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不行了。已经有消息传来,大统军已出兵赶往涞水关,他们应该是收到了宣明宗的求援。”诸葛成有些可惜般地摇了摇头。
“哎,这般说来,我们的确是不好出兵了。”听闻没有了机会,夏光帝还是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最多就是感觉自己浪费了一次好机会,有些可惜而已。
直到现在,夏光帝还是没有看到秦军的强大。只是以为对方运气好而已,可既然大统军已经派兵去了,接下来秦军的好运应该到此为止了。
然后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实,会继续打他的脸。
让你轻视我,让你看不起我,那就打肿你的面,让你知道,秦军之强大,远超于你之想象。
但夏光帝终是夏光帝,总是能在遗憾之余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很好,宣军不仅无法进入中原战场,反而还需要大统军的救援,那我们的正面压力就会小很多,只要给我们充足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建起更多的军队。对了,新兵招募的情况如何了?”
夏光帝的目光很快就放回到了国内,所谓宣兵败秦军胜,在他面前,就只是一个暂时有利于自己的小插曲,于大势是起不到什么改变战局的作用。
因为只要大统军一出现在宣国之境,怕是贾平安的好日子也就要到头了吧。
这不仅是夏光帝的认识,同样也是大统禹王的认识。
宣明宗的求援信一送到杭都,禹王就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差事。
自己的儿子陈金牛就是死于贾平安之手,这个仇他是必须要报的。
原本想着,这件事情还要等上一阵,要等他们打败了大夏之后,才回过头来收拾贾平安。
谁让这个人躲去了北州,而想要出兵到达那里,就必须要经过燕州与冀州,怕是宣军根本就不可能会答应。
现在好了,宣军竟然这般无能,把燕州给丢了,这就给了他们大统进入宣地的机会。
临来之前,统武帝还专门把禹王叫到了皇宫,说起了对付秦军的底线——以重创对方的精锐为主。
没错,大统并没有想要完全打败秦军的意思。
原因无它,为大局服务尔。
宣国连昌都都丢了,指着他们出兵与大夏军一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已然至此,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成功者,不会因为计划出现了意外,就变得消沉,而要学会变通,懂得取舍。
宣国的军队是指不上了,但却也不能说全是坏事。比如说宣军被重创,这就给了大统吞并他们制造了很好的机会。
只是事有主次,现在大统的第一敌人还是大夏。
在没有解决这个主要问题之前,还是不能暴露出自己这份野心,不然会让越国和齐国生出警惕之心来。
那问题就来了,宣国是要帮的,但只能有限的帮忙。最好就是让宣国与秦军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从而互相消耗,等到打败了大夏,大统军回头灭宣的时候,更加容易就可以了。
统武帝是有些担心禹王报仇心切,直接就给秦军灭了,这才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禹王的确很恨贾平安,但身处于他这个位置上,更知道大局为重的重要性。
再三表示,自己只会帮着宣军重创秦军,而不会真的把对方灭掉,坏了皇上的大计,这才被统武帝笑呵呵的目送出了殿外。
“调集大军,三日后前往宣地。”出得皇宫之后,禹王又恢复成了那古井无波,让人看不透想法的样子。
......
昌都城。
东关街三十六号。
贾平安再一次回到了这里,似乎一切依旧。
重新回到自己的小院里,发现这里的环境竟然与离开时相差无几。
“王上,这都是吉大人他们询问了很多人之后,重新进行了布置的结果。”贾诩看出了贾平安眼中的疑惑,这便上前半步,说明着情况。
“他们倒是有心了。”贾平安是一边说一边摇着头。
他得承认,相比于洞悉人心,讨人欢喜,吉中直这些混迹在朝堂上多年的老臣,能力可是比身边那些武夫们强了太多。
武将们,一个个只知道上战场打胜仗,至于其它的事情,比如说王上喜好什么,那是完全不会去操心的。
“王上,皇宫那边已经收拾好了,您看什么时候搬去那里?”贾诩借着这个机会,出言试探与提醒着。
“不着急,战事未平,一切还要以打下更多城池为重。”贾平安竟然摇头拒绝了。
贾诩原本脸上的笑容,也因为这个回答,而一时间愣在了原地,他是真没有想到贾平安会不入皇宫。
按说,衣锦还乡,又打败了宣军,不正是应该趁势称帝,入主皇宫,以诏告天下人吗?
好好的皇宫不住,还要住在老院子里,这是几个意思?
几个意思?
意思多了。
现在贾平安的一举一动,可是有很多人看着呢。
如果他现在就住进了皇宫,开始了奢靡的生活,那其它人会怎么看?
必然是要有样学样。所谓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有了自己这个榜样,其它人也有样学样,那最终他与宣国又有什么区别?
无非就是换一个人坐在那个位置上而已。
这可不是贾平安想要的。有些事情既然做了,就没有了回头路,就要做到最好。
合久必分,分久必和,这片富饶的大地,也是到了大一统的时候。
有着如此远大的目标在,贾平安又怎么可能会现在就享受生活?
他要做一个标杆,要让所有人看到,他不会首先奢靡,那请问谁还敢奢靡?
就像是领导如果住的都是三室一厅,那下属谁敢住洋房别墅?
“好了,事情就这样定了,你去把军部那些人召过来,我和他们谈一谈接下来的战事问题。”贾平安主意以定,是不可能更改的。至于解释,更加不存在。
他现在可是王上,需要向谁去解释?
又或是说,有些想法和看法,根本就是很难解释的。没办法,大家从小接受教育的不同,做事方法自然是不同的。
贾诩虽有不解,但得令之后,还是退了出去,一边命人去军部叫人,一边走出了这个曾经很熟悉的安国公府。
府外,贾氏族长贾培成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
一见到贾诩从安国公府走出后,便连忙就迎了上去。
“回去说。”一见到贾培成,贾诩便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跟着看了看左右,随后才进入自己的软轿之中。
院内,叶天问和蓝心成很快出现在贾平安的面前,并把门外贾氏族长出现的事情进行了汇报。
“贾氏嘛,他们倒是会押宝。”贾平安闻听,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叶天问与蓝心成看在眼中,却是不敢发出一言。这是人家的家族之事,可不是他们这些外人能够参与的。
“你们两人,也算是跟着我的老人了,怎么样,对以后有没有什么想法?”贾平安目光回转,落到了两人的身上。
“全凭王上之令。”叶天问两人马上恭敬的行礼,态度极为的端正。
他们的确是很早就跟了贾平安的人,暗中做了不少的事情。现在贾平安起了势,也是到了给他们安排重要职务的时候。
两人都是知道空间秘密的人,也都在那里进行过修炼,忠心自不用说。
“那好,蓝心成听令,命你为四纹蛇总捕头,负责昌都明面上的治安。”
“叶天问为暗卫史,暗中盯着所有认为有价值的目标。”
“接下来,你们两人一明一暗要好好配合,如果昌都城内出现了什么混乱之事,便为你们事问,记住了吗?”
“尊王上令,属下记住了。”
叶天问与蓝心成相视一眼之后,齐齐半跪在地,脸上充满着压抑不住的喜色。
位置高低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贾平安对他们的信任,这才是最难得的事情。
......
贾家主院。
贾诩再一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可谓是感慨万分。
想当初,贾平安的所为引来了众怒,为了自我保全,贾氏不得不将其踢出了族谱。
也就是那个时候,已经是朝廷官员的贾诩做出了一个让人惊掉眼球的举动,他竟然主动的脱离了贾氏一族,投靠在贾平安门下。
当初,不知道有多少人不理解他的这个举动,笑话他的人,可以排上几里地之远了。
可现在看来,他才是那个真正有先见之明的人。
贾诩归来,贾培成还有诸位族老都是一脸激动的模样。
秦军杀来,城内有三分之二的权贵与大族逃走了,但贾氏却是一点也没有犹豫的选择留了下来。
开什么玩笑,秦军的王上可是姓贾呀。
凭着这一条,贾氏飞黄腾达之日那是指日可待,他们又怎么可能会离开呢?
满心期望着贾氏迎来了大发展的机会,贾氏一族对于贾诩的到来,可谓是万分的重视。
大家一起在主房中坐下,贾诩就注意到了这些人在看向自己,露出的那热切的目光。然后他就苦笑了一下道:“王上刚才说了,他不会去皇宫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