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太极的命令下,苏子河上游的伏兵,立即将事先埋伏好的滚木礌石砸下,阻断并惊乱了众多明军战马,让明军军阵大乱。】
【杜松率领一万多明军精锐,被阻在苏子河谷里挤作一团。】
【为何四贝勒皇太极,没有执行赤尔哈赤原先设定的“半渡而击之”的计划,那是因为四贝勒皇太极,看到了吉林崖上“黑营”军的惊人战力。】
【当反攻的号角吹响时,“黑营”的汉人士兵,比女真八旗兵,还要更渴望战功。】
【同时,皇太极认为,如果让杜松率领明军,渡苏子河时,自己执行“半渡而击之”的话,会损坏掉架在苏子河上的浮桥。】
【届时,大贝勒代善与努尔哈赤率领的后世后金军,就会在渡河时,浪费不少的时间,于自己不利。】
【最主要的是,皇太极是能隔着苏子河,看着后金军的埋伏发起的炮击,以及大贝勒代善杀进明军大营中时的情景。】
【于是,在各种战场因素与局势,都利于后金军时,皇太极果断的改变了原来的伏击计划,而是牢牢的将杜松等明军,全部都困以吉林崖下,】
......
【回路被皇太极阻拦,吉林崖上的后金兵与“黑营”汉兵,见状更是拼命的射击攻,有甚者直接就顺着崖坡滑下,对明军展开围攻。】
【明军困在狭长谷地中,成了瓮中之鳖。】
【已知中计的杜松知道,此时只能拼命杀冲杀,才有一丝生机,加上杜松性烈如火,仍是战意冲天。】
【于是,脱下重甲,提刀立于阵前道:“入阵披坚,非壮夫事,今天中伏,我之罪也,但大明将士,岂有贪生苟活之徒。”】
【随后杜松高呼“冲破建奴,杀出血路!”】
【杜松率先提刀冲入敌阵,刀刃劈砍处,后金兵甲胄迸裂。他赤膊的臂膀被流矢划开深痕,血顺着刀柄滴落,却愈发勇猛,连斩三名八旗兵。】
【游击将军张大纪挺枪紧随,长枪如银蛇,连挑数名八旗兵,游击将军杨钦,也率军强冲。】
【后金八旗兵不敌,节节败退,眼看,后金八旗兵快要被冲散时,忽然,河谷两侧再次有滚木礌石滚下,将明军的追击打断。】
【就在这时吉林崖上的后金兵与“黑营”汉兵,也全都这个时候冲了下来,对明军展开困敌合围。】
【杜松率军,左冲右突,仍然杀不出重围,而皇太极也不敢下令强攻,恐遭到更大的兵员损失。】
【为了将明军困住,皇太极下令,只要杜松想率军冲突,就立即放下滚木礌石阻断明军的冲锋。】
【杜松又急又怒,却被皇太极死死缠住没能脱困。】
【当萨尔浒方向的炮声停息,自己又无法率军救援时,杜松便想要从后金军“黑营”汉兵方向,向北突围。】
【但是,这个时候萨尔浒方向,后金的大贝勒代善,已经率领后金骑兵杀了过来。】
【努尔哈赤的主要战略目标,仍然是西路军的所有器械与粮草辎重,以及杜松率领的西路军的明军精锐主力。】
【因此,从浑河方向溃逃的数千明军,努尔哈赤并没有让骑兵进行追击。】
......
【在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率领三路后金军,对杜松率领的明军展开围杀时,杜松与西路军的结局,已经注定。】
【在《明神宗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的记载与描述中:杜松“奋战数十余阵,欲图聚占山头”。】
【但因后金军以“四面合围”之势,对杜松部展开冲杀。】
【而在激战中,杜松身中多次战伤,仍然拼命厮杀,最终“面中一箭,落马”,“起身后仍战”直至从午时战至酉时(约6小时),杜松力战而死。】
【战后,关于苏子河的河谷战场的记载更是以“横尸山野,血流成渠”进行描述。】
【而在杜松尸体的周围更是“后金尸横遍野”,足见其死战之惨烈。】
......
【游击将军张大纪,在率部争夺吉林崖制高点时,被后金“黑营”汉军埋设的绊马索绊倒,遭乱箭穿身而死。】
【游击将军杨钦,在苏子河谷与皇太极骑兵激战,坐骑被钩镰枪砍倒后,持双刀步战至死,其尸体被明军士兵,抢回时“犹作格斗状”。】
【在这场战斗中,如杨国谓,叶文通等千总与把总级别的军官,战死高达300余名。】
【在《清太祖实录》记载后金军“斩级二万余,获骡马器械无数”,其中大部分为杜松部下精锐。】
【战死的明军士兵,基本都是在萨尔浒,吉林崖,及苏子河谷战死,而被俘者,大多数是西路军的炮兵或火器营的士兵。】
【之后,他们当中,愿意投降的,都被统一收编后金政权为其专门设立的“乌真超哈”(汉军炮兵),不愿意投降的,则是被发配至建州为奴。】
.......
【其中,明军中的朝鲜炮手李守良,在混战中躲入一处小山洞中得幸存。】
【当后金军全数北上,迎击北路军的马林部时的第二天早上,李守良爬出山洞时,皆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所惊吓到。】
【在李守良逃回朝鲜后供述道:“明军火器齐发时,后金骑兵前仆后继,人马尸骸堆如小山。”】
......
【在击溃了大明西路军,并斩杀了杜松之后,虽说天色已晚,但努尔哈赤下令,让后金全军,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立即北上迎敌。】
......
【而此时的北路军马林所部,已经从了三岔儿堡(今抚顺市北),进入浑河上游,并在尚间崖(今抚顺哈达镇)驻扎,停留了几个时辰,在等叶赫部的援军。】
【吉林崖下的苏子河谷,距离尚间崖的直线距离仅仅15里左右(7.5公里),而实际距离也仅有20里(10公里)。】
【有人说,如果马林的北路军,在到达尚间崖,没有停留等待叶赫部援军六个时辰(12小时)。】
【而是直接领军继续南下,很有可能,就能解救杜松率领的西路军主力精锐了。】
【很可惜,在明军的原计划中,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3月1日,西路军的杜松将渡过浑河攻打或占据萨尔浒。】
【而北路军的马林部,也是在3月1日的同一天,要与叶赫部的后续援军,在尚间崖会师后,于3月2日,南下攻打界藩城。】
【如若,攻城不顺,则可以与西北两军会师,一起攻打界藩城。】
【只是明军方面,并不知道他们的作战计划,早已泄露,努尔哈赤并没有在萨尔浒进行驻守与坚守。】
【因此就造就了,西路军的杜松,轻易夺下萨尔浒,又想争兵突进,抢功夺下界藩城。】
【只是,杜松并不知道,他眼前所作的一切,都是努尔哈赤,为他精心设下的诱敌之计与圈套。】
......
【大明的北路方面:马林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2月25日出兵南下,前往三岔儿堡。】
【而三岔儿堡,早就在马林刚刚到任开原城不久,马林就已经率兵出击,提前收复。】
【由于,马林收复三岔儿堡的战斗,过于轻松,因此在出兵之时,马林并没有多重视后金兵与努尔哈赤。】
【2月27日,马林率军抵达三岔儿堡,并休整1夜,补充物资,并询问叶赫部援军已到达何处的情况。】
......
【由于,辽东经略杨镐的作战计划,提前遭遇到泄露的原因。】
【因此在万历四十七(1619)的正月,在杨镐还在为明军所在的各种问题而头疼,无法确定出兵的准确的时间的时期。】
【努尔哈赤就已经,亲率后金大军,攻打叶赫部了,并一连攻克了赫部大小屯寨二十多个。】
【由于此时的明军,正在集结大军,准备发动大规模战役的关键时候。】
【因此明军方面,没有出兵救援叶赫部。】
【这也就造成了叶赫部的内部,对大明充满了意见。】
【当到了二月底,明军正式对努尔哈赤正式之时,叶赫部恐自己派出全部主力支援明军后,会遭遇努尔哈赤的其它部队进行偷袭。】
【于是,叶赫部此次大明发动的大规模战役,已经没有原先定下计划时的积极。】
【并且,也因为后金骑兵,已经有突袭叶赫部的情况发生,叶赫部将兵力,部署在了与后金交界的边境上。】
【因此,明军与叶赫部的会师地点,便改在了尚间崖。】
......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看到这里时,人群之中有人喃道:“所以,在此次战役中,那女真人的叶赫部又拖了明军的后腿了?”
有人说道:“叶赫部拖不拖后世明军的后腿,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谁,泄漏了明军的作战计划。”
“没有内鬼奸细泄漏作战计划的话,那后世的努尔哈赤,也不可能占据所有主动权吧?”
“他们也不可能,趁大明还没正式出兵之前,就已经把那叶赫部给打怕,打痛了的。”
“这不就是大战未起,就先被那努尔哈赤先将了一军吗?”
有人反问道:“所以,造成西路军中伏惨败,精锐全灭的,火炮,器械,辎重,粮草等待全没,以及整个战役失败的原因,就只是因为有人泄漏作战计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