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个夜晚,玛雅像被某种神秘力量牵引,准时醒来。
她不再是那个畏缩在角落,对光线和声音都极度敏感的实验体。
她变得平静,近乎一种诡异的麻木。
她赤着脚,走向房间北面的墙壁。
那里是冰冷的,粗糙的水泥面,触感坚硬而死寂。
她将手掌贴在墙上,感受着那份冰冷。然后,她开始敲击。
那不是随意乱敲,而是一种规律的节奏,短促而轻微,仿佛一只迷途的小鸟在试图啄开坚硬的鸟蛋。
张小霞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
玛雅的举动,像一根细细的琴弦,拨动着她心中不安的情绪。
她知道,玛雅能“听”到一些他们听不见的东西。
“程雪,调取中转站地下震动传感器的所有数据,尤其是玛雅敲击时段的数据。”张小霞的命令简洁而果断。
程雪不敢怠慢,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一道道指令如同无形的丝线,穿梭于数据海洋之中。
很快,她锁定了目标数据流,开始进行比对和分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找到了!”程雪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每当玛雅开始敲击,位于白俄罗斯雷达区废弃广播站,会在17秒后出现同步回应!”
“回应?”张小霞的心脏猛地一跳,“什么回应?”
“敲击声,”程雪的声音有些嘶哑,“与玛雅敲击的节奏几乎完全一致。但…不是录音播放,是实时敲击!”
难以置信的沉默在房间里蔓延。
玛雅与白俄罗斯雷达站之间,竟然存在着某种超越距离的,不可思议的连接。
那是一种身体的记忆,一种灵魂的共鸣,一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
张小霞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
Y09实验,x系列计划,林氏集团,北纬健康科技……所有看似毫不相关的线索,此刻都像拼图碎片般,逐渐汇聚成一个令人不安的画面。
“看来,他们还活着,”张小霞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坚决,“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等待她们开口。我们要去接她们。”
吉米的行动永远是迅速而可靠的。
“沙暴掩护,”他用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气象部门预测,未来48小时内,将有一场强沙尘暴席卷边境地区。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他制定了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利用沙尘暴切断边境监控视线,派遣一支小型突击队,秘密潜入雷达区。
他们的目标不是强攻,而是植入震动感应探针,确认地下是否存在活体信号。
一辆老旧的货运卡车被迅速改装。
底盘加装了厚厚的防爆隔层,一个隐蔽的夹舱被巧妙地隐藏在货物之中。
设备,武器,以及两名精挑细选的突击队员,都将藏身于此。
出发前,吉米找到了张小霞。他站在她面前,目光沉静而坚定。
“如果里面真的有人,”他说,“我们得让他们知道,这次来的,不是穿制服的。”
与此同时,程雪也在争分夺秒地工作。
她试图破解广播站卫星链路的加密协议,寻找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找到了!”她兴奋地叫道,“广播站每天凌晨三点,会向一个固定坐标发送30秒脉冲信号。”
“内容是什么?”张小霞立刻问道。
“不是数据,”程雪的眉头紧锁,“是纯音频空白。”
“空白?”
“是的,就像一段没有声音的录音。”程雪解释道,“我推测,这是一种‘回应确认’机制。地下设施在告诉某个上级,‘我们仍在运行’。”
张小霞的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程雪,你能否逆向注入一段伪装信号,模拟‘系统正常’?”
“理论上可行,但风险很高。”程雪犹豫了一下,“一旦对方发现异常,可能会立即采取行动。”
“我们没有时间了。”张小霞的语气不容置疑,“尽你所能,为我们争取时间。”
程雪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她的手指再次飞舞起来,一行行代码如同跳跃的音符,在屏幕上闪烁。
她正在与时间赛跑,与未知的敌人进行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最终,她成功了。
一段精心伪装的信号被注入到卫星链路中,模拟着“系统正常”的假象。
对方的远程检测被成功延迟了48小时。
突击队出发了。
在漫天黄沙的掩护下,卡车如同幽灵般穿梭于荒凉的边境地带。
吉米亲自驾驶,他的目光锐利而专注,仿佛能穿透这厚重的沙尘。
几个小时后,他们抵达了目的地——白俄罗斯雷达区。
突击队员们迅速而安静地行动着。
他们将震动感应探针小心翼翼地植入地下,然后迅速撤离。
当第一组震动数据传回中转站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屏幕上,一条条波形图如同心跳般跳动着。
探针捕捉到了一种规律性的敲击声,每23秒一次,持续不断。
“是玛雅的节奏!”程雪的声音颤抖着。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主节奏的间隙,偶尔会插入一个极轻的童声哼唱片段。
那声音微弱而模糊,像是有人在黑暗中,一边害怕一边坚持唱着歌。
吉米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不是实验体,”他轻声说,“是孩子……他们还在关着孩子。”
张小霞的脸色苍白。她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刺入掌心。
沉默在房间里蔓延。每个人都在等待着她的命令。
许久,张小霞缓缓地抬起头。她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决绝的光芒。
“启动‘灯塔计划’。”她低声说道。
吉米愣了一下。他似乎有些犹豫。
“小霞,你确定吗?这可能会…”
“执行命令。”张小霞打断了他。
吉米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房间。
他知道,一旦“灯塔计划”启动,一切都将变得不可预测。
张小霞走到窗前,望着深邃的夜空。
她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她知道,他们即将踏入一个未知的领域,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危险。
但是,她没有选择。
她不能让那些孩子继续在黑暗中哭泣。
她必须为他们点亮一盏灯,为他们指引回家的方向。
“把低频音响架设在中转站天台……”吉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戛然而止。
吉米的声音戛然而止,他本想提醒张小霞启动“灯塔计划”的风险,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
他知道,一旦张小霞做了决定,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很快,低频音响便被架设在中转站天台。
沉重的设备如同沉默的巨兽,指向无垠的夜空。
调试完毕,吉米最后看了一眼站在窗边的张小霞,转身离开了。
当夜幕彻底降临,天空中繁星点点,低频音响开始工作。
舒缓而悠扬的《海之眠》的旋律,如同温柔的海浪,缓缓地向四周扩散开来。
这并不是为了联络,也不是为了传递信息,仅仅是为了让地底深处的孩子们知道,在遥远的地表之上,有人在为他们歌唱。
第一夜,地底毫无反应。
第二夜,依旧寂静无声。
直到第三夜,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时,监控室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有变化!”程雪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屏幕上,震动频率波形图剧烈地跳动着。
探针捕捉到的敲击节奏变了,不再是绝望的求救,而是清晰的回应——三短一长,三短一长,如同穿越黑暗的微弱回声,坚定而有力。
监控画面被迅速切换。
镜头缓缓推进,聚焦于白俄罗斯雷达区地下设施的铁门。
斑驳的铁锈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狰狞。
突然,一道微弱的光芒从门缝中亮起。
那是手电筒的光芒,很弱,却足以照亮一小片黑暗。
光芒轻轻晃动了两下,一下、两下……仿佛有人正贴着冰冷的铁门,透过狭窄的缝隙,望着外面的无尽黑暗,等待着那一句承诺。
“他们听到了……”程雪喃喃自语,声音几近哽咽。
吉米紧紧地握着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转头看向张小霞,却发现她正一动不动地站在屏幕前,目光死死地锁定着那道微弱的光芒。
“准备行动。”张小霞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们等待的,是那一声“我来接你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