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将军府在前冲锋陷阵,吸引注意和活力,丞相府在后运筹帷幄,策应全局及大势,这是曹操曹昂父子无声的默契。
递交尚书台的奏疏,就像一把出鞘利剑,劈开了汉室维系许久的旧秩序,这对曹氏全面掌控大局,是具有标志性含义的。
“跟某预想的一样,针对南北两军改制事宜,卫将军府只要有所动,就必然会出现汹涌舆情。”
卫将军府,正堂。
曹昂身倚凭几,打量着所持密报,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一个个的思路,方式,还是停留在过去,就不知用些新颖的手段来。”
“违背祖制,背离旧规,呵呵,许都内外出现的各类舆情,看起来是花样挺多,实则却是换汤不换药,真是没意思啊。”
伊籍、繁钦相视一眼,对于自家长公子所言深意,自然心领神会。
曹昂将密报轻掷于案几,目光扫过伊籍、繁钦二人,语气渐冷:“他们越是这样,某就越不能叫他们遂愿!”
“一个个只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抨击让他们利益受损之事,哪怕要做的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就因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这就成了不好的事。”
“天底下没有这等好事!”
“别人会惯着他们,迁就他们,某可不会,一个个要真是有本事的话,汉室早就该有所改变,而非是等到现在了!”
“公子所言极是。”
繁钦没有犹豫,立时朝曹昂作揖道:“不管南北两军如何改制,有一点是能够确定的,即经过改制后的南北两军,在今后中枢真要遇到突发状况,是能及时做出准备干预的。”
“不至于说等到危机扩大了,风险增多了,中枢这才有所反应,真要那样的话,中枢蒙受的损失就太大了。”
“附议!”
伊籍紧随其后道:“尽管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质疑、造谣、抨击卫将军府决断的舆情攻势不断增幅。”
“但是经过细致的分类,不难看出参与其中的群体,在核心诉求方面,是呈现不一致态势的。”
“有的惧怕兵权旁落,有的担忧利益被削,有的不过是借机发泄不满……这种种交织下,反倒给了卫将军府逐一击破的机会。”
别看以贾诩为首的亲军校尉部,已然整体移交到曹操手中,并且由此使其与校事府合并催生出锦衣卫这一全新组织。
但在卫将军府这边,是有一部分对情报搜集,分析,预判的群体,在别人不知情下悄然运作的。
许都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必要的情报搜集,是十分有必要的。
没有这些,很容易变成瞎子聋子。
曹昂是何许人也,又如何能叫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
跟规模庞大的亲军校尉部来讲,这部分在卫将军府所辖群体,即便曹操知晓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毕竟曹操也知其中缘由。
况且许都风云变幻,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若无耳目通达、情报灵通之能,何以立足中枢?
曹昂深知真正的权柄之争不在朝会唇舌,而在无声处掌控先机。眼下舆情虽沸,实则各怀私心,正可借势拆解,分化制衡。
想叫马儿跑,就要勤喂草。
你不能说,想要叫曹昂归许分担压力,解决烦恼,却什么都不给吧,甚至把手脚都给捆束起来,天底下可没有这等道理。
“分化瓦解,顺势而为,方能事半功倍。”
曹昂缓缓起身,踱步至堂前,目光如炬,“既然他们想通过此事来跟某,跟卫将军府掰掰腕子,那便成全他们这一回,某倒是要瞧瞧他们能有什么手段,按先前所定的来办!”
“喏!”
伊籍、繁钦齐声应命,神色肃然。
一个个虚伪表现,看某如何给你们全都撕开!!
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曹昂负手立于堂前,眉宇间寒意凛然,对于这些波动,他早已洞察到了,接下来就看谁手段更高明了。
“公子!”
典满从堂外走进,手里拿着一份名册,在曹昂的注视下,典满抱拳行礼道:“丞相府派人送来名册,说是丞相亲书的,请公子亲启。”
“嗯。”
曹昂应了一声,伸手接过典满所递名册。
打开的瞬间,曹昂的眼神变了。
“哈哈!!”
不多时,爽朗笑声在堂内响起,这让典满不由生疑,到底是什么能让公子如此开怀?
‘果然啊,这是留有后手的!!’
此刻的曹昂,心思全在这份名册上,这是要经卫将军府之名,从各处调往南北两军任职的名单,在这一个个人名后,还标注有所辖精锐规模,立过哪些战功,以便于曹昂能根据情况分批调往南北两军。
名单之上,字迹遒劲。
首当其冲的是夏侯廉、曹真二将,其后依次为殷署、朱盖,刘柱等将,上述这些皆是曹氏宗亲或亲信嫡系。
除却曹真以外,余下这些将校名气不算大,但都是久经沙场、忠心耿耿之辈,有不少是很早就跟随曹操的。
而在这两部分下,是徐晃、朱灵、路招、冯楷、魏越、成廉、董袭、蒋钦、邓当等将,且在他们之后都标注了所率规模、战功履历等,这些人虽不是最早追随曹操的,但都在特殊的时期下投效。
尤其是徐晃、朱灵二人,麾下皆有精兵数千,屡立战功,在曹氏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至于董袭、蒋钦、邓当几人,那更是曹昂的老熟人了,当初在江淮一带迎战孙刘联军时被俘,后被曹昂带去青州了,也是在那态势下,曹昂用计将他们纳归曹氏,如今能在这名单之上,足见他们已立下战功,融入进曹氏军中了。
‘有这批人加持,这对之后的整饬,会减轻不少烦恼啊。’也是想到这里,曹昂心中生有感慨。
‘曹氏底蕴之浑厚,看来已超出很多人预料了,不过这样也好,省的后续做起事来陷入到无人可用之境。’
曹操亲书的这些人,是要逐步调往南北两军任职的,但这并不代表曹昂不能向南北两军中安插一批人手,其实透过这份名册,曹昂不难看出曹操的深意,不管对南北两军怎样改制,该有的制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
也是这样,使得曹昂所定一批人选,在此刻也跟着定下来了,因为在南北两军改制一事上,他已争取到了曹操的赞许与支持!!