸盐等物质瞬间熔化,又在能量风暴的冲击下迅速冷却!
形成了一片片广阔无垠、光滑如镜、反射着恒星光芒与地狱火焰的、死寂的黑色玻璃平原!
然而,这场毁灭的巅峰与最终归宿,尚未到来。
极致的能量释放,带来了极致的质量与能量聚集效应。
恐怖的、无法用常规物理单位计量的高能幽能在瞬间,将爆炸中心极小范围内的物质包括被转化的等离子体!
密度,强行提升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足以引发局部引力规则崩溃的临界点,直接触发了小范围的、剧烈的人工引力坍缩!
早期型号的其幽能爆发模式会将被接触物质优先转化为纯粹的热能与辐射能,这个过程在极端条件下会循环放大。
理论上只要被引爆,目标星球最终只会剩下混杂的能量与热量,物质结构将彻底消失。
后来的改进型号可以控制能量转化模式,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散失以便于回收,但G-73使用的显然是未改进的早期型号。
刚刚还在向外疯狂膨胀扩散的毁灭性能量和物质残骸,被一股从爆炸中心诞生的、无可抗拒的、向内收缩的恐怖引力强行拉扯、回收、压缩!
在洛德以及所有观测者极度震惊、近乎呆滞的目光中!
一个微小到几乎难以察觉、却散发着吞噬一切光线与希望气息的、令人灵魂战栗的,出现在了原本的爆炸中心!
一颗由极致能量与毁灭强行催生出的、人造的、极不稳定的、短暂存在的奇点,或者说。
一个微型的人造黑洞,在帝国的武器作用下,于行星的尸骸上诞生了!
它如同宇宙的终极饕餮,贪婪地、疯狂地吞噬着周围的一切:能量、物质、光线、甚至可能包括时空本身……
仿佛要将刚才释放出来的所有毁灭,连同整个星球的残骸与过去存在的一切痕迹一起,彻底拖入那物理法则失效的、无尽的深渊!
这……这玩意怎么……炸了?!还炸出个黑洞来了?!
洛德看着那颗微型黑洞在短暂地、贪婪地吞噬了周围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后,并未如某些理论推测般稳定存在或缓慢蒸发。
反而在一阵极其剧烈、扭曲着周围星光的时空涟漪中,猛地向内塌陷!
随后爆发出一阵短暂而刺目到极致的、仿佛宇宙临终叹息般的闪光。
最终彻底消散于无形,只在原地留下那片被蹂躏得面目全非、物理规则都暂时陷入混乱、辐射背景高得吓人的死亡星域!
整个人都处于一种认知受到强烈冲击的懵逼状态,下意识地喃喃自语。
而此刻,塔洛斯正全神贯注于指挥舰队清理星系内最后残余的、零星分散的虫群信号,调整联合舰队的封锁线部署。
并评估使用后对周边星域环境的长期影响,根本没空也没精力搭理他这个充满好奇与震惊的皇帝陛下。
潘多拉更是运算负荷极高,正在处理海量的战场善后数据、联盟舰队表现评估报告以及万象摇篮一期工程的最新进度,更没闲心为他进行科普。
只有暂时处于待命状态、相对清闲一些的维多利亚,通过加密的内部通讯频道。
用她那一贯带着点慵懒和玩味,甚至可以说是略带嘲讽的意味,仿佛永远置身事外的语调,为好学或者说八卦的皇帝陛下进行了简单的、非技术性的科普:
简单来说,我亲爱的皇帝陛下,维多利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我们按照标准流程,投送了一发。只不过,这一发的能量爆发过程似乎……
稍微剧烈了那么一点点,直接导致了爆炸中心的物质和能量密度过高,引发了局部的引力坍缩。
于是就形成了您刚才看到的那个不太稳定、也不太受欢迎的临时黑洞。
而为了不让这个意外的小礼物长期影响本星系的航行安全和引力结构,我们预设的第二发。
其内部加载了特定的信息层干涉与法则中和模组——在预定程序下被激活了。
它释放出的反信息场,与那个黑洞在信息层面上的存在特性相互冲突、中和、抵消了。
所以,您看到的那个黑洞,就这么不太科学地掉了。
当然,您也看到了,那片区域的时空曲率、辐射背景、引力常数什么的,现在已经乱得像被猫玩过的毛线团了。
短时间内,就别想着派任何侦察艇或科研船过去近距离查看了,除非您想收获一堆被空间裂缝切成碎片的废铁或者几个疯掉的科学家。
那这玩意的储备量还有多少?
洛德在震惊之余,不禁对这种威力堪称灭世、使用起来又如此。
当然,这里的环保是指能清理掉自己制造的黑洞的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开始思考其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尊敬的皇帝陛下,维多利亚的语调依旧慵懒,但其中蕴含的警告意味却清晰可辨,虽然我名义上是您的情报官,或者说是被交换到您麾下的顾问。
但我还是有权利和义务奉告您,最好不要对这种武器产生太多……嗯,过于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比如,用它来某些看不顺眼的小行星带,或者试图把它当成常规的清杂武器。
我必须提醒您,的确是量产的制式武器,但其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就在这时,潘多拉似乎处理完了手头最紧急的事务。
她那冰冷的声音切入了通讯频道,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直接对洛德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警告教育:焚天在引爆时,需要接触并转化大量的物质,以此作为能量释放与扩散的媒介。
最终将接触到的物质在极致高温下能量化,实现最大范围的攻击效果。
而且在能量爆发的核心瞬间,其温度理论上可以达到宇宙大爆炸初始的普朗克温度。
哪怕这种状态只持续微不足道的一瞬间,哪怕只有区区4‰秒。
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质作为载体和缓冲,其纯粹的能量辐射与信息冲击,也足以影响并破坏数个光年内的精密仪器、生命体乃至空间结构本身。
因此,这种东西一般只推荐用于攻击实体行星、大型固态天体或者类似的物质密集区。
至于空旷的星际空间或者气态巨行星,想都不要想。
前者缺乏引爆媒介,后者则可能引发无法预测的链式反应,制造出更麻烦的东西。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严厉:而且,第二种用于中和意外黑洞的特殊型号,其制造工艺和成本远比常规型号要高。
毕竟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家门口长期飘着一个不受控制的人造黑洞,严重影响当地的引力平衡和空间曲率。
我再警告你一遍,弟弟,不要试图滥用这种武器,更不要想着拿它去随便炸星球玩!
这玩意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根据模拟计算,仅仅五个标准单位的在特定条件下被同时引爆,其叠加效应所产生的能量奇点,就足以撕裂并彻底摧毁一颗像我们基地边上那样的恒星!
所以,收起你那些危险的想法,这东西不是给你用来满足破坏欲的玩具!
随着那个仍在不断蠕动、试图做最后挣扎的虫巢子体核心,连同其所在的、如同畸形器官般的生物战舰。
以及整个G-73星系第三行星的生态系统,一同在那堪称宇宙级伟力的毁灭性能量下化为乌有、归于热寂与虚无。
星系内最后一片负隅顽抗的、代表着虫群存在的微弱信号,也在帝国舰队强大的战术界面上彻底消失,被标记为净化完成。
洛德目瞪口呆地看着战术屏幕上那个刚刚吞噬了大量物质和能量后、又在诡异闪光中消失的微型奇点。
下意识地喃喃道:我勒个去……这玩意儿……怎么还炸出个黑洞来了?又没了?这科学吗?
爱因斯坦,您老人家的棺材板是不是按不住?
一旁的维多利亚发出一声极其轻微、带着明显嘲弄意味的轻笑。
她优雅地调整了一下自己虚拟成像的姿势,仿佛一位教授正准备给一个愚钝的学生进行启蒙。
我亲爱的、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显然需要恶补的皇帝陛下,她的声音如同冰冷的丝绸,滑过洛德的耳膜,您那基于经典引力直觉的困惑,恰恰暴露了您对帝国尖端武器工程学的无知。
允许我,您卑微的情报官,为您稍微……启蒙一下。
她甚至没有征得洛德的同意,便自顾自地开始了解说,指尖在空中虚点,调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式和能量分布图。
首先,让我们摒弃炸出个黑洞这种粗陋的描述。
然后以你所能理解的话语讲述。
pE系列武器的运作机理,涉及对局部时空度规的主动重构。它并非依靠简单的动能或核能释放。
其第一阶段,您所看到的行星物质蒸发,实质上是武器携带的程序化幽能场,对目标区域施加了定向的熵增饱和操作。
该操作强制目标物质包括原子核内的强相互作用力在普朗克时间尺度内,发生大规模相变至能量-动量张量的各向同性分布状态。
您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将有序的静质量m?在保持能量-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强制转化为近乎理想黑体辐射形态的能量海E = γ m? c2,其中洛伦兹因子γ被幽能场人为地推向极致。
这本身就已经是对量子场论底层对称性的一种暴力应用了。
洛德的眼神已经开始有些呆滞,嘴巴微张。
这会在说些什么?
维多利亚似乎很满意这种效果,继续用她那精准而冰冷的语调说道:
关键在于第二阶段,也就是您所困惑的生成环节。
这并非您所理解的、由史瓦西度规自然描述的引力坍缩。
在现实宇宙中,一颗行星的引力结合能远不足以克服其电子简并压力乃至中子简并压力。
其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决定了它绝无可能自然形成黑洞。
但是,的幽能场在完成物质能量化后,会立即启动一个超维度的紧凑化流程。
该流程直接作用于爆炸核心的希格斯场耦合强度与引力子或者您可以理解为G玻色子的有效传播子。
简单来说——她故意顿了顿,看着洛德完全茫然的表情,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我们临时性地、在有限范围内,放大了万有引力常数G。
更准确的描述是,我们扭曲了局部时空的爱因斯坦场方程中的耦合常数,使得能量-动量张量t_μν对时空曲率G_μν的影响被急剧放大。
在这个人工增强的引力场G >> G 中,由第一阶段创造出的、被约束在有限体积内的极致能量密度p = E \/ V,其引力半径r_g = 2GE \/ c?会瞬间超过其实际分布尺度。
根据广义相对论,这必然导致一个事件视界的形成。
您所看到的,正是一个在修正的克尔-纽曼度规下,由外部能量注入和规则扭曲共同催生出的瞬态人造奇点。
洛德:……说人话!
维多利亚叹了口气,仿佛在惋惜对牛弹琴。好吧,用您能理解的方式打个比方:正常情况下,您无法用一堆棉花的自重把它压成钻石。
但的做法是,先把棉花变成了同样重量的、极度压缩的铀-235,当然前提是物质能量化。
然后突然修改了您实验室里的引力规则,让这块铀的引力变得像中子星一样强就是所谓的放大G。
于是,它瞬间就把自己压成了一个……嗯,引力奇点。
现在,您明白了吗,陛下?
洛德眨了眨眼,努力消化着希格斯场度规紧凑化这些词汇,最终放弃了思考,干巴巴地说:所以……就是用力场作弊,强行造了个黑洞出来?
您可以这么……粗糙地理解。维多利亚的语气带着一丝你终于摸到门边了的施舍感。正因为这个奇点的形成依赖于外部场维持的非稳态真空。
一旦武器效应周期结束,幽能场撤除,局部物理常数回归正常即为G 恢复为 G。
那个短暂的引力势阱无法自我维持,其事件视界会因霍金辐射的指数级增强而迅速蒸发。
表现为您所观察到的时空曲率涟漪高能闪光——本质上是其吞噬的质量-能量以另一种形式的快速释放。
因此,她做了最后的总结,语气恢复了那种事不关己的慵懒,这并非不科学,恰恰是建立在远超您当前知识体系的、更深刻的物理规律应用之上。
建议您有空翻阅一下《高等幽能场论》与《时空度规工程学基础》,或许能解答您未来更多的……疑问。
上面有很多理论在我所介绍的书中都有提及,较为常见的程序化幽能场,出自《高等能量束缚离子场程序化运用》。
时空结构重构之类的,就是出自帝国最好用也是最基础的时空书籍之一《论局部时间与空间结构相差以及构造更改》。
【pE-tw-01A 原型战术级幽能场诱导型现实结构崩解装置】这才是这东西的学术名称。
还有很多,可以去查一下。
说完,她微微颔首,影像便从洛德身边淡去,只留下我们的皇帝陛下在原地。
看着那片依旧混乱的星域,感觉自己像个刚刚被博士生导师用天书教训了一顿的小学生。
某位跟啃了一顿天书的皇帝:?。?
妈的……知识就是力量……洛德憋了半天,最终只嘟囔出了这么一句,当个文盲皇帝真快乐……
嗯……虽然过程有点出乎意料,甚至炸出来一小片临时的人造物理规则混乱区,但结果总归是好的。
虫巢被连根拔起,威胁被彻底清除。
首战,告捷。
甚至可以称为是一次大捷。
帝国的疆域,随着这次干净利落、充分展现其绝对力量与冷酷效率的主动出击,正式向外迈出了坚实而无可阻挡的一步。
统一万象星系的宏大浪潮,由此掀起了第一波汹涌而致命的波涛。
而洛德也在这场规模空前的、让他亲身经历了从膨胀自信到清醒认知的星系级战役中,更加清晰地、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定位。
他可以是帝国的象征,是神血力量的最终源泉,是关键时刻做出战略决策的拍板者。
但未必需要,也未必擅长去事无巨细地指挥千军万马、进行极限的战场微操。
信任并放权给像潘多拉、塔洛斯这样将战争视为一门精密艺术和冷酷科学的专业人士。
自己则专注于把握方向、凝聚力量以及在真正关键的时刻做出决断。
或许才是让帝国在这残酷而黑暗的宇宙中走得更稳、更远、更长久的关键。
至于亲自指挥?
洛德看了一眼战术界面上那些依旧让他头皮发麻的复杂参数,心中默默决定:以后还是安心当个摸鱼仔,偶尔客串一下救火队员或者终极武力就好!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绝对是至理名言!
开玩笑,那些事情让那些牛逼的人顶上就行了,自己?
一问三不知,说句难听的被人当路边一条都是在夸自己太强大了,我摸鱼去了,你们牛逼,你们顶!
G-73星系的胜利,其意义远超一次战术胜利。
它像一束高能粒子流,刺穿了万象星系长期被虫灾阴霾笼罩的绝望氛围,在物理上和心理上都为联盟注入了强心剂。
各大星域通讯网络中,捷报反复播送,原本低迷的士气为之一振,许多边缘文明甚至开始重新评估加入联盟的可能性。
洛德看着战报总结里那些溢美之词,忍不住嘀咕:好家伙,这词儿整得,又是划时代的转折,又是勇气与智慧的丰碑。
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拿了星际诺贝尔和平奖呢。话说星际应该没有诺贝尔这人吧?
他翘着二郎腿,脚丫子都快搁到指挥台上了,活像个刚收完保护费的地头蛇,不过话说回来,这彩虹屁吹得朕心甚悦,下次让宣传部那帮家伙再接再厉。
争取把老子吹成宇宙救世主,脚踢虫族敬老院,拳打深渊幼儿园的那种。
然而,胜利的余晖尚未散尽,前沿侦察网络传回的关于K-28星系的数据流,已如同不断攀升的熵值,预示着秩序即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警报的优先级被提到了最高,冰冷的数据在指挥中心的主屏幕上汇聚成令人不安的图景。
塔洛斯在指挥中心呈现的分析结果冰冷而严峻,她的声音如同精密仪器般不带丝毫波动,站姿笔挺得能当标尺:K-28星系生物质总量估测为G-73的4.2倍,且增长曲线未显示饱和趋势,其生物活性读数持续突破监测阈值。
更关键的是,引力透镜观测和量子纠缠扫描均捕捉到大规模虫群单位正向拉格朗日L2点集结的明确迹象。
其运动模型经过百万次蒙特卡洛模拟,置信区间高达99.7%——它们的目标是邻近十二个未感染星域。
虫群前锋的先遣单位已开始进行短途跃迁测试,其空间扰动的模式分析表明,它们正在尝试优化群体跃迁效率。
她一丝不苟地汇报着,仿佛在宣读一份冰冷的死刑判决书,与旁边那个坐没坐相的皇帝形成了鲜明对比。
潘多拉立于星图前,指尖划过那片被红色预警覆盖的区域。
声音如同超导磁体般稳定而冰冷,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重量,军服上没有一丝褶皱:这十二个星域存在三颗处于生命萌发临界点的行星以及高丰度稀有矿物带,是联盟未来潜在的战略纵深和资源命脉。
一旦让这股经过K-28极端环境筛选、具备更强适应性和侵略性的虫群获得新的资源,其进化将呈指数级爆发。
甚至可能诞生出我们现有数据库无法预测的全新变种。我们必须在其扩散阈值被突破前,于K-28境内完成歼灭。
任何放虎归山的可能性,都必须被彻底排除。
她那眼神锐利得能刮下舰桥装甲上的一层漆。
形势迫使战略升级。
常规的舰队突击已不足以应对一个即将爆发的、如同恶性肿瘤般疯狂增殖的超巨型虫巢。
洛德召集了核心层及主要盟友的代表,进行了一次高效而务实的军事会议,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
只有某位皇帝还在偷偷用指甲弹着扶手,琢磨着这玩意儿是不是纯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