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要是这样的话,许尚书可以回去了。三天之后,等待迎接秦军的刀枪吧。”
吉中直眼见对方一点诚意都没有,也懒得再谈,直接就下了逐客令。
一听到秦军又要动兵,许德勇不由好奇地问着,“三天,秦军能凑齐多少人,你们不是应该消化眼前的所得吗?”
“这就不需许尚书操心了,我们王上说了,秦军有能力可以随时对不尊重我们的人发起攻击。”
“这...那不知道贵方有什么要求,不妨说出来听听。”许德勇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但涉及到贾平安,他是真不敢去赌。
这个年轻人,从见到他一直到现在,就少有按套路出牌的时候。
就像是沽郡城之战,优势一面可在他们联军这边。
换成谁,也不敢主动出击的。
贾平安偏偏就这样做了,而且还成功了。
直到现在,大家都没有弄清楚好好的谷平城怎么就成为了炸药桶,四处爆炸而开呢?
还有就是,贾平安分明骗了所有人。他说做火药很难,可看谷平城被炸时的那场面,这是骗谁玩呢。
许德勇怂了。
不敢赌秦军是不是会真有能力在三天之内继续的发起攻击,嘴上服了软。吉中直的脸上这才有了一丝的笑容,继续说了下去。
“第一,宣国必须承认秦国的存在,并认可秦国的主权地位。”
“第二,宣国要向秦国称臣,并年年纳贡。”
“第三,允许两国通商,商业互相往来。”
“第四,卫国公林四海等人,在谈判完成后三日内,要完好的送到丰化城。原因是秦王妃想父亲和兄长了。”
四个条件,前两条让许德勇听后是直皱眉。
在他的认知之中,宣明宗怕是很难会同意。可想想,对面的吉中直也只是传话之人,非是后面那个说了算的人,想想也就没有提出什么质疑,而是以要回去商量一下为由,下次再谈。
谈判,向来不是一个速度活,往往需来来回回几个回合甚至是十几次之后才有结果的。
而借着这个时机,秦军在贾平安的指挥之下,开始迅速消化着胜利的果实。
宣国三州,贾平安占据了两州多一大半。
原本宣国的两千万人口,贾平安治下的百姓数量就有一千七百万左右。
地盘扩张了、人口增加了,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修路、盖房、打豪绅分田地、建学校、兴商业等等等等...
当然,目前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军事力量的发展。
在强大的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那一切不过都是泡影而已。一切可以参考大宋历史。
沽郡城外一战,光是俘虏的宣军就有六十多万。
数量听起来挺吓人,可是当一个个将军们兴高采烈地去俘虏兵营地查看兵员情况时,一个个都傻了。
脸色蜡黄,骨瘦如柴...
一米六五左右的男性身高,平均体重竟然只有七十斤。
这哪里是瘦,那是相当的瘦。
情报汇报到贾平安这里之后,俘虏兵营解散。这根本就是被抓了壮丁的百姓。怪不得他们人数众多,却还是没有战斗力,按秦军的征兵标准,这些人连加入预备役的资格都没有。
原以为这一战之后,秦军就会迅速发展壮大,现在来看,还是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
好在大统军俘虏条件不错。前后四万多的俘虏,合格率竟然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大统强,那还真是有强的道理。
重新征兵、训练、转化俘虏,编组成队...
这都是细致活,更是需要不少的时间。
不要说宣国找他们主动谈判,就是没有,秦军一时间也没有扩张的实力。
当然,一边组建军队,一边还是要继续谈判。
有好处就摆在面前,不要就是傻子。
只是谈判的进行并不顺利。
对于承认秦国为合法地位的事情,宣国都不愿意承认,更不要说还上贡称臣了。
这一点,宣明宗很硬气。
用他的话说,承认了秦国地位之后,那以后还怎么收复这里?军心士气岂不是全部都要崩塌了吗?
宣明宗不退让,使双方的谈判进展的极为不顺,许德勇来回跑了六七趟,双方还是没有达到思想上的统一,直到...
直到大夏使者来了,又在其中插了一脚,一切才出现了转机。
贾平安大胜统、宣两国联军的事情传到了庆都之后,夏光帝再一次受到了震撼。
原以为就是一个边卒,可有可无。
谁想到,竟然一次次以少胜多,现在硬生生成为了要顶替宣国的存在。
而这样的一个势力,还正好就是大统的敌人。那没说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夏也开始重视起了与秦国的交往。
大夏再派使者,来的就不是一个侍郎了,而是礼部尚书宋轶文亲至。
来使级别的提升,也从侧面反应大夏对秦的重视程度。
这一次,宋轶文没有偷偷摸摸而来,反倒是正大光明的来到涞水关下。
已经孱弱的宣国,明知道对方是要与自己的敌人商谈,却是半点的办法都没有。
虚弱的宣国,现在根本不敢招惹大夏,生怕大夏从涞水关方向出兵,两面夹击,直接就把他们给灭了。
堂而皇之的进入涞水关,跟着进开城、过唐灵城,到达了涿郡。
在这里宋轶文并没有停留,而是直接就去往了开化城,摆出的就是一副无视你的样子,你还无可奈何。
宣明宗是真的慌了。
如果说一个秦军就已经是一个小王的话,那大夏就等于是大王。
合并一起就是王炸呀。
叫来许德勇,安排再去丰化城。
目的就是一个,再度展开谈判,应该让步就让步,不要再犹豫了。
前脚宋轶文刚入丰化城,后脚许德勇就跟了过来,与他同行的还有林四海和林大顺父子。
“爹,大兄。”林婉儿亲自出城迎接。
与她同行的还有黑骑卫重骑兵将军林大猛。
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显摆,林大猛将两千重骑兵全数都调了出来,就站在城门前,分列而站。
杀气逼人,让正好看到这一幕的宋轶文都忍不住直呼着精锐之师。
“哈哈,爹,大兄。”林大猛一身将军甲在身,走到了林四海与林大顺的面前,那眼中说不出的得意,还有欠揍。
从小到大,林大猛总是想证明自己。
可偏偏处处都被忽视。
林婉儿没有出生的时候,他还暂居府中老三的位置。
林婉儿渐渐长大,他就变成了老四,也就是老幺。
现在好了,他提前投靠了贾平安,于秦军之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见到父亲和兄长的时候,也终于可以大声说话了。
“这...这都是你的军队?”林大顺看着威风凛凛的两千重骑,惊诧的说话都打起了磕巴。
“嘿嘿,这都是王上的军队,不过暂时由我代管而已。对了,重骑已经获得了王上的批准,将会继续扩编,我以后就是三千夫长了。”林大猛哈哈大笑着,将志得意满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看来妹夫很看重你呀。”林大顺不无羡慕般的说着。
“大兄,弟弟要提醒你,要叫王上,秦军可不兴搞什么裙带关系。”林大猛脸色严肃,无比正经的说出了这一番话来。
“这...有必要分得这么清吗?”林大顺似乎还有些不适应。
“有必要的。”林婉儿开了口。“王上就是王上,是所有秦军的王上。”
接连被小妹和小弟给怼了,林大顺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但就是这个时候,第三把刀向他胸口上扎来,“你妹妹和弟弟说得对,军队就要有军队的规矩。”
能说出这种话来的,自然就是卫国公林四海。
当然,他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国公了,宣明宗早就宣告对他封号的褫夺。
按着宣明宗的意思,之所以还留着林四海父子,就想等着灭掉了秦军之后,让他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然后一起杀掉的。
想不到,秦军竟然屡战屡胜,反倒是让宣文宗丢失了大片国土,那杀人之事自然不会再提,生怕会惹怒了某人,连最后一点的安身之所也不给他。
林大顺被怼的是哑口无言,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还是林婉儿主动开口替其解脱,“大兄,以后见到了王上一定要行君臣之礼,不然的话,你可能就没有机会带兵了。”
“啊!我还有机会带兵?”林大顺根本就没有听清前面的话,他看重的是带兵二字。
“当然有机会呀。王上说了,你也是有本事的人,既然如此,当然举贤不避亲了。不仅是你,就是父亲,也要去军部任职的。”
“啊?我也可以继续为官?”这一回,换成林四海吃惊了。
“对呀。只是国公之位没有了,以后秦国也不会有什么勋贵之说,但以父亲的资历和本事,得领高位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林婉儿很自然的说着这些。
这一番话,让林四海心中颇为感动。
对于女儿和贾平安的事情,其实他一直都是不太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